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后疫情时代开学做好这几件事情,新学期孩子成绩实现逆袭

北京京翰教育
2020-8-25 10:25:03 文/王伟 图/贾晓红
进入八月中下旬,随着暑假进入尾声,九月开学季临近,各地陆续公布了2020年秋季开学时间。
北京:
8月29日(周六),小学一年级、初一、初三、高一、高二、高三年级开学;9月1日(周二),小学五、六年级,初二年级开学;9月7日(周一),小学二、三、四年级开学;
天津:
小学一年级、初一年级、高一年级9月1日(星期二)开学;小学二、三、四、五、六年级,初二、三年级,高二、三年级9月2日(星期三)开学。
西安、郑州、济南、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武汉、长沙等地中小学秋季新学期开学时间均为9月1日。
根据各地的下发的通知来看,全国大部分省市中小学开学时间如往年一样为9月1日,“最短暑假”结束后,学生们将迎来最特殊的新学期。
后疫情时代,面临开学,家长应该提前做好哪些准备呢?
01
开学安全防护准备要做好
8月13日,国家卫健委及教育部发布了分别适用于高校、中小学校、托幼机构的《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更新版)》。
1、关于佩戴口罩问题,明确秋季开学后中小学生应随身备用口罩,低风险地区校园内学生无需佩戴口罩。
2、教师授课时不需要戴口罩,校门值守人员、清洁人员、食堂工作人员应佩戴口罩;
3、境外师生未接到学校通知一律不返校。返校时按照有关要求向学校出示核酸检测证明材料。
看到最新通知,不少网友表示,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能够顺利开学是孩子、家长、老师共同的期待,家长需要帮助孩子积极配合学校防控工作,学习科学的防控知识,提前掌握防控技巧,在家做好返校疫情防控的准备;树立正确认知,进行积极暗示,以接受的心态去迎接新的学期;理性对待负面信息,从官方权威平台了解信息,不信谣不传谣,不增加孩子心理负担。
02
开学收心要做好
1. 与孩子一起回顾假期生活。
家长和孩子可以一起把假期生活“倒电影”式地回放一遍,对照假期计划,看哪些已经完成,哪些尚未完成。
可以一起分享下收获和遗憾(读书、旅行、休息、娱乐、交往等各方面),并及时总结经验或分析原因。
2. 帮助孩子收心,回归日常状态。
假期中的孩子,心态通常较为松弛,而开学后则相对紧张,两种状态的转换往往需要一段时间。
对此,家长不能操之过急,应循序渐进地帮助孩子把心收回来,多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让孩子的心慢慢沉静下来。
3. 检查作业完成情况,查漏补缺。
提醒孩子检查回顾作业的完成情况,还有哪些未完成,尚有时间予以完成。很多孩子经常将作业拖延至正式开学前一晚,挑灯夜战,通常在身心俱疲的状态下,草草应付。
因此,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合理规划和安排开学前期的这段时间,及时查漏补缺,高质量完成作业。
4. 引导孩子调整生物钟。
很多孩子在假期形成了晚睡、晚起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果不提前调节,开学之初通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精神不佳的状态,影响孩子的学习适应。
家长们不妨和孩子一起在这段时间制订一个和学校生活接近的作息时间表,按照平日上学的时间起床、睡觉、学习、运动,有规律地作息,从而更好地适应接下来紧张的学习生活。
5. 制定新学期的目标和计划。
新学期、新气象。
家长和孩子可以一起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些目标和计划,例如下学期要提高哪几门课的成绩,要掌握哪一门新特长等。
目标和计划不能好高骛远,一定要可落实。这样做可以帮助孩子明确方向,消除盲目感,也能帮助孩子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
6. 鼓励孩子提前联系老师同学。
通过一个长假的分离,同学们之间可能都会有一些变化。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提前联系一下同学和老师,互相分享假期见闻和“新鲜事”,相互关心,相互表达彼此的想念和对新学期的期待,不仅能增进同学、师生之间的感情,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7. 引导孩子进行适度的复习和预习。
经过一个假期,孩子可能对上学期的知识有所遗忘,不妨抽空回顾一下主要知识内容。同时,也可以提前浏览新学期的教材,适当做些预习,有利于实现新旧知识的顺畅衔接。
但提醒家长,孩子提前预习要适度,不建议提前把新知识学一遍,这样容易致使孩子在正式学习时丧失新鲜感和兴趣。
8. 置办学习准备,营销开学氛围。
家长要帮孩子提前准备好新学期的学习必需品。
条件允许的话,给孩子置办几样新东西,如新书包,新文具盒等,提醒孩子要开学了,增强孩子对新学期的新鲜感,期待感。
03
开学习惯早培养
新学期,养成这10个学习习惯
新学期,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几个好习惯:
1.阅读的习惯
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孩子一般在假期开始会给自己列一些课外阅读计划,执行得怎么样?执行得好要鼓励孩子继续,执行得不好的要叮嘱孩子别贪玩,每天给自己确定一段阅读的时间。
2.制定计划的习惯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后进生毛病都出在计划性不强,让人家推着走,而优秀的学生长处就在于明白自己想要干什么。
3.预习的习惯
学生如果不懂得自己主动学习,最简单的事都要等着老师告诉,这样难以取得好成绩。
家长要帮助学生自己学进去,感受学习的快乐、探索的快乐、增长能力的快乐。
4.适应老师的习惯
一个学生同时面对各学科教师,长短不齐、在所难免。
一方面学校以及教育部门要努力采取措施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适应学生;另一方面,学生也要适应老师,现在适应老师,长大了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不同层次的老师,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去适应,与老师共同进步。
新的学期,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都是一个新的起点。为帮助孩子快速渡过开学综合征,在新学期成绩提升一个台阶,我们特别送上新学期全科1对1免费课程。
现在长按(扫描)上图二维码或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就能免费领取京翰1对1体验课程,限时免费,快来领取吧~
本文图文素材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版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戳下方“阅读原文”领取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