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FA设计学院 | 专业方向介绍——产品设计方向

北京心中美画室
2021-3-26 22:23:43 文/潘娜 图/许静怡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在2021年本科招生专业考试季为招考学子及社会做系统性的各方向介绍。
·基础部·
·视觉传达设计方向·
·产品设计方向·
·数字媒体艺术方向·
·摄影方向·
·时装设计方向·
·首饰设计方向·
·出行创新方向·
·艺术与科技方向·
·社会设计方向·
·创新设计方向·
·生态危机设计方向·
·系统设计方向·
·设计理论方向·
·叙事空间与设计策展方向·
“设计是一种态度而非职业”
(英)安妮切克/保罗米克尔斯维特
教学理念
一、方向背景
“产品设计”取自表象,顾名思义当属造物之列,而以学科划分应归“工业设计”范畴,但随着社会结构日趋复杂,“综合”处理多元系统的需要,使得各方向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在此情形下,重新理清方向边界、认清自身与其它方向的关系,便显得十分必要。
回顾百年设计,“工业设计”从业者不断完善自身与社会的关系,而近年来专业转型的频率逐步加快,这得益于业界的反思与提倡寻求社会价值。首先从可控性强的单体设计入手,派生出“绿色设计”、“生态设计”、“全生命周期设计”等设计思潮;随研究的深入,基于更广泛的“服务设计”、“系统设计”、“社会设计”等可以系统解决更复杂社会问题的理念与实践相继诞生。目前人类社会正跨入一个全新时代,那么综合上述变革的“创新设计”、“可持续设计”将是未来的主旋律。
“产品设计”方向在我院可以追溯到本世纪初,初创之时王沂蓬教授、江黎教授和张所家教授等开创者结合央美特有的艺术气息,与学院确定了比较中性的名称“产品设计”是为了兼顾“工业设计”、“工艺美术”和“造型艺术”三类专业工作室方向。期间还先后派生出“首饰设计”、“交通工具设计”等突出专业性的新方向。现在回顾近二十年的专业发展,当初的多元融合在专业训练早期的确丰富了学生视野,只是这种氛围仅仅开设在短暂的本科二年级,而塑造专业性的后两年各自处于相对独立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专业性,但同时也削弱了方向的整体性。即便如此,每年从毕业作品依然可以看出交叉融合的价值。
往届作品:
二、方向转型
结合当下时代的变革趋势,我们清醒地意识到,“产品设计”方向转型是时代必然,尤其当今社会环境与结构体系较以往变得更复杂、更多元、更快速,解决问题的视角需要更系统、更全面,所以与以往相比,当今“产品设计”专业更强调处理社会各元素之间的关系。如果以前“产品设计”是改善功能、创造器物、营造氛围,那么现在的“产品设计”专业就是提升体验、创新生活、营造舒适。由于其复杂性、关联性、协作性和开放性等特征,且研究领域要更加深刻,所以其价值会更大,同时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扩大知识的边界,运用更系统的研究体系与方法,梳理清晰问题脉络,通过前瞻地思考、敏锐地发现、大胆地突破、严谨地推敲、不断地实践等环节的探索,最终形成有效的解决方案。
2020年智能家居研究课题
三、方向课程框架与成果
目前“产品设计”将着力探索以下三个层级的价值:传授造物技能与方法,提升学生落地能力;引导关注并解决生活痛点问题,提升专业研发水平;组织跨界融合挑战社会热点难题,提升美院科研实力。为此我们将依托中央美术学院的良好氛围、植根设计学院的开放平台、整合社会协同创新力量、优化教师团队的整体实力、激发开拓型学生的创新积极性,打造交叉融合的产学研新模式。“产品设计”方向结合本硕博教学虽然在层级和深度层面有差异,但方向追求的实质是培养既能从大处着眼关注社会痛点问题,又可以聚焦寻求有效解决途径的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复合型设计人才。
研究生到本科一年级学生部分作品:
我们在本科二年级会开设一系列“产品设计”方向基础课,而且我们将兼顾到专业解构后的自选教学体系特点,分别开设综合表达、研学工艺、拓展思维、探索人文和综合程序方法等五个既有递进关系,又自成体系的课程群。每个课程都针对特定的问题将某几项训练技能运用到解决问题的实践中,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全程或阶段参加其中任何一个课程。无论参与多少或深浅,都在不同程度上为学生奠定了将想法变为现实的落地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产品设计”方向基础训练可以成为全院造物训练的共同基础课。
四、产学研实践与成果
发现问题是一切的前提。“产品设计”以往工作多是命题式的设计服务,供求双方都有参考依据。今天,在面对未知的未来,社会、企业、资本都进入一个瓶颈期,时代需要开启新纪元的探路者。我们的教育就是敞开各阶段学生的心扉,引导其勇敢地加入到探索人类社会新生活方式的行列中。为此,我们甚至从本科一年级入手,一起探讨“约定俗成”,启发学生关注生活,勇于发现,积极思考。
发现问题固然重要,但努力解决问题才使得活动变得更有意义,而这正是整个设计过程中最具挑战性的环节。这里不仅包含传统的技艺与方法需要导师传授,更需要学生开阔视野自主钻研新技能和新手段。下面是一个我们辅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攻克减塑难题的实例,该设计荣获饿了么减塑竞赛前两项大奖,以及获得2020新循环经济国际学生竞赛提名奖。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参与设计成员:
李雨桑 研二 社会创新设计研究
朱静璇 研二 产品设计研究
阳涛 研二 文化遗产设计研究院
蒲海珊 研二 服务设计研究
尚进 研二 设计思维研究
阿孜古丽·吾斯曼 大三 产品设计方向
导师:李卫、李文龙
五、综合拓展,与时俱进
