今天,一起致敬公安战线的“跨界”教师!

重庆警察学院
2020-9-12 12:05:42 文/饶阳 图/周蕊琪
今天
是第36个教师节
在重庆公安队伍里
有这样一群特殊的警察
他们身兼人民警察和人民教师的光荣使命
在课堂上,他们呕心沥血答疑解惑
在生活中,他们言传身教春风化雨
为国家培养出一个个优秀人民警察
让他们始终铭记
对党忠诚、服务人民
执法公正、纪律严明
他们,就是重庆警察学院的优秀教师们
1
如何把思政课
讲得人人聚精会神、堂堂笑语不断
45岁的李学军老师
在讲台上琢磨实践了二十年
李学军,男,中共党员, 2000年8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为重庆警察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书记,副主任(副院长)。重庆市公安局干部培训教官库理论教官,从事思政课教学研究20余年,曾获个人三等功6次,嘉奖8次,全国公安院校第二届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重庆市高校教学技能大赛优胜奖,重庆警察学院教学能手、先进思政教育工作者、先进党务工作者、学生喜爱的老师,2019年重庆市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
“90后的学生,
他们乐观自信、思想开放,
天然带有一种朴素的爱国情怀。
但作为人民警察,
仅仅爱国是远远不够”
面对信息爆炸时代的年轻人
李老师精心准备教程
用大量鲜活、生动的案例
将中国共产党人在建立新中国、
建设新中国的征程中
做出的牺牲奉献带着感情讲深讲透
让同学们自然而然认识到
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只有共产党才能建设中国
“李老师的课,信息量大,内容鲜活;
生动幽默,好玩有意思;
话题多,转换快,不容易厌烦。”
李老师就是在这样一次次的讲授中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把同学们朴素的爱国情怀
转化为对党忠诚的坚定信念
感念师恩
毕业20年,变的是树木的年轮,光阴的流转,不变的是对当年教育我们的警校老师的感恩与敬重之情。20年过去了,但我从来没有忘记过我的老师,特别是对我影响最大的李学军老师。当年李老师的忠诚教育,帮我系好了作为人民公安的第一颗扣子,让我一生受用,特别是在公安工作中,每每遇到困难和障碍,首先想到的就是把“为党和人民的利益而战、为人民公安的荣誉而战”摆在前面,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现在我虽然从热爱的公安队伍,到了纪检监察队伍,但我仍时刻铭记老师的教诲,在新的岗位继续负重前行。教师节就要到了,在此我想对老师说一声:“教师节快乐!”
---巫溪县监察委员会委员 陈端
2
“她从来不空谈‘为人民服务’,
却处处都在教我们怎样‘为人民服务’”
这是学生们对陈菊娟教授的评价
陈菊娟,女,中共党员,1987年7月参加工作,重庆警察学院治安系主任、教授。2014年,荣获全国公安系统优秀教师;2019年,荣获第二届全国公安高等教育教学名师;2019年,荣获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从警33年来,陈菊娟主持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20项,出版学术著作5部,主编参编省部级规划教材20余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10余项。
从涪陵地区公安管理干部学校起步
到今天,陈教授已执教33年
她教授过的学生
从青葱稚嫩的莘莘学子
到两鬓斑白的退休民警
已遍布大江两岸、巴渝各地
在学生们记忆里
陈教授的形象
除了课堂上麻利的身形、洪亮的声音
更多是一个个琐碎的细节:
有学生因为性格内向不爱交流
陈老师就一次次谈心、激励
“人民警察就是做群众工作的
不爱交流不会沟通怎么做好这份工作?”
“和人交流没有那么可怕,
多听多说很快就能掌握沟通要点”
有学生毕业后分配到偏远山区心情沮丧
陈老师就在工作之余上门走访
“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
鼓励学生扎根基层建功立业
“调解群众矛盾双方争执不下、
心里焦躁不安的时候,
我总想起陈老师不厌其烦耐心教导的身影;
遇到群众困难,
我总记得陈老师当年亲切关怀的目光,
然后挺身向前。”
感谢您,老师!
感念师恩
在我对于警察职业毫无理解,对于自身定位毫无思考,对于人生道路毫无规划,懵懵懂懂不知所措时,陈老师成为了我的老师。她不仅教书、还教做人,像母亲一样关心每一个学生的生活,润物无声的改变了我的行为、思想。她教会了我自立、自强,热爱生活、热爱工作,教会了我自警、自励,敢于担当,勇于争先,让我从一个无知的学生成为了大写的“人”,塑造了人民公安“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根骨”,让我在之后的工作生活中受益匪浅。值此教师节到来之际,怀着崇敬、感恩的心情,再道一声,陈老师!陈妈妈!您辛苦了!
