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话教学 经验共分享(二)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2021-11-13 11:34:46 文/沈静宜 图/何星辰
工匠精神是什么?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汽车工程学院王楠老师认为,能够敬畏职业、热爱职业,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把工作做到最理想状态,他就可以被称为工匠。每一次把想法落地变为现实,每一次团队协作共进、追求极致完美,都可以认为是对工匠精神的一种诠释践行。王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始终坚持以工匠精神为指引,并致力于将工匠精神传递给学生。
以学生兴趣和需求为基点,打造个性化课堂
王老师主要负责汽车检测维修技术和新能源汽车专业的单片机技术、数字建模、3D打印、编程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他采用课程超市的方式,将自己的课程内容从广度和深度上分解成不同的模块,以便于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基础水平和能力精力量身订制个人学习方案,自主选择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成果,从而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促进个性化学习。
以数字建模课为例。上课时,王老师先讲解基本知识点,然后引导学生在CATIA(软件)上自由练习操作,并随时解答学生疑问。课后,在王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设计出不同作品。中小学生通过设计个性化的手机壳等简单产品学习相关知识点。
贯通学生则通过设计个性化的模型车深入了解新能源汽车的专业情况,提升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初步了解汽车的基本构造。
高职学生进阶设计较有应用价值的产品如便携折叠筐,以进一步熟悉软件的应用和操作。
企业培训人员可以结合具体的生产情况发挥创造性,改进和发明能提高工作效率的专用工具。培训人员在得到知识和技能提高的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良品率。
谈到答疑时,王老师认为,不能直接将问题的答案告诉学生,而应该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试错的机会。“你将知识喂给学生,他们很难记住,下次还要找你。反之,你让学生自己去试、去找,他们很容易就记住了,而且永远不会忘。”针对学生的问题,王老师往往帮助学生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指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收获了很好的效果。
用“学”的思维设计“教”的流程
王老师认为,“教”是手段、方法,“学”是目的,“教”应该服务于“学”。因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应该围绕学生而展开。在实际教学中,王老师认为以下三点很重要。
一是备课时应设身处地思考学生喜欢如何“学”。王老师认为,教师不应以自己丰富的阅历和成熟的心智想当然设计课程,而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如学生会有什么问题、如何引导他们解决这些问题、他们对哪些方面的内容更感兴趣、喜欢用哪种方式学习以及如何针对不同学生开展个性化指导等。这就需要教师多思考自己的教学经历,平时在课余多与学生接触,熟悉学生的内心世界。
二是强调课程目的和意义,培育学习动机。王老师认为,很多学生往往因为对某一门课程或者课程中某一部分内容不了解而导致不爱学、不想学。只有让学生明明白白知道学习这门课现在能够做什么,将来能够干什么,这样他们才会认真学习。因此,他非常注重引导学生了解课程的目的和意义。为了引导学生学好编程课,他展示了多功能游戏手柄的程序开发,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许多学生英语基础较为薄弱,在学习专业英语方面有畏难情绪。为了调动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王老师跟学生们反复讲解英语在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性。他提到,英语是世界通用语言,很多文献、先进资料以及国外品牌的汽车操作手册都是英文的,如果大家不懂英语,就难以第一时间学习国外先进的理念和方法,也不能维修国外品牌的汽车。这不仅阻碍了自身专业能力素质的提升,也限制了自己的就业选择范围。
三是贴近学生兴趣讲解课程内容。王老师认为,知识点虽然是一成不变的,但是讲课方式却可以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从而强化学生学习效果。在讲解电子陀螺仪的工作原理时,他在课堂上展示了自己发明的“夜晚闪光跑步服”—一件安装了电子陀螺仪、背后绣上了由小彩灯组成的左右箭头的衣服。在陀螺仪的作用下穿上跑步服的人往左跑的时候,左箭头亮;往右跑时,右箭头亮;减速时,两个箭头同时亮。跑步服新颖逗趣的设计引起了学生们极大的学习兴趣。大家很快就记住了电子陀螺仪的工作原理,班上手巧的女生还在王老师的指导下制作出了跑步服。
功夫下在平时
“职业院校培育的是未来的大国工匠,我希望我的学生走出校园都能够独挡一面,成为优秀的工程师或者项目经理。”王老师说。
王老师认为,只有参与项目,认真完成产品,经历失败与成功的循环往复,才能够真正体会“匠心”的精神内核。参与比赛取得名次不是目的,而是打磨自己的方式之一。“比赛的功夫应该下在平时”是王老师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他的学生保持着每1至2个月完成一件产品的效率。参加比赛时,就从平时积累的产品中选出最好的作品参评。学生们都很认真,也很自觉,常常牺牲周六日以及休息时间在工作室加班干活,在不断提高知识、技能的同时,也积累了经验和成果。
文字:刘薇
编辑:展文杰
审核:付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