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高考语言应用训练3份

北京文新教育
2021-1-31 16:14:37 文/刘若熙
一、中国奇迹,靠劳动书写。在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征程中,凝结了劳动者的智慧,浸透了耕耘者的汗水。经济学家科斯曾感叹() 中国人的勤奋,令世界惊叹和汗颜。正是这样的勒奋,创造了____________的巨变,创造了举世罕见的成就。“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中国的美好未来不会从天而降。脱贫攻坚、深化改革的实践,绿色中国、制造强国的愿景,都要靠的是劳动的双手来托举。
个体的梦想,靠劳动实现。时下,有人把“躺着挣钱”() “天上掉馅饼”当作人生愿望。殊不知,没有劳动,就没有价值,更没有经济增长与财富积累。有人说,幸福不是_______的,但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只有劳动的汗水,才能浇灌出幸福的硕果。
当然,号召辛勤劳动,不等于容忍无休止的加班:鼓励奋斗拼搏,不容许________地侵犯休息、健康权益。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劳动光荣的社会氛国,让劳动者得实惠、享荣光,让劳动者的生活更有_____、更有尊严,劳动者的创造力才会充分涌流。
《咱们工人有力量》《我为祖国献石油》,一首首老歌让我们回忆起劳动者胼手胝足为国奉献的动人场景。而时下的我们,使命在肩,心怀梦想,唯有以劳动作为人生的基调,方能唱响新时代的壮丽篇章。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标点符号,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B.、: ; /
C., : ,/ D.、 。 ; 、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沧海桑田信手拈来 肆无忌惮 保障
B.沧海桑田 唾手可得 随心所欲 保证
C.天翻地覆 唾手可得 肆无忌惮 保障
D.天翻地覆 信手拈来 随心所欲 保证
3.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都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都靠的是劳动的双手唯有以劳动为人生的基调,方能唱响新时代的壮丽篇章
B.都要靠劳动的双手来托举唯有以劳动为人生的基调,方能唱响新时代的壮丽篇章
C.都要靠的是劳动的双手来创造唯有以劳动作为人生的基调,方能唱响新时代的壮丽乐曲
D.都要靠劳动的双手来托举唯有以劳动作为人生的基调,方能唱响新时代的壮丽乐曲
【答案】
1.B 第一处应用顿号,“站起来”“富起来”为并列短语,二者作“从”的宾语。第二处可用冒号,也可用逗号。第三处前后两句并列,并且分句中已用了逗号,故此处应用分号,第四处根据标点符号用法,引号或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
2.C 第一空,天翻地覆:形容变化极大。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又变成大海,形容世事变化很大。从修饰的对象“巨变”看,应选“天翻地覆”。第二空,唾手可得:形容非常容易得到。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根据语境“有人说,幸福不是”,应选“唾手可得”。第三空,肆无忌惮:任意妄为,没有一点儿顾忌。贬义词。随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中性词。语境强调没有顾忌,不怕法律制裁,故应选“肆无忌惮”。第四空,保证:担保,担保做到;确保既定的要求和标准,不打折扣;作为担保的事物。保障:保护(生命、财产、权利等),使不受侵犯和破坏;起保障作用的事物。根据语境“让劳动者的生活更有”,此处用“保障”更合适。
3.D
(二)
理科生应当多提升一些人文素养,文科生也应多了解一点科学知识,这种通过选修课来实现文理互补的教育制度设计,无疑值得肯定和推广。近些年来,选课似乎有些“变味”。现在大学生选课普遍开始“挑食”——选课更偏向于选修与就业相关度高、易得高分的课,选择拓展、兴趣类课程的却总是。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的,学生在学校规则允许范围内的选课,但从高校育人的根本任务来说,“功利性”选课无疑违背了当初设立选修课制度的初衷。
选课“功利化”的板子不能全打在学生身上,加强选修课质量管理与制度创新,让选修课变得有趣、有用也应同步提上日程。当前大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视角敏锐,再加上在新媒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那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根本不能吸引他们的兴趣和共鸣。因此,选修课要有趣,有趣并不是说老师要一味迎合学生的口味,而是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讲授来达到传播知识的。同时选修课要有用。学生喜欢选对就业有利的课,因为有用。其实还有更广义的“有用”,比如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素养,提升学生思辩能力或者动手能力等。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挑食”后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在这一刻满屋子人的心都是相同的,都有一样东西,这就是——对死者的纪念。
B.我干得挺顺心,老板对我不错,工资也挺高,每月三千多呢!——我能抽支烟吗?
