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思创新思维课全新上线!启迪孩子的创造力

北京学而思教育
2022-7-09 11:04:35 文/汪波 图/李浩宇
创新思维课?
是什么课?新课程吗?
其实,它的前身是学而思科学益智课
经过学而思专业教研团队的精心打磨
这个暑期,
学而思创新思维课将全新上线!
在我们看来,就孩子长期发展而言,知识只是冰山一角,能够真正影响孩子终身发展的是冰面以下的部分——能力和素养,这也是让孩子在未来能走得更长远的勇气和动力。
创新思维课的初衷也正源于此,我们在关注孩子知识学习的同时,更注重融合跨学科、跨领域知识,帮助孩子开阔视野,运用各种思维工具,拓展思维,让孩子科学地探究万物规律,以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启迪孩子的创造力。
这个夏天,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学而思,有答案。
跨领域、跨学科学习
扩大视野,启迪孩子的创造力
乔布斯曾说:“本质上,绝大多数的创新,是把原有的要素,进行重新组合,然后形成新功能,发现新用途。”
其实,创造就是想法之间的连接。当视野足够大时,一些遥远的,甚至是不相干的想法才有可能连接起来。如果孩子每天只盯着眼前的一小块,也很难拥有创造力。
在创新思维课堂中,我们将聚焦众多科技前沿领域,涵盖建筑与结构、城市与生活、地球与空间、逻辑与关系、经济与规律 、信息与智能六大单元,带孩子们进行跨领域、跨学科的深入探索,开阔视野。
在不同大单元里,孩子们会接触到很多有趣的话题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比如,逻辑与关系-《九九物语》,城市与生活-《设计你的健康》,建筑与结构-《结构表达思想》……
在探究各种逻辑关系中,孩子将会运用规则,进行理性思考和表达;在了解城市与生活中,我们会培养孩子的健康意识,鼓励孩子运用知识,为不同人群设计健康方案,锻炼孩子统筹规划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这些丰富有趣的跨领域、跨学科主题的探究,往往更容易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与自主创造性。
图| 孩子们为不同人群设计健康方案
如何科学地培养创造力?
从不给孩子设限开始
在学而思创新思维课上,每个孩子都能畅所欲言,在这里没有标准答案,有的是脑洞大开的奇思妙想和持续探索创造的热情。
当没有“标答”限制时,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往往会根据实际需要,把一些看似不相关的信息,进行匹配、连接,反倒更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创造力的源头。
根据创造力认知过程,创新思维课将分为“认知课堂、分析课堂、实践课堂”三个课型,从输入、理解,再到输出,将课程内容层层拆解,给孩子足够的探索空间,循序渐进地帮孩子实现从“会说“到”会做“的创造过程。
图| 三大课型
创新素养课有别于传统课堂的是我们并非是让孩子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在项目式学习中,先让孩子感受、理解知识,在充分认知的基础上拆解问题,进而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课上,我们采用的UbD教学法,就是遵循孩子科学学习的规律,以理解为先,引导孩子明确创造的方向和路径。
为了更精细化地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我们打造了“创新6步课堂”,让孩子体验从理解-体验-创作-表达-评价-鉴赏完整的创造力学习闭环。
比如,在《水灌金沙》一课中,孩子将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库布齐沙漠,感受、体验沙漠绿化前后的对比情况,提炼、分析沙漠治理的四步走关键措施,并将措施方法迁移到乌兰布和沙漠边缘的治理当中去,提出解决真实问题的方案。
此外,创新课堂学习工具——学习四问表,帮助孩子更加明确学习目标,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连接,让孩子深度参与课堂,逐步形成跨学科学习知识的能力。
在解决具体问题中
体系化地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
生活中,任何具有创造力的事物,其实归根到底都是一种思维的展现。想要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不妨先从培养创新思维入手。
课上,老师会带领孩子们从解决具体问题出发,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比如建筑除了遮风挡雨还有其他作用吗?沙漠是如何形成的?太阳光照如何影响室内采光?在不同情境中,塑造孩子的发散性思维、抽象/具象思维等创造性思维……
我们都知道,思维是个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东西,成熟的思维体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它需要一个体系化学习和培养的过程。
创新思维课为孩子们搭建了12级思维培养体系,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个阶段,重点明确,路径清晰。随着课程推进,孩子们将逐步建立由易到难,由单一信息的处理到解决复杂问题的思维能力体系,设计出具有思辨性和全局性的项目设计方案,懂得思辨,学会创造。
课上,在真实问题探究过程中,我们将有序地帮助孩子打开提出问题-统筹规划-建立模型-解决方案的全新思维路径,养成系统性的创新方法。
我们希望这种思维方式可以不断融入到孩子的日常行为和思考方式中,让孩子们联系生活,解决生活中真实存在的问题。
比如,当遇到问题和质疑时,孩子能根据现状,及时调整,并不断尝试,反思并总结失败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久而久之,随着孩子的思维方式逐渐成熟,创造力也会源源不断地产生。
学而思创新思维课,希望给孩子们营造一种轻松自由的氛围,不仅让孩子有探索自主性,也希望让他们在安全的环境中尝试有效的失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积极信念和态度。
面对未来的诸多挑战,我们希望能够帮助孩子建立科学精神,抓住失败的原因,灵活借鉴经验,敢想敢做,同时拥有跨时空的认知视野和跨领域整合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成为有思维、有策略、有创造的少年。
今晚19:00,关注【学而思】直播间
老师支招如何培养孩子的创新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