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普通到不普通,我们需要尝试多少种方法?

北京学而思教育
2021-3-17 13:55:37 文/刘诗涵 图/田怡宁
“普通”在我们的话语体系里,好像不是一个特别讨好的词。
我们害怕被别人说普通,也担心自己把日子过得普普通通,所以C位成为了大家争相追逐的焦点,普通人好像注定在人生的舞台上永远地失去了追光灯。可普通人的人生就不值得一过吗?
显然不是,不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里,我们常常还会因为听到普通人们的那些“不普通”的故事而振奋不已,热泪盈眶,这便是对于“普通人”最大的肯定,因为我们相信他们可以打破偏见,创造惊喜,给人希望。
可人群中普通人的高光转折时刻,从来靠得都不是一拍脑门的热情,更不是只盯着榜样却不付出的白日做梦,勤勉与反思,自律与坚持是每一个不甘平庸一生的人的“隐形战斗力”。
最近,思思身边就有这么两个“普通”孩子,让你们看看他们能有多普通?
数学满分150分,她只考了36分……
成绩平平,自招课逃课,躲在楼道里打游戏,被年级组长逮个正着,请家长……
这两个孩子,一个叫聂子坤,一个叫应文昱,他们现在正在清华大学里读着自己喜欢的专业。就是这两个曾经在同班同学眼里似乎都不能被看成竞争对手的孩子,却实现了从普通到不普通的大跨越,从成绩平平的普通学生到光环笼罩的名校学子他们究竟尝试了多少种方法?又失败过多少次?今天思思帮大家一次性来揭秘!
聂子坤,高考711分,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大一在读。
应文昱,高考670分,清华大学哲学专业大一在读。
Q:你们是不是学习中一直保持领先状态呢?
聂子坤:我高中数学曾考过36分,是真的不会写!高一的时候我还比较贪玩,喜欢画画,也很喜欢打游戏。我爸妈不是那种会对学习成绩看得特别重的家长,这点我非常感谢他们。他们对于我的期望首先是人格培养、然后是身心健康、最后才是学习成绩。
不过成绩真的太不好了,他们也会着急说我,甚至把我手机给没收了。当时我没有想在主观上得高分,同时也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后来突然想明白了,学习是给自己学的,不是给爸妈学的,也不是给老师学的,我不是个注定学习成绩差的孩子,我只要自己多努力一点是能改变的。那我为什么不去努力试试呢?所以我觉得学习这个事情,父母着急是真的没有用,还是要靠孩子自己着急。
之前过年的时候老师会给我们写小卡片,我的生物老师写希望我能够自信。自信是打开人生的金钥匙,我非常感动、把这张卡片贴在了我的书桌上。每次学习时一抬头看见就会有动力,就觉得我一定能学好、一定会改变的。
另外,真诚的建议大家别打游戏,我原来很爱玩游戏,后来打烦了觉得游戏没意思了,这个时候才意识到游戏对我本身其实没什么帮助。但这时候我发现自己空缺的知识已经很多了,我高三把所有游戏删了,当时的心态简直是“壮士断腕”。当你打游戏时,你就想象一下你作业也没写,上课也听不懂,考试也做不出来,回家爸妈还要骂你,你就会觉得打游戏哪有学习快乐?
应文昱:我学习状态不是特别稳定的类型,很贪玩,我初中时也没有把所有时间都放在学习上,就是完成作业就行了。到了初二老贪玩、学习也开始下滑,高一时觉得自己不能这样了,但当时思想还是没调整过来,成绩就比较一般。
高二的时候,我和几个朋友不去上课,躲在楼梯间里打游戏,被年级主任抓了个正着。我当时还不服气顶嘴,结果就被年级主任请了家长。我本来以为老师请家长肯定是要骂我的,结果老师跟我说“你其实是有上清北的潜力的,你要是目标就是个普通大学,那我也就不找你家长了。”真的,就是从这句话开始,我就知道我要好好学习了。我觉得老师都如此肯定我、我自己总不能拖后腿吧。
Q:可以分享下擅长学科的学习方法吗?
