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十大名画<上>

北京一禾画室
2020-10-17 09:03:31 文/俞梓轩 图/高雪芬
本期小编和大家一起来欣赏中国古代十大名画,由于篇幅较长,本篇将分为上下两期,中国古代十大名画是中国美术史上不朽的丰碑,如今成为各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向我们展示中国艺术瑰宝的真正魅力。前方高清多图预警,大家可以横屏欣赏哦!
《洛神赋图》为东晋顾恺之根据三国时期文学家曹植写的《洛神赋》有感而作。顾恺之出生在江苏无锡的一个官宦家庭,家境优越,自小便博览群书,知识渊博。时人称之为“三绝”:才绝画绝,痴绝。原画为绢本设色,全画尺寸527.8*27.1cm。原画现已丢失。现今主要传世的是宋代四件摹本。分别收藏在北京博物院(二件),辽宁省博物馆和美国弗利尔美术馆各一件。故宫博物院的两件人物形象基本相似,只不过景物有一繁一简之分。
《洛神赋图》内容是由多个故事组成的类似连画而又从构图上融会贯通的长卷。在现存的中国古代绘画中,被人认为是第一幅改编自文学作品的画作。
画卷从右端开始,第一段描绘了黄昏,曹植率领众随从由京城返回封地,经过洛水之滨时停驻体息,曹植被洛神绝世之美所深深吸引的场景。第二段描绘了人神殊途,不得不含恨离别时的情景,六龙驾着云车,六龙,文鱼以及鲸描绘细致,场面好不热闹,如痴如醉。最后一段描绘了洛神离去后,曹植对她的深切追忆与思念。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步辇图》,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所绘,38.5*129.6cm,绢本设色。是一幅最早反映中国汉,藏团结和睦的历史画卷。
上图为章友直篆书《阎立本步辇图跋》,故宫博物院藏。跋阎立本《步辇图》是迄今流传最早的篆书书法作品的墨迹,该篆书结构匀称,笔划匀圆,像牙制的筷子,故称玉箸篆。
公元640年,吐鲁番派大使(相当于宰相)禄东赞向大唐求亲,第二年到达长安。由于大唐国泰民安,友好相处,当时竟有五个兄弟国首领向大唐求亲,太宗很是为难。最后决定以考试的办法公平竞争,当时出了5道难题,吐鲁番使者过关斩将,一路领先,取得了胜利。于是将文成公主嫁予吐蕃王松赞干布。松赞干布高兴的宣布,为文成公主建造一座城,作为纪念。于是就按照唐朝的建筑风格,在拉萨修建了城郭和宫室,即现在的大昭寺。
唐宫仕女图是盛唐时期为贵族女子作画的系列,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莫过于张萱的《虢国夫人春游图》、《捣练图》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以及晚唐的《宫乐图》。
《簪花仕女图》
《捣练图》
《虢国夫人春游图》
《挥扇仕女图》
《簪花仕女图》,旧传为唐代画家周昉所绘,绢本设色(手卷),重彩,46*180cm。是全世界范围内唯一认定的唐代仕女画传传世孤本,艺术价值极高。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认为此画非周昉原作,最早系宋人用宋制度绘唐事,根据唐旧稿有所增饰,可能性比较大。其人物面貌与衣物仍唐式,只是衣著花纹不合规格。
1972年在北京博物院重新装裱,于此时发现此画原来由三幅直绢拼接而成,白鹤与画左之猧儿狗又有由另幅画绢裁剪移来配合于此凑成画面的痕迹。
《宫乐图》唐,佚名,48.7*69.5cm,绢本设色,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这件作品并没有画家的款印,完成于晚唐,正值饮茶之风昌盛之时,是典型的“煎茶法”场景的部分重现。
《捣练图》37*145.3cm,由唐代画家张萱之作,全卷共12人,按照制丝生产顺序分别为捣练、织线、熨烫三个过程,是一幅盛唐时期重要的风俗画。画作原本为圆明园收藏,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现藏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捣练”多为妇女协力之劳动,同时作为一种农织劳作活动,是古代社会由夏入秋这一特定时节的生产习惯,也是当时家家户户妇女都要熟习和参与的日常劳作。
《虢国夫人游春图》,唐代张萱所作,现存于辽宁省博物馆。
虢国夫人是杨贵妃的三姐,由杨贵妃得宠而被封为“国夫人”,是当时唐代的一级封号。
此画在紫禁城安稳的呆了100余年之后,后来末代皇帝溥仪退位,被盗运出来。随后此画一直被逊帝带在身边,直至1945年,溥仪逃往日本途中飞机被苏联红军扣押,此作与一大批珍贵画作被一起缴获,保存到银行,其中还有传世名作《清明上河图》。1948年这批书画被拨归东北文物管理局,后来转交给新中国建立的第一家博物馆东北博物馆(现辽宁省博物馆前身)。
《挥扇仕女图》为唐代周昉所作,绢本设色33.7*204.8cm,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这是一幅描写唐代宫廷妇女的生活佳作。描绘了13位头挽高髻、细木圆面、长裙曳地的宫廷女子形象,画家周昉出身豪门显宦,他对于贵族阶层奢华生活非常熟悉,其作品在张扬唐朝繁华兴盛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揭示了贵妇们极度贫乏的精神世界。画中嫔妃们体态丰腴,衣饰华丽,但她们面含幽怨,举止慵倦,毫无生气。
《五牛图》是唐代韩滉所作,这位唐代中期著名的政治家,历经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代。从地方官一直做到宰相,热衷于画寻常家畜,和当时以画马著称的韩干,合成“牛马二韩”。
该画现藏于北京博物院。此图问世后,至五代时不知落入何人之手,后藏于北宋宣和内府,南宋时转入皇家内府,明时又转到著名收藏家项元汴手中。入清后,藏于乾隆内府,八国联军侵华后,此画落入外国人手中。之后在周总理的亲自指挥下,高价买回,经过故宫博物院多年的修复才得以重见天日。
画中的牛被作者“人格化”,传达出注重实际,任劳任怨的精神信息。据说,韩滉在画《五牛图》的时候是以他家的五个兄弟的性格特点为模型所做。
该画的珍贵还在于,中国古代存世多为花鸟人物,以牛入画,且如此生动者,此画堪称孤品。
《韩熙载夜宴图》由五代时期南唐画家顾闳中所作,生动展现了南唐大臣韩熙载府上夜宴宾客的场景,代表了中国古代工笔重彩的最高水平。现存于世的是宋代摹本。
相传,该画为顾闳中在韩府中参宴后,凭借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和惊人的记忆力,回去挥笔所绘,并将其呈予李煜。李煜看过画作后,觉得韩氏只是贪图享乐,毫无谋逆之心,便放过了韩熙载等人。
该画分为赏乐、观舞、小憩、清欢、宴归五段场景,每一部分的画面都以屏风分割。其中韩熙载在每个场景都有出现,他或正或侧,或动或静,皆描绘得精微有神。
清朝没落后该画流落民间。1945年,张大千在琉璃厂街用500两黄金购入。1951年,张大千移居海外,怕国宝流失,该画被以2万美元的低价,转让给他的一位朋友。最后经周总理特批,被收回北京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