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分享】Vol.1色彩基础·色彩静物笔触中的"仪式感",稳扎稳打,突破瓶颈期,回顾基础,联考冲刺正当时!

北京京美考画室
2022-1-24 11:33:04 文/孙浩楠 图/池雨婷
运用好笔触会给人不同的感觉
不同的笔触在视觉上有完全不同的感受
在色彩绘画中也显得尤为重要
今天就跟小编一起来学习了解色彩笔触吧
01
笔触的技法
#色彩静物笔触中的仪式感#
笔触对于表现画面空间和形体塑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画面上的点、线、面都是笔触形成。
常见的笔触为视觉中心的塑造笔触、明暗交界线的笔触、背景平立面的笔触、轮廓的塑造笔触等。常见的笔触形式有:摆、点、叠、勾、染、扫、刷、提、压、挑、拖、旋、等。
用笔的中锋结合物体结构走向用笔,力度要均匀,颜色需饱和。用扁笔调准颜色,准确稳当地摆上