聂子坤:我对英文学科比较有体会,高三这一年我把成绩从80分提升到140分。在高三之前,我对英语不够重视,到高三才醒悟过来。
我当时是从背英语单词开始的,背单词非常重要,词汇量上去后阅读和作文都能解决,然后再去针对题型去练习你的语法、完形和作文。除了背单词之外,平常做套题时一定要掐着点练、不要漫无目的,要逼着自己快读文章,看自己在有限时间内能够解答出来的正确率,这样才能有提升,这算是给短期冲刺的学弟学妹们的建议。
如果是年纪小的弟弟妹妹,我建议要多看一些原版文章,英语启蒙早很重要(我自己就有点晚了)。我周围有很多从小看英文原版书的同学,他们能自然地想到一些句子用在作文中,非常提分,还有些同学经常看一些英剧和美剧,很多题他们靠语感就能答出来。
应文昱:很多人觉得历史很枯燥,背的东西多。其实,要学好历史不可能不记不背。但在日常学习积累中,历史是可以以知识为目的,而不是以应试为目的去学习的。我们上高中的时候历史老师会带着我们去做小组报告,就是分给每个小组一个课题、让大家自己去研究一下,然后在课上做presentation。
这样做的好处第一是你自己研究的历史课题印象会非常深刻,第二是能够锻炼口才,我们小组课题时我就经常上去讲。第三,我讲的内容受到了大家的肯定,相当于不断收到正反馈,对历史学科的兴趣自然也越来越浓厚。学校就算没有这样小组报告的活动,大家也可以跟父母同学一起尝试做一做,进入升学阶段之前的弟弟妹妹们可以重视下知识的积累,但是到了初三高三就要处理答题技巧的问题了。
Q:学霸的生活中是不是只有学习?
聂子坤:当然不是。千万不要只想着把学习提的特别高,要给孩子发展一些自己兴趣爱好的空间。假如没日没夜想着第一名,会把弦绷得过于紧,反而不利于学习。我一般完成学习任务后会自己随手写写画画,也算是调整一下自己的大脑状态、反而更有利于学习吧。
图 | 子坤绘画作品
图 |子坤绘画作品
我也特别喜欢户外运动,小时候爸爸妈妈就经常一起带我去爬山,我到现在都有经常运动的习惯。我高中学习特别紧张的时候,会经常在校园里面暴走,当时走遍了我们学校的每一个角落。运动对学习有帮助是有科学依据的,运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学不下去时去操场跑两圈会发现思维更活跃,第二是运动会让大脑分泌多巴胺,能让你的心情迅速好起来。
图 |子坤和父母一起爬山
应文昱:我比较喜欢音乐,特别是rap,高中开始感兴趣就一直在玩,也会跟朋友们一起上台表演。另外我也我很喜欢篮球。我觉得除了解压之外,还能交到很多朋友。
图 | 文昱正在投篮
Q:高考前是否紧张?做了哪些规划?
应文昱:我有做时间管理表的习惯。
图 | 文昱的时间规划表
我初高中的生活还是很规律的,特别是去年高三,因为疫情的影响是在家里上网课,我当时就是七点起床上早读、吃早餐……12点睡觉然后再自习……5点运动一下……然后吃了饭再自习,到点就上床睡觉。我很感谢我爸妈那时候每天给我做好吃的饭,吃饭很重要的,到点吃饭也是有助于你养成初高中规律的作息。家长做好后援工作就行了,辅导的事情还是交给老师比较好。
聂子坤:我建议大家一定要卸下关于成绩的思想包袱。首先,偶尔有一次考不好了千万不要当回事,不要觉得不好的成绩会一直伴随着你,不要背负面的包袱。其次,也不要背正面的包袱,不要一次考了100分,下次考99分就觉得自己大退步了。考试只是你学习链条中的一环,是你查漏补缺进步的过程。
图 | 子坤的课堂笔记
图 | 子坤的满分作文
Q:有什么推荐的书给大家吗?
