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省市启动新“高考”,这些省份的家长一定要了解

北京京翰教育
2020-7-07 21:03:15 文/朱俊杰 图/戴萍
自2014年起,浙江、上海率先开始高考试点改革。
随后,北京、山东、天津、海南作为第二批试点省市,于2017年启动,今年7月份首次执行。
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8省市为第三批高考试点改革省市,将于2021年执行新高考。
原定为第三批试点改革省市的安徽、河南、四川、山西、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江西、贵州、西藏等10个省份因种种原因推迟启动新高考。
原定为2019年启动第四批新高考试点省市的宁夏、广西、陕西、云南、甘肃、青海、新疆等7个省市也推迟了。
这两批推迟的17个省份很有可能会一同组成第四批,在近年启动新高考。
新高考省份的改革模式
选科模式:自助餐+套餐
“3+3”模式
第一批和第二批新高考改革省市均采取的是“3+3”模式。
第一个“3”:数学、语文、英语必考科目,按原始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第二个“3”: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6科中任选3科(浙江多一门技术,为7选3),按赋分后的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大部分高校招生时对选考科目有要求,选考物理的考生可报理工类90%以上专业,选考历史的考生可报大部分文史类专业。但这种全“自助餐”的选科模式,让许多同学全凭兴趣和科目难度选科,没有将升学规划考虑进来,导致在高考结束后因为选考要求而无法填报大部分专业。
“3+1+2”模式
第三批新高考改革省市在吸取经验后,改为“3+1+2”模式。
“3+1”: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历史2科中任选1科,按原始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2”:化学/生物/政治/地理4科中任选2科。按赋分后的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这样做的好处是定下了以物理为主的理工科类以及以历史为主的文史类“套餐”模式,避免了同学们因为没有选择物理/历史而难以填报志愿的情况。
即将启动新高考的省市很有可能沿用这一模式。
招生录取模式:两依据一参考
两依据:语文、数学、英语统考成绩+等级考成绩一参考:综合素质评价
合格考
即以前的会考,考试涵盖所有的科目。考试结果除浙江省为等级赋分制以外,其余省份只呈现合格/不合格,不会计入高考成绩。
如果有不合格的科目出现,在等级考试中则不能选择该科目进行考试。同时,部分高校也会根据专业情况对合格考科目做出要求,如果相关科目未合格则不能报考该专业。
合格考时间各个省份有所不同,同学和家长们需要多关注本省新高考改革实施方案。
等级考
即上文所说的6选3及4选2科目等级考试,考试结果以赋分方式计入高考成绩(海南以标准分计入总成绩)。
赋分是指将考试成绩按照排名分为A、B、C、D此类的等级,每个等级规定所占人数比例,最后按照等级进行赋分。
在沿用老赋分制的新高考省份,等级考的成绩会直接转化为等级对应的分数,例如天津市A等级为100分,A2等级为97分,每两级之间分差均为3分。
但在采用新赋分制的新高考省份,每一分都会对应不同赋分结果。
以山东省为例,以等级考试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划分为8个等级,参照正态分布原则确定各等级人数比例,依照等比例转化法则分别转换到各个分数区间,具体如下图所示:
确定好分数区间后,再用转化公式算出具体成绩:
Y为原始成绩
Y1、Y2为等级区间内原始成绩的下限、上限
T1、T2为分数区间的下限、上限
假如升学君在山东省高考,物理获得85分,排在B+等级,B+等级的物理原始成绩最高分是92分,最低分是82分,将此填入公式就是:
最后算得升学君的物理成绩是83.7≈84分。
即将启动新高考的省份有可能启用新赋分制。
综合素质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为高校录取的重要参考,一般分为七个维度(不同的地区或学校结构略有差异),分别是“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与实践创新”、“运动与健康”、“审美”、“表现能力”,而在广义上,学生在校阶段所获得的奖项、奖励(如学科竞赛),都可以被看做是综合素质的一种体现,而与一些含金量较低的软性奖项相比,学科竞赛类的奖项会在多元录取中受到更多高校的认可。
在强基计划中,也有相当一部分高校会参考综合素质评价。
填报志愿
老高考地区是以“学校”为单位进行填报,而新高考地区则是以“专业(组)+学校”为单位。
老高考:1个志愿=1所学校+X个专业新高考:1个志愿=1个专业(组)+1所学校(更多填报志愿相关内容可以点击蓝色字体查看)
新高考时代的升学途径
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作为目前高校招生的机制,同时也是新高考的风向标。
此前的高考、学考选考等传统选拔性考试在区分度上已显得有些难以满足高校需求,新高考地区的高分段学生也因赋分而难以拉开差距。为了加大人才选拔区分度,高校综合评价招生、强基计划等自主选拔招生更符合高校招生机制。
但高考依然是重中之重。
高考是大部分同学升学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自主选拔的基础。
对于普通学生而言,无论是高考区分度的影响还是赋分之后产生的变化对他们来说都不算大。
但对于顶尖考生来说,如果是在老赋分制的新高考省份,顶尖考生的区分度其实比老高考时期还要低。例如有两名考生高考时一位物理考了100,另一位考了98,但根据赋分制,最后两人都被排到了A等级,因此物理成绩在计入高考成绩时都为100分。相当于两人在高考上直接少了2分的差距,不仅没有将区分度划开,反而变得更小了。
对于顶尖高校而言,高考显然已经不再具备区分度。
在一个时期内,高考依旧是绝大多数学生进入高校深造的唯一途径,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新高考改革和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自主选拔势必将成为更主流的人才选拔方式,例如三位一体综合评价、强基计划等。
但也不要忘记,综合评价和强基计划的最终成绩=高考成绩+校考成绩。
新高考省份的同学该怎么应对?
从新高考一路的改革,以及综合评价、强基计划等自主选拔招生要求来看,高考分数的重要程度进一步的被提高了。
但是对顶尖高校来说,高考分数的区分度依旧太小了,而高校对人才选拔的标准并不会因此而改变,所以高校会通过校考对考生进行第二次选拔。
同时,对顶尖学生来说,就算是采用新赋分制,区分度也不会被拉开太多,因此这部分学生,需要在稳住高考的同时,将目光放到自主选拔招生上,提前做好规划。这对自己来说也是增加被顶尖高校录取的机会。
普通学生则如同上文所说,高考可以说是这部分同学升学的唯一途径,因此老老实实搞好高考才是硬道理。
我们尊重版权,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戳下方“阅读原文”领取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