C.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D.“顺——山——倒”林子里传出我们伐木连小伙子的喊声。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凤毛麟角 权利 无可非议 目标
B.寥寥无几 权利 无可厚非 目的
C.寥寥无几 权力 无可非议 目的
D.凤毛麟角 权力 无可厚非 目标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再加上在新媒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那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根本不能引起他们的共鸣。
B.再加上在新装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那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根本不能吸引他们的兴趣。
C.再加上新媒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那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根本不能吸引他们的共鸣。
D.再加上新媒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那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根本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答案】
1.C 原文中的破折号是解释说明的作用。A项,表示强调重点;B项,表示语意的转换;C项,表示解释说明;D项,表示声音延长。
2.B 第一组,寥寥无几:形容数量很少,没有几个。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此处形容事物少,应用“寥寥无几”。第二组,权利: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权力:政治上的强制力量;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此处强调“功利性”选课是权力也是利益,应用“权利”。第三组,权利: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权力:政治上的强制力量;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此处强调“功利性”选课是权力也是利益,应用“权利”。第四组,目的:想要得到的结果;想要达到的地点或境地。目标: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此处指想要得到的结果,应用“目的”。
3.D“在新媒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主语残缺,排除AB;“吸引”与“共鸣”搭配不当,排除C。
(三)
在众多的藤萝中,最有特色的还是幽径的这一棵。它既无棚,也无架,而是让自己的枝条攀附在邻近的几棵大树的干和枝上,盘曲而上,大有直上青云之概。因此,从下面看,除了一段苍黑古劲像苍龙般的粗干外,根本看不出是一株藤萝。每到春天,我走在树下,眼前无藤萝,心中也无藤萝。然而一股幽香蓦地闯入鼻官,嗡嗡的蜜蜂声也袭入耳内,抬头一看,在一团团的绿叶中——根本分不清哪是藤萝叶,哪是其他树的叶子——,隐约看到一朵朵紫红色的花,颇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味。直到此时,我才清晰地意识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顾而乐之了。
然而,我快乐得太早了,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决不是到处都盛开着玫瑰花。今年春天,我走过长着这棵古藤的地方,我的眼前一闪,吓了一大跳:古藤那一段原来凌空的虬干,忽然成了吊死鬼,下面被人砍断,只留上段悬在空中,在风中摇曳。再抬头向上看,藤萝初绽出来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它们还没有来得及知道,自己赖以生存的根干已经被砍断,脱离了地面,再没有水分供它们生存了。它们仿佛成了失掉了母亲的孤儿,不久就会微笑不下去,连痛哭也没有地方了。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你是萍,——凭,一一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B.他家还有别的亲人一一我想是他的妹妹吧一一在那儿扮演哑剧中的小鬼。
C.“唉,天可真凉了一一”(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D.您让您父母不必要地为您深深忧虑,并且一一只是顺便提一下一一还以这样一种闻所未闻的方式玩忽职守。
2、好的表达,在运用表达技巧时是非常注重准确性和感染力的。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句子进行简要分析。(4分)
3、有人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古藤那一段原来凌空的虬干,下面被人砍断,只留上段悬在空中,在风中摇曳,忽然成了吊死鬼。”这样改写好吗?为什么?(4分)
4、下面文段有多处语病,请指出其中四处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①随着“十一”黄金周的临近,②旅游商家也都纷纷拿出各自的“压箱货”。③据了解显示,④携程平台已有约4000家以上国内游旅行社上线了数万款国庆旅游产品,⑤涵盖数十个主题和亚文化领域。⑥目前上线的产品覆盖有“安心游”标签,⑦同时还将采取验码、测温、消毒等。⑧大量出游需求的刺激下,⑨旅游市场瞬间火热,⑩不少热门目的地也出现了预订量、价格明显上涨的现象。