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我们既要依托“产品设计”技能,更要寻求跨界合作,拓展专业边界,运用更为有效的方法和视角,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我们将在高年级本硕博教学中不再以造物作为方向的限定条件,而这也恰恰吻合了前面提到的方向发展趋势。甚至,我们要鼓励学生与其它方向打通,形成全院追求实效的共同体。下面通过一组去年本专业荣获硕士优秀毕业设计一等奖的“红茶君”案例,展现复合型设计人才的综合能力。
80多块材料实验样本,体现“系统思维”的严谨研究性
机电一体化的培养器,体现“艺术与科技”的综合实现性
六个体现六种成型工艺的样品包,体现“产品设计”的市场落地性
一个可以试运行的网络平台,体现“多媒体”的实际可操作性
https://1607903939.网址未加载/mrkombuchaslab
整个课题的研发实践,体现“创新设计”的整体实验性
基于新天然材料的研究,体现“可持续设计”的积极开拓性
《红茶君的实验室》作者:赵雪薇
导师:李卫
今天的设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呼唤职责与担当,所以我院“产品设计”方向将在追求社会福祉、转化科技成果、优化大众生活方式、传承发扬传统文化、振兴文化创新产业等领域开拓进取。希望通过有致参与本方向研学的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实现方向的再次转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我们做起,从现在做起!
产品设计方向课程
本科一年级
《产品解密》
任课教师:李卫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带领学生揭示产品背后的真相
《制图与读图》
任课教师:李宁、李卫、吕忠园(外请)
吴兵兵(外请)、王倩男、程雨阳
解读技法与设计的关系
本科二年级
《工业设计综合表达》
任课教师:宋尧(外请)、李卫
针对小问题,初试产品设计各类技法的作用
《材料科技与结构设计》
任课教师:李卫、刘洋(外请)、郎启越(助教)
运用“授之以渔“理念,通过探索光的艺术,认知STEA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与艺术)
《当代设计与人文要素》
任课教师:梁明、宋尧(外请)
宏观认知设计与社会的关联性
《设计技术与实验精神》
任课教师:梁明、吴兵兵(外请)
微观认知设计的多种运用模式
《手工形态成型》
任课教师:赵斌
培养学生从平面到立体、材料与成型的手作造型能力
《造物形态与功能》
任课教师:赵斌、吴永平
认识理解产品形态与功能之间的转换关系,探索产品设计功能的边界和产品形态成型的可能性
《形态与风格设计表达》
任课教师:吴永平、霍奕瑾(外请)
探索产品形态与表达的多样性
《设计思维基础》
任课教师:李文龙
帮助学生转变思维的设计逻辑课程
《文创设计基础》
任课教师:徐彤
以IP理念研究文化创意设计的创新应用方式
《综合工业设计程序与方法-创意设计》
任课教师:李卫、宋尧(外请)、郎启越(助教)
像设计师一样思考与处理问题
《综合工业设计程序与方法-结构设计与样机设计》
任课教师:李卫、宋尧(外请)、郎启越(助教)
学会将想法如何变为现实
《IP与潮玩设计思维解析》
任课教师:徐彤
在明确的设计目标与实施方向指引下,掌握IP创作基础流程与方法
《IP与潮玩设计推广应用实践》
任课教师:徐彤
给出明确IP设计内容与IP基础呈现效果,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IP基础推广与应用的相关路径与技巧
《材料实践》
任课教师:赵斌、霍奕瑾(外请)
引导学生谙熟材料属性与技术逻辑的同时,对材料加以想象性实验应用方式进行创新实践的艺术化呈现
《工业设计反思与未来新目标》
任课教师:李卫
通过梳理过去与现实,畅想设计未来新趋势
本科三年级
《观念与材料的策略研究》
任课教师:吴永平、李文龙
材料是组成产品的重要部分,帮助学生探索新材料的应用创新
《生活文化产品设计实践》
任课教师:赵斌、小矾裕司(外请)、霍奕瑾(外请)
以原创产品设计创新研发为定位,理解当代语境下的中外设计文化差异与再造,从而在前瞻性的设计实践中获得可靠的研究线索与文化滋养
《智慧生活系统设计研究》
任课教师:海军、吕忠园(外请)
运用系统思维方法,解构与重塑未来生活
《设计新目标的思考与实践》
任课教师:李卫、李文龙、
胡可人(外请)、刘铁(外请)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尝试寻找解决的办法
研究生一二年级
《工业设计研究》
任课教师:李卫、姜晨(外请)、刘铁(外请)
与跨领域学生探索综合工业设计的边界
《可持续设计研究》
任课教师:李卫、肖勇、陈冬亮(外请)
寻求设计在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价值
《产品设计研究》
任课教师:赵斌、扈秀丽(外请)、邱志杰
以生态型产品设计、思维与工具、程序与方法、材料与媒介为议题,探索和思考未来产品设计的创新设计理念
《传统工艺与技能》
任课教师:赵斌、李宁、张凡
在传统工艺与技能研究中,寻找传统技艺与现代传承间的守正与创新关系,实现传统资源的当代设计转换
参与课程教员
李卫:产品设计方向主任 教授 博士生导师,设计助力可持续研究、综合工业设计研究
赵斌: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博士,生活文化产品设计研究、传统工艺与技艺研究方向,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
吴永平:教授 雕塑艺术家
李文龙:讲师,产品设计师,主要研究互联网驱动下产品和服务升级
徐彤:讲师 从产品设计的深度和品牌建设的广度出发,进行当下IP设计研究与教学
梁明:特聘外籍教授,资深工业设计专家
海军:设计理论方向主任,教授 博士生导师,国家设计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肖勇:教授 国际艺术设计院校联盟(Cumulus)理事
