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对双胞胎学霸同上清华北大,原来优秀都是有理由的

北京京翰教育
2020-9-05 19:19:50 文/汪弘文 图/郭梦瑶
最近,有两对双胞胎学霸的故事不仅刷屏各大媒体,也火爆了朋友圈,引起了网友的热议。
其中一对是来自广西柳州的祝尔康和祝尔乐,今年高考以同样687分的成绩,双双被清华大学录取!
另一对是来自湖南张家界市慈利县的赵稞和赵棣,俩人分别以687分、685分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
看到新闻后,网友纷纷感叹,“他们是真复制粘贴的人生”。也纷纷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家庭才能同时培养出两个学霸?成为人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
01
父母以身作则
才能成就自律努力的孩子
祝尔康和祝尔乐这对学霸双胞胎就读于不同的高中,但是对于学习的态度却惊人的一致。
平时两人都很自律爱学习,喜欢钻研难题,并各自在学校报名参加了奥林匹克竞赛,两人都属于愿意花很长时间去思考的类型,注重劳逸结合,喜欢沟通交流。
高二时两人参加了清华大学的暑期学习培训,深深被清华大学的文化底蕴和学科实力所吸引,共同定下了上清华的目标。
父母懂得自律,孩子方能自律。
在《少有人走的路》中有这样一段话:父母缺少自律,就不可能让孩子懂得什么是自我完善。我们强化自身成长的力量,才能成为他人力量的源泉。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所有父母共同的心愿。优秀的父母,懂得在潜移默化中给孩子无痕的教育。
祝尔康和祝尔乐两人之所以能够养成自律、爱学习的习惯,最重要的原因得益于母亲潜移默化的影响。
兄弟俩的母亲李明艳子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有意识地开始培养兄弟俩的学习习惯,教他们认字、学算术。
上小学后,虽然他们比较贪玩,尤其爱玩乐高积木,但孩子们把她反复教诲的“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牢记在心,每天放学后都会写完作业后才去玩,晚上也都按时睡觉,在年少时就养成了规律的学习和作息习惯。
此外,李明艳也没有严格禁止孩子们接触网络和游戏。两兄弟对待网络和游戏都很理性,玩游戏只是为了和同学们有共同话题,当作一个“社交工具”,因此能够很好把控“适度原则”,大部分的精力都集中在学习上。
即使疫情期间在家,兄弟两人也保持着高效、自律的学习习惯。
02
父母的关怀
是孩子成功的底气
同样的,赵稞和赵棣的好成绩,除了他们与生俱来的天分以及自己的刻苦努力和自律外,还得益于一个重要的人,那就是两人的父亲赵忠琪。
兄弟俩在谈到父亲赵忠其对他们的影响时都表示:
“父亲的陪伴,是我们这三年的动力。
虽然父亲不能在学习上给予任何指导,但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瓶颈,只要有父亲在,便感觉身后有了依靠,就是因为身后有父亲的支持,两人才最终实现了梦想。”
其实,赵忠琪没有多高的学识,然而这个老实巴交的男人却清楚的知道:大山里的孩子没有别的出路,唯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
三年时间里,每个周末赵忠其都会从农村赶到县城,与孩子交谈,了解他们的想法。
“我想知道他们在学校的动态,也想让他们感受到不是自己在奋斗,他们背后有我,有力量!”赵忠其每周来回近4个小时的车程,只为陪伴孩子4个小时。
赵忠其说:“我对他们的教育就是深度陪伴和坚持。”
当孩子表示压力大的时候,父亲只有一句话:“挺住,这三年你们必须挺住。”抱着这样朴实而坚定的信念,父亲一直在背后默默地为孩子助力。
可见,每个学霸背后,都有个用心至极的父母。每一个横空出世的奇迹,都离不开父母的奋力托举。
03
最好的家庭教育
是坚持培养和用心陪伴
李明艳对两个孩子的最好的教育是培养了他们自律的习惯。
学霸不是一天炼成的,学习是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是要打攻坚战和持久战。找到了学习规律后,关键看怎么坚持、坚守。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聚沙成塔、积少成多,知识需要慢慢积淀和积累。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引导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帮助孩子学会自律,就像给孩子的世界打开了一扇窗。
孩子需要坚持和自律,同样父母也需要坚持和自律,和孩子一起成长。
一个自律的孩子,他的前途不可限量。
赵忠其给两位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是用心陪伴。
美国教育学家莎莉·路易斯在她的作品《唤醒孩子的才华》中写道:
“两年前,有人研究哪些因素促使孩子在学习能力倾向测试上得高分。智商、社会条件、经济地位都不及一个更微妙的因素重要,那就是,得高分的所有孩子都有父母高质量的陪伴。”
父母的陪伴,不但能让孩子在婴幼儿时期打下高智商、高情商的基础,更能因融洽的亲子关系让你的教育“入脑入心”。
不仅要陪伴孩子,还要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什么是高质量的陪伴?赵忠其做了很好的示范:走进孩子的内心,从精神层面给予陪伴。
父母要认真、及时地聆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分享孩子的快乐、困惑,并在精神上给孩子树立榜样,教育孩子,让孩子获得足够的能力、信心和爱。
戳下方“阅读原文”领取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