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蜗牛少年班的结课语

北京蜗牛未来画室
2021-5-16 10:09:38 文/沈芬 图/贺婉如
第二封公开信
Hello
真想不到
大家和我们团队
一起坚持了20天的学习
这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Hello, 蜗牛少年班的
少年们、家长们大家好:
真想不到,大家和我们团队一起坚持了20天的学习,这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学习期间小有成就,是肯定的,这是本分,不值得兴奋。兴奋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几个有趣的事情,所以迫不及待的想和大家分享我的观点。
第一:我观察到大家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非常清晰的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但似乎对其他轨道上的事情兴趣不大;另一类是,对新的事物都会很感兴趣,但没有一件是笃定去做的。似乎看上去很矛盾,但世界上没有非黑即白的答案。
我们换一个场景:两个6寸的披萨,和一个9寸的披萨,你要哪一个?这个问题很简单,你只要算一下圆的面积S=πr,就知道,两个六寸的披萨不如一个九寸的披萨大。这个问题,是想让你思考一件有趣的事:你看,从六寸到九寸,半径只增加了50%,面积却多出了一倍还要多。
放到学习中,如果半径是你的愿望,扩大一点目标的半径很容易,想要都做好,可要付出加倍的努力。
物理学家玻尔说过的一句话:「专家就是在一个非常狭窄的领域内犯过所有可能犯的错误。」这句话的关键点是,「在一个非常狭窄的领域」,假设领域太大,你将不能聚焦、也就成不了专家、大师。
问题来了,怎么去权衡这两方面呢?就看看你自己近期,唯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如果答案是近期想考入自己能力所及范围内最好的大学,那么鉴于高考是基础性能力考查,建议你尽可能的拓宽自己的认知半径(对艺术、风格、美学的认识),能力半径尽可能明确(限定条件下的竞技练习);行动半径尽可能的缩小(刻意练习,不要掉入追求挑战和高难度的陷阱)。
如果你的答案是近期成为一个有个人创作风格的艺术家。这件事如果很的可以给你带来幸福感,那就勇敢的去做,把自己的眼光放到更广阔的通识艺术,去大胆创作。但从机会成本角度来考虑,看上去是一个「昂贵的选择」。
所以大家先判断自己当下最重要的事,是什么?
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有了。
第二:同样是20天课程,每一位同学都是一样的20天、每天10小时。时间的底层机制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但是,对时间的理解深度不同,对时间的使用方法不同,最终决定了人和人之间的不同。在对时间的理解上,我看到了大家的区别,有一部分同学极其高效的利用了学习的时间,享受在教室的每一刻钟,然后时间就像是自动驾驶的汽车一样,把他/她送到了一个令人满意的目的地。
反之,我也看到了没有明白时间是什么的同学,下课后没有及时复盘,而是赶紧找一个舒适区(比如打游戏)以最快的速度忘掉白天专业课上受到的挫折(「当我闭上眼睛,困难就不存在」)。时间是均匀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每一分秒,时间都在流逝。在这辆自动驾驶的时间机器上,你希望做点什么才可以最大化你的利益,绝对不是享乐、纵欲吧?或许是聚焦、自律;有愿力、有执行力的过好每天,做时间的朋友。
同时,时间也是线性的,它沿着一个方向流动,在现在这个点上,时间被划分为过去和未来两个片段。说点题外话,这个世界上很多的聪明人,都在利用时间的这个机制创造财富。比如说孙正义,他有一个“时间机器”理论,他认为:
美国、日本、中国这些国家的IT行业发展阶段不同。在日本、中国这些国家的发展还不成熟时,先在比较发达的市场,比如美国去开展业务,然后等时机成熟后再杀回日本和中国市场,就好像坐上了时间机器,回到几年前的美国。
这个时候,你仿佛是个未来人,知道历史的走向,就能比别人更容易把握机会。你想过吗?你的每一个任课老师可能就是那个未来人,因为老师目睹、参与了无数个成功/不成功的学生案例,遇到不明白的问题、跨不过去的坎,多向你信任的老师寻求帮助。
第三:不知不觉中我们其实已经完成了「教育共建」,这个群里有各位同学,也有父母。各位家长的关注和爱,都在让这个共建的集体更有能量。所以第三个感受,给父母。
龙应台的散文《目送》,有这么一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需要断舍离的,不仅仅是无用的物品,还有被支配的感情。最好的爱是注视,有部分家长可以考虑适当给他们一点空间和犯错的机会,青少年的价值观和自我管理能力,是长期修正的结果。
芒格的「误判心理学」介绍了一个学习方法:「翻转」。翻转的意思是说,如果你想知道怎么成功,那就先去知道怎样就会出错。芒格不学习成功,而学习失败,从各种各样的错误决策中寻找教训,翻转过来获得好决策的线索。他常说,“告诉我会跌倒在哪里,我就永远不去那里。”乍一听像是打趣,其实已经公示了学习秘诀。和青春期的孩子相处,也是如此,给他们足够的机会试错,然后再想尽一切办法引导、修正。
以上,非常荣幸我们的团队和大家度过这有价值的20天。所有的高分都有迹可循,我们对研究高效、有效的学习方法充满兴趣;也乐于继续为各位提供更好的教育、创造更大的价值。
胡海涛
2021年2月10日
***
加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