邱志杰:教授 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
李宁:副教授 服装设计方向教师
张凡:副教授 首饰设计方向教师
陈思:技师,管理综合车间
陈冬亮:研究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中国设计红星奖、北京国际设计周创办人
小矾裕司:日本设计中心著名设计师,对两国的文化与设计均有着敏锐的观察力
吕忠园:北京瑞设创想科技有限公司、绿山设计创始人
刘铁:20多年资深工业设计师,创业者,原智米公司工业设计副总裁
姜晨:20年经验旅美设计师,教育家,创业者
胡可人:UDL合伙人及工业设计团队负责人,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硕士
宋尧:毕业于米兰理工大学,现为上品极致设计公司工业设计师
刘洋:与光共舞灯光艺术机构合伙人,IALD国际照明设计师协会奖卓越奖获得者
吴兵兵:北京芳躅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创始人/设计总监
扈秀丽: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讲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论委员会委员
霍奕瑾: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硕士及客座讲师,产品设计师、信息体验设计师
产品设计方向
产品设计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经历了多次转变。尤其当今社会环境与结构体系较以往变得更复杂、更多元、更快速,解决问题的视角需要更系统、更全面,所以与以往相比,当今产品设计方向更强调处理社会各元素之间的关系。如果以前产品设计是改善功能、创造器物、营造氛围,那么现在的产品设计就是提升体验、创新生活、营造舒适。由于其复杂性、关联性、协作性和开放性等特征,且研究领域要更加深刻,所以其价值会更大,同时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扩大知识的边界,运用更系统的研究体系与方法,梳理清晰问题脉络,通过前瞻地思考、敏锐地发现大胆地突破、严谨地推敲、不断地实践等环节的探索,最终形成有效的解决方案。目前产品设计方向的核心是培养既能从大处着眼关注社会痛点问题,又可以聚焦寻求有效解决途径的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复合型设计人才。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一级学科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获批学科,已经建成涵盖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公共艺术与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生活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艺术与科技、设计史及理论等目录内的二级学科,以及自主创设的交通工具设计、社会设计、设计管理、创新设计、系统设计、生态危机设计(智慧城市)等新增二级学科。同时,在保持现有学科口径范围优势下,设计学科以对中国社会未来形态和经济模式整体研判为基础,以积极应对全球科技、经济和社会变革为契机,以培养具有中国文化立场和全球意识的顶尖人才为目标,以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举措为根本,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
面对新时代的形势变局、产业变革、危机与挑战,深刻研读新文科建设内核,设计学院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新需求、新变化、新阶段、新特征为依据,将设计学科与现代信息技术等其他专业集群相融合,于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提出的新命题、新方法、新技术、新手段中,创造新方向、新标准及新价值判断,并研判后疫情时代的全球政治、经济变化,以人类既有的社会组织结构、生产与消费方式为课题研究切入点,以学科专业划分为工具与方法,构建危机意识主导的全新学科教育架构与学科资源整合平台,全面聚焦应对人类未来生存模式的思考与行动。
往期经典
END
——北京心中美——
我们的爱心+操心+尽心=你们的放心
办学理念
▼
北京心中美是一个面对央美、清华一流名校高端定制的培训机构。本着厚德载物、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专注于央美、清华名校精英式教学,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引导、国际视野的熏陶和坚韧品格的塑造,并重视扎实的绘画技术培养和应试技巧相结合,为学生未来读本科、研究生和出国深造作好铺垫。央美、清华高考状元、研究生状元、美院教师亲临教学,学习状元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为圆莘莘学子名校之梦助力!
▼
师资力量
专注、专业的状元教师研发团队高质量教师人才是高质量教学水平的重要保证,北京心中美汇集了一批团结、热情、高效、具有国际视野的由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状元研究生、本科生、美院教师组成的状元教师团队。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沙阳路10号院
联系人:邹老师136****4668
苏老师137****5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