应文昱:我觉得语文上的一些经典内容是很有价值的,比如一些诗,一些散文,我很喜欢史铁生的《合欢树》。另外,我很推荐初高中生的学弟学妹们读一下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我自己是哲学系的,这本书很不错。
聂子坤:我家有好多书,因为妈妈是中文系毕业的,在高中当过语文老师,在她的影响下我家会摆着很多高深文学的书,到现在我都还没机会看完。我记得小学时候老师推荐我们读一本《你在为谁读书》,当时并没觉得有特别深的感悟。但当我高中时,又把这本《你在为谁读书》找了出来重新再读了一遍,感觉又有不一样的收获。
我到现在宿舍书架上都摆着《唐诗三百首》。我非常喜欢读诗,这对我养成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也很有帮助,语文算是我从小到大最喜欢的学科了。不过我小学时看的是注音插图版、现在看的是喻守真的《唐诗三百首详析》。我觉得我高中能撑下来高强度的学习,也离不开我小时候读了非常多课外书,特别是一些励志的书。
Q:为什么选择了当下的专业呢?是如何考虑的?
聂子坤:上了大学后,我本来以为会比较轻松一点,不过真真感觉是在过“高四”。因为计算机相关知识以前没怎么接触过,都是全新的东西,周围同学又很厉害,就必须要自己努力学。当时选计算机专业也不能说是因为兴趣之类的,就是考虑相对好就业,所以选了一个至少是在目前客观环境中发展前景比较清晰的专业。
应文昱:我算是“阴差阳错”选了哲学吧。高中三年的学习我发现自己的兴趣更多是在人文社科、而非理工科。理科最多也就数学可以,工科我是想都没想。我们那年(2020)是5月份要报强基,文史哲这三门中我觉得哲学比较注重逻辑、会带一点理科的思维,就选择了哲学。清华大学也很重视强基,为哲学专门设立了一个院,就是我现在在读的日新书院。现在发现哲学真的很有意思,它不是那些浅显的人生哲理和心灵鸡汤,最后感觉这个“阴差阳错”反而是我赚大啦。
本次直播,我们还邀请到学而思培优5年级在读学员习景舒。景舒是一个酷爱阅读的小男孩,曾获得2020年茅盾征文金奖,2019年少年语道演讲组冠军。本次连线学霸哥哥姐姐,也是想从过来人的经验中,取得“真经”。
图|习景舒
习景舒:我想问子坤姐姐,您很喜欢文学方面的内容,但是您却选择了计算机专业,那您觉得阅读还会对学习有帮助么?
聂子坤:我对唐诗,宋词这些偏文学性的东西,是发自内心的热爱,我更希望把它们当成兴趣爱好,帮我得到心灵净化。同时也要考虑现实问题,所以我选择了就业前景比较清晰的计算机专业。我觉得,专业和兴趣爱好是可以分开的。阅读永远是有帮助的,它会提升你的视野,让你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这个世界,看待你所面对的问题。
习景舒:我想替广大小学生问个问题,哥哥姐姐你们的优秀是靠自律吗?还是家长强迫的?我不相信天底下也有不爱玩的孩子,那我们该如何自律的学习呢?
应文昱:每个人做每件事都有动力,外动力是被外界强迫学习,但更重要的是内在动力。考一个好分数,上好学校,让家长开心,我觉得都是次要的。最最主要的是,我不想辜负本该努力学习的日子,将来看着别人上了好大学,而后悔自己当时为什么不努力,明明可以,但因为贪玩却错过了好机会。当你有了内动力,就不需要任何人逼着学习了,也就自律了。
其实,普通没有没什么可怕的,因为你知道这些普通的时光都是你不普通时刻的高光。
即使是那些成就伟大事业的人,曾经又何尝不是一个普通人,做着普通的事儿,但他们不甘永远普通,更不轻言放弃,日复一日,日拱一卒,终书写出了属于自己生命的华章。
只要不蹉跎时光,不轻言放弃,不将就妥协,坚持朝着目标前进,我们便不再普通。在奋战的路上,你我也定会找到通往成功的最佳路径,不管失败了多少次,我们尝试过了,或成或败,至少不后悔,也不遗憾。
Ps:除了上述清北学长、学姐的分享外,学而思培优还特别邀请了家庭教育中心团队的负责人郭一洁老师,从家长的视角切入,深度剖析好成绩背后的原因。如果想了解更多内容,点击“阅读全文”,观看直播全回放。
一人分享一句老师曾经对你
说过的最受鼓舞的话?
留言区与我们一起分享
3月10日中午12:00点赞排名前10
随机选出2个最好的评论
送上学而思培优限量学霸手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