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FA设计学院 | 专业方向介绍——基础部

北京心中美画室
2021-3-15 11:57:19 文/张磊 图/蔡海阳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在2021年本科招生专业考试季为招考学子及社会做系统性的专业方向介绍。
·基础部·
·视觉传达设计方向·
·产品设计方向·
·数字媒体艺术方向·
·摄影方向·
·时装设计方向·
·首饰设计方向·
·出行创新方向·
·艺术与科技方向·
·社会设计方向·
·创新设计方向·
·生态危机设计方向·
·系统设计方向·
·设计理论部·
·叙事空间与设计策展方向·
基础部
Foundation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基础教学,在跨学科、打破设计专业壁垒的学科发展趋势下,以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开拓视野与认知大学、世界为基础,秉承设计学院的共同基础课程并不局限于具体的某一个专业特性加以训练,而是更加开放对学科基础的理解,强调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与自主意识的建立,拓展学生对更为广阔和综合的“设计”概念的认知。在“宽基础”的框架下,将基础的定义围绕设计学院的艺术性、实验性、开放性、原创性、前瞻性这个定位,通过知识创新和智慧启蒙,为设计学院培养设计领袖人才这一目标完善基本素养和基础能力。
基础部教员
基础部主任:
孙子唯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设计基础教育方向
专业教师:
强勇 教授
设计研究院院长
硕士生导师
设计基础教育方向
张欣荣 教授
设计学院副院长
硕士生导师
设计基础教育方向
傅爱臣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设计基础教育方向
刘钊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设计基础教育方向
刘治治 老师
马志强 老师
张洺贯 老师
刘昶 老师
卢铮 老师
教学秘书
基础课程
导师工作坊课程+年度创作辅导
通识课程
1、大学认知系列讲座;
2、通识课程;
3、综合认知课程;
1
《大学认知系列讲座》
讲座教师:范迪安高洪宋协伟Ashley Hall
Gediminas Urbonas
引导学生认知世界、认知大学、认知自我,了解时下世界格局的变化,确立自己的目标与人生求知导向,完成从高中教育到大学教育的转变,以明确的目标与相对应的规划,完成未来的学业。
2
《通识课程》
通识限选课程:
1、生态环境与地球未来【孙晓鹏(外请)】
2、空间概念设计【赵航(外请)】
3、理解城市【李世奇】
4、设计启蒙【李玉峰】
5、电影通识【全晟(外请)/陈卓】
6、交通工具设计语言【王倩男】
7、造物工程基础【冯东升】
8、娱乐设计认知【网龙(外请)/王黎明】
9、时尚与品牌【谢梦荻/王阳(外请)】
10、针孔摄影与蓝晒印相【王龙江】
11、认知汉字【张洺贯】
12、视觉图像的感知【张欣荣/刘昶】
通识认知系列讲座:
生态:关注生存、生命、生产、生活;
社会:关注社会,研究社会现象与社会调查技能;
经济:研究人类经济活动规律,关注生产与生活;
文化(文史哲…)
科学:科学进步与科学精神;
使学生具有人文和科学知识的素养,涉猎百科、纵横文理
为进入专业学习打下广博的基础。
3
《综合认知课程》
选修:
1、以身体为媒介戴露
2、图形与编辑设计何浩
3、中国传统材料的认知与实践张洺贯
4、产品解密李卫
5、身体、材料与空间余一萌王阳
6、空间诱捕廖柳钧
7、101创想世界-VR创想网龙王黎明
8、汉字作为方法:中国文字设计基础蒋华严永亮
9、动画语言表现与实践马志强
10、田野调查:口述史王钰雯
11、社会设计与艺术治疗石韵媛
语言与媒介类
技术与环境类
工具与方法类
扩展“大设计”教育格局,培育全能型、研究型和应变型(预见型)的高层次人才,满足社会发展及国家未来的人才需要。并遵循以学生知识趣味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提供较多的专业素养课程及综合素质类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
综合认知课程作业
设计必修基础课程
1、专业理论;
2、专业基础;
3、专业技术;
1
《专业理论》
必修:
《设计史》、《设计原理》
大一的专业史论课程主要是为大一新生对设计专业有一个初步的、概论性的了解而设置的。《设计史》和《设计原理》是常规性的通论课程,主要服务于基本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素质的养成。
2
《专业基础》
必修:
《造型基础——意象表达》、《造型基础——解析重构》、《形式基础》、《人体基础——认知与维度》
《书法》、《字体与编排设计》、《制图与读图》、《开源编程》
以“大艺术大设计”的概念为基点;确立对物像新的观察角度和方法;提高学生造型能力和形式运用能力;通过技能实践,使学生领悟到技术技能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让学生了解和关注现代艺术与现代设计发展的趋势,并从中学习设计的基本概念,提高艺术的审美能力和思维的拓展能力,为未来设计学习奠定良好的技术、思维基础。
《造型基础——意象表达》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造型基础——解析重构》
《人体基础——认知与维度》
《形式基础-二维》
《形式基础-三维》
《形式基础-四维》
《专业技术》
《制图与读图》、《开源编程》、《书法》、《字体与编排设计》
《制图与读图》
读图是训练学生的“输入”能力,课程主要讲授各专业图纸的表达特点和基本规范。让学生掌握比例、尺度、模数等基本设计概念。
