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既不耽误学习又能锻炼好身体!

北京山姆大叔K13课外辅导
2021-12-07 15:31:11 文/许天佑 图/贺婉如
近日来,各中小学在全体学生中广泛开展足球、棒球、篮球、武术等运动项目,不少家长不禁心生顾虑,“运动与学习会冲突吗?”
过去,当学校要在全体学生中广泛开展足球、棒球、篮球、武术等运动项目时,不少家长有顾虑,担心孩子参加运动时间太多,会影响文化学科学习时间,精力也分散,成绩亦会下滑,甚至有的家长潜意识地认为,踢球、打球水平高的学生都是一些调皮捣蛋、成绩不好的人。特别是听说学校还要组建女子足球队时,有些家长更是惊诧不已,生怕女孩子会变成“野丫头”。
其实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学习优良的基础,爱运动的孩子更聪明、更健康、更阳光。
一、5-17岁青少年,每天至少一小时中高
强度运动
青少年通过体育锻炼,不仅能够促进身体的发育,还有助于心理发育,已经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正因为如此,青少年体育锻炼越来越受到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是打造体育强国的基础,具有战略性的地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和民族未来,正因为如此青少年的体育锻炼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但目前而言,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开展并不顺利,运动锻炼得不到保障,缺乏专业的指导,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依旧存在,青少年在接受体育锻炼时,很多专业的教练甚至无法把握好运动强度,导致青少年在接受体育锻炼时受伤,违背了体育锻炼的初衷。如何把握好青少年体育锻炼强度,下文给出了答案。
“如果每次运动时间在一小时左右,并且是在相关体育运动指导下进行,对孩子身心发展是有益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邵洁主任表示,“现在鲜少有孩子是运动过量,更多的则是运动不足。
二、什么叫中等强度运动量?
这指的是在运动过程中,孩子呼吸比较急促,即只能讲短句子,不能完整表达长句子,同时还伴有微微出汗等特征。
所以很多好动的孩子,看似一刻不停,实际上都是“无效运动”;而一周玩转6项运动的小铁人兄弟则有着属于科学的时间段划分:周一到周五是学校的足球、田径训练,周二晚空手道,而游泳篮球则是周末各一次,骑车则在一周时间中见缝插针,有时也是孩子绿色出行的方式。
日常生活中,判断青少年是否出现运动过量的情况,心率过快、头晕其实都是明显特征。而除了游泳、骑车这样的有氧运动外,空手道、篮球、足球等对孩子的团队协作能力、身体协调力都有促进。邵主任表示,青少年锻炼需要循序渐进和关注相关身体指数,但当下更需要加强体育锻炼,改善身体状况。
三、力量训练不宜过早,平衡运动与学习对
孩子身心发展更好
除了运动量外,很多读者也对小铁人兄弟早早接触力量训练提出了疑问,这么小的孩子就有六块腹肌,接触力量训练,这样不会“揠苗助长”吗?
“7岁和11岁接触力量训练的话,确实稍微早了点。”青春中学体育教研组组长楼晓东表示,实际上,在青少年体育教学中,一般小学阶段体育活动主要训练速度、柔韧性和灵敏性:一年级进行爬、跑、跳等一般运动能力的锻炼,三四年级配合球类等运动项目,高年级可能会加入400米、800米等训练耐力的有氧运动。
同时,楼老师表示,如果不走专业道路,仅仅是通过体育活动培养运动爱好与能力,小学阶段也可进行核心或者拉伸训练,而初中左右再开始进行力量训练或者专项训练。
“小学阶段是孩子生长发育黄金期,骨骼也没有闭合,所以并不建议进行力量训练,尤其是举重这样有负重的器械训练。”楼晓东表示。家长在给孩子选择体育项目时,一是要科学训练,在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的基础上,评估孩子的运动能力,从而进行选择;其次要维持好孩子的学业与运动的平衡,“小学的孩子毕竟精力有限,一般来说,保证一周进行3项体育运动,次数在3-5次即可。”
而作为一名运动爱好者,楼老师也曾玩过铁人三项,所以对于铁人三项这个运动,他并不陌生。对于小学孩子登上铁三赛场,他表示:“如果本身是按照青少年运动强度设计的比赛,像200米的游泳、1.6公里跑步和2公里骑行,这样适当的小铁三项目对孩子的意志培养还是有益的。”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的分享,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END —
文章主要来源网络,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有侵权,敬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