---重庆市公安局北碚区分局警令处主任何灵
3
“我要把科学求真务实的精神传承给学生们,
他们未来都是走上执法岗位的人民警察,
希望他们在办理每一起案件、
处理每一件事情中,
都能让人民群众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这是吴玉红教授始终坚守的初心
吴玉红,女,中共党员,1986年7月参加工作,重庆警察学院刑事科学技术系主任、教授。2016年获重庆市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2016年获重庆警察学院最受学生喜爱的教授说课第一名,2016年获重庆市公安局改革创新大赛一等奖(第1名),2017年获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荣誉称号,2017年获重庆市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全国公安高等教育教学名师、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享受公安部部级津贴专家。
“我记忆中最深刻的是,
吴老师在我们禁毒系实验课前哭了,
对着我们全班欣喜地说,
‘孩子们,我们终于有实验室了’”。
这是恩师在学生凌小芮心里最美的回忆。
从警从教34年,
这是吴教授唯一一次在学生面前哭。
“眼看着还有1个月开学,
禁毒系的实验室还不完善,
没有实验室,孩子们不能做实验,急啊!”
采购设备、招投标、挑选试剂耗材····
马不停蹄,光设计稿就修改了10次,
吴教授带领团队终于在开学时建好了实验室。
吴教授是毒物、毒品分析鉴定专家
她总说,“干我们这行,要有科学的态度,
我们的实验数据不能有一点问题”
为了得到一种药品人体毒素含量标准的准确数据
她曾亲自口服实验
结果由于摄入超量,晕倒在实验室
为了解决未知毒物筛查的国际性行业难题
她历经10余年艰苦实验
主持研制出固相萃取柱产品
把原来检验的5步精简到1步
时间也从60分钟缩减到5分钟
办案速度提高12倍,准确度提升90%!
2017年该产品通过公安部审查定型列装
这是我市公安机关首例警用装备列装产品。
感念师恩
吴老师,您辛苦了!谢谢您一直以来对我们的关心和照顾。您就像一支蜡烛,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努力照亮我们。还记得您生病住院期间还坚持到校上课,夜半三更时还在为我们修改论文,虽然已经毕业,离开了母校,但您那专注的眼神让我难以忘记,您对我们的帮助让我无法忽略,您对我们的教导更是无以为报,只能真诚的对您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谢谢您,祝您节日快乐!
---2015级禁毒专业毕业生 赵晶露
4
“公安机关现场处置各类警情,
靠的不是个人英雄单打独斗,
而是严明的纪律和团队的协作”
这是王振华教授在课堂上强调得最多的话
也是每一位他的学生
在走上实际工作岗位后受益最多的恩师赠言
王振华,男,中共党员,1987年7月参加工作,重庆警察学院警务战术系教授,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负责人,公安部警务实战技能战术教官,重庆市社会科学委员会社科普及专家,2015年重庆市名师奖获得者。其专著《徒手防卫与控制》获得全国公安系统优秀培训教材,主持的科研成果《IPSC互动战术射击训练系统》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科技进步一等奖”。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个人嘉奖8次。
在很多学生记忆中,
生活中的王教授就像是个和蔼可亲的“慈母”
然而一旦到了课堂上
他就变成了一个要求苛刻的“严父”
学生游宏林对自己第一次枪械实操课记忆深刻:
训练中,一位同学无意将枪口对准身边的同学
平时温和的王教授没有因为是第一次就轻轻放过
反而当场停止了那位同学的课程,批评良久!
“你们手中的枪,
既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利器,
也有可能藏着射向队友的子弹”
这句话,游宏林永远都记得
现场处置时战术和协作的准确及时与否
不仅事关现场处置的成败
甚至事关参战民警的生死
王教授把警院的三尺讲堂
当成了提高民警战斗力
和预防民警伤亡的“生命工程”阵地
在这个阵地上,他战斗了33年
而今年近花甲,却斗志尤酣
壮哉,老师!
感念师恩
王老师,您虽然看起来很严肃,但对我们来说您既是老师又是益友。您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对自身要求严格,为我们做了一个好示范,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王老师,我们的好老师!您的教导我始终铭记在心,您对党的无限忠诚、对公安事业的热爱、对学术研究无比严谨的要求,都使我受益匪浅。在我毕业论文撰写期间,您不辞辛苦的为我指导,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更让我对您感激万分。值此教师节之际,祝您节日快乐,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2015级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毕业生 游宏林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
三尺讲台,四季耕耘
建院70年以来
重庆警察学院的教师们
始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
时刻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
为国家培养了1.5万余名优秀毕业生
成为重庆公安的中坚力量
涌现出“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杨雪峰,
公安部“一级英模”杨雪峰、周鑫,
公安部“二级英模”戴晓煜、甘在华、孙斌等英雄模范
先后有79人次获个人一等功
871人次获个人二等功、
1万余人次获个人三等功。
今天,是教师节
请让我们向这些辛勤付出的教师们致敬!
祝他们,教师节快乐!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