制图是训练学生的“输出“能力。从科学制图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熟悉和掌握手绘制图以及各软件(Auto CAD、Rhino、PS、AI)制图的工作特点,讲述多软件的协同工作原理;绘制规范与技巧;最后通过图形、图表、图解的绘制训练,达到到综合表现设计意图的目的。制图是专业设计过程的理性表达,是设计概念和制造之间的连接。每个设计专业方向都有各自对于图表的规范和知识。
《开源编程》
课程是基于计算机编程硬件语言和软件语言进行开发的编程艺术设计课程。学生利用编程语言进行图像创作,要求学生从自然中(光的折射,植物的生长规律,蜂巢的形成等)了解算法在自然界的运用,具备转化已知造型语言能力和重新构建设计造型方式的探索。
教学开放周
时间:一学期最后一周、必修课程
中央美术学院增设了统一的“教学开放周”的展览活动,所有的院系均展示出全年所上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作业,同学们可以跨院系参观展览、学习交流研讨,可以感受到美院不同专业之间的融合与区别。
社会实践课程
时间:二学期最后两周、必修课程
设计学院的社会实践、艺术考察课程在教学改革的建设背景中,贯彻着以多学科融合的背景、开放的意识形态、以设计解决问题为目的的教育结构新格局,挖掘学生感知问题的发现能力、个性与美学的运用能力、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助推学生战略意识形成、社会责任意识形成、个人价值整合以及知识体系建构,建设一流设计人才学习、思考、研究、创作、实践和成长的完整通道。
导师工作坊课程+年度创作辅导
时间:三学期、选修课程
根据教育部制定教授须对本科一年级授课的规定,设计学院采取导师开放制,教授与副教授在一年级开设了导师工作坊课程。使一年级新生能够直接向不同专业带头人学习并完成年度结业创作,从而对各学科形成更为明晰的知识架构、开启对艺术设计各学科领域初探,完成创作实践。
基础部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基础教学,在跨学科、打破设计专业壁垒的学科发展趋势下,以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开拓视野与认知大学、世界为基础,秉承设计学院的共同基础课程并不局限于具体的某一个专业特性加以训练,而是更加开放对学科基础的理解,强调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与自主意识的建立,拓展学生对更为广阔和综合的“设计”概念的认知。在“宽基础”的框架下,将基础的定义围绕设计学院的艺术性、实验性、开放性原创性、前瞻性这个定位,通过知识创新和智慧启蒙,为设计学院培养设计领袖人才这一目标完善基本素养和基础能力。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一级学科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获批学科,已经建成涵盖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公共艺术与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生活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艺术与科技、设计史及理论等目录内的二级学科,以及自主创设的交通工具设计、社会设计、设计管理、创新设计、系统设计、生态危机设计(智慧城市)等新增二级学科。同时,在保持现有学科口径范围优势下,设计学科以对中国社会未来形态和经济模式整体研判为基础,以积极应对全球科技、经济和社会变革为契机,以培养具有中国文化立场和全球意识的顶尖人才为目标,以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举措为根本,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
面对新时代的形势变局、产业变革、危机与挑战,深刻研读新文科建设内核,设计学院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新需求、新变化、新阶段、新特征为依据,将设计学科与现代信息技术等其他专业集群相融合,于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提出的新命题、新方法、新技术、新手段中,创造新方向、新标准及新价值判断,并研判后疫情时代的全球政治、经济变化,以人类既有的社会组织结构、生产与消费方式为课题研究切入点,以学科专业划分为工具与方法,构建危机意识主导的全新学科教育架构与学科资源整合平台,全面聚焦应对人类未来生存模式的思考与行动。
往期经典
END
——北京心中美——
我们的爱心+操心+尽心=你们的放心
办学理念
▼
北京心中美是一个面对央美、清华一流名校高端定制的培训机构。本着厚德载物、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专注于央美、清华名校精英式教学,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引导、国际视野的熏陶和坚韧品格的塑造,并重视扎实的绘画技术培养和应试技巧相结合,为学生未来读本科、研究生和出国深造作好铺垫。央美、清华高考状元、研究生状元、美院教师亲临教学,学习状元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为圆莘莘学子名校之梦助力!
▼
师资力量
专注、专业的状元教师研发团队高质量教师人才是高质量教学水平的重要保证,北京心中美汇集了一批团结、热情、高效、具有国际视野的由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状元研究生、本科生、美院教师组成的状元教师团队。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沙阳路10号院
联系人:邹老师136****4668
苏老师137****5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