5、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5分)
2020年9月5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简称“国航”)冬奥主题彩绘飞机“冬奥冰雪号”在首都国际机场正式亮相并飞往成都完成首航。这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携手航空客运服务合作伙伴国航设计喷涂的首架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题彩绘飞机。“冬奥冰雪号”得名源于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各取首字“冰”“雪”既体现了冬奥会冰雪运动特点,又紧扣“纯洁的冰雪激情的约会”的美好愿景。首航结束后,“冬奥冰雪号”将陆续在广州、上海、武汉、杭州等各地亮相。
1、B【解析】原文“根本分不清哪是藤萝叶,哪是其他树的叶子”是对“一团团的绿叶”的补充说明;A项破折号标示话语的中断或间隔;B项,“我想是他的妹妹吧”是对“他家还有别的亲人”进行的补充说明;C项破折号标示声音的延长;D项破折号标示插入语。 2、本句对断藤上的花朵的描写体现了表达的准确性和感染力。 ①把断藤上的花朵比喻成“失掉了母亲的孤儿”,准确地写出了藤被砍断后花朵将失去养分的情形;②以母子为喻,更能引发读者的共鸣;③“微笑”“痛哭”准确地写出了断藤上的花朵的现状与未来,因为藤被砍断不久,所以花朵仍旧盛开,暂时还能“微笑”,但不久之后必然会凋谢。④现在盛开的美好更能反衬出将来凋谢的悲伤,以乐衬哀,更具有打动读者的感染力。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分析语言的能力。扣住题干中“运用表达技巧”“准确性和感染力”,本句所用比喻的“准确性”在于喻体能否准确反映本体的特点,句子把断藤上的花朵比喻成“失掉了母亲的孤儿”,准确地写出了藤被砍断后花朵失去养分的情形,而“感染力”体现在以母子关系为喻,更能激发读者天然的人伦情感,引起共鸣;花朵的“微笑”“痛哭”,这里的拟人也是注重“准确性”的,“微笑”“痛哭”准确地写出了断藤花朵的现状与未来,因为藤被砍断不久,所以花朵仍旧盛开,暂时还能“微笑”,但不久之后必然会凋谢,而“感染力”在于“微笑”“痛哭”形成的强烈反差,现在盛开的美好更能反衬出将来凋谢的悲伤,以乐衬哀,更能打动读者。答对①③任一点2分,答对②④任一点2分。 3、不好。①改写后与上文衔接不好:原文中“忽然成了吊死鬼”放在前面,呼应上文“吓了一大跳”;而改句的处理则在衔接上不佳;②强调的重点不同:原句把结果放在前面,更强调古藤被砍后触目惊心的惨状;改句则是把原因放在前面,结果放在后面,只是陈述事实。③表情达意的效果不同:原句更能引起读者的注意,给读者带来冲击,从而引发读者的思考与共鸣。 【解析】本题考查比较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同时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等),句式特点(长短句,整散句),词语(动词、形容词、修饰词等),观察顺序(高低、俯仰、先后等),结构作用(照应、铺垫)等,同时要结合文本内容对原句进行赏析,注意语言表达。 先从句子衔接的角度看,原文中“忽然成了吊死鬼”放在前面,呼应上文“吓了一大跳”,而改句的处理则在衔接上不佳;再从内容上强调原句更强调古藤被砍后触目惊心的惨状,改句则有所弱化;最后从表达效果上看:原句更能引起者带来冲击,从而引发读者的思考与共鸣。回答“不好”,1分;三点每点1分。 4、示例: (1)语句③;修改为:“据了解”; (2)语句④;修改为:“携程平台已有4000家以上”或“携程平台已有约4000多家”; (3)语句⑥;修改为:“都贴有“安心游”标签”或“都带有“安心游”标签”; (4)语句⑦;修改为:“同时还将采取验码、测温、消毒等措施”; (5)语句⑧;修改为:“在大量出游需求的刺激下”。 【解析】语句③“据了解显示”,“据……”和“……显示”两种句式杂糅,删去“显示”即可;语句④,此处的“约”是副词,表示对数量、时间不很精确的估计,后面可带确切的数量词(短语),也可带概数(短语),但必须以一个确定的数目为基准,如:约十七八、约70万-23万、大概十六七、大概十里左右、约莫十多里、约二万四千余、约一百五十四万多、大概几千万、约近三万、约四十四万人左右等,但不能“漫无边际”,即其后不能带“以上”“以下”“以内”等,如不能说“约八十人以上”“约一百公里以内”等。语句⑥,不搭配,“覆盖有”与“标签”不能搭配。语句⑦,成分残缺,缺少与动词“采取”搭配的中心词“措施”;语句⑧,“在……下”搭配,充当句子的状语。每处1分。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5、【参考示例】 ①2020年9月5日,②国航首架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题彩绘飞机“号”③正式亮相并完成首航,④随后将在广州等地亮相。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侧重“表达应用”能力的考查。解答此类题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层次,在此基础上概括文意,注意字数限制。主要方法有:一是查找法,即在原文中寻找表述主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如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语句,说明文中的中心句,记叙文的过渡句,新闻中的导语均属于关键语句。二是删减法,就是保留材料中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三是连缀法,即将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筛选整合,连缀成最终答案。 |
写在最后:
整理不易,记得给文小新老师点个“在看”,成长路上,我们一起努力!
更多教育资讯
干货分享
疑难解答
请长按下方二维码
添加文小新老师
长按识别二维码
点击“
阅读原文
”,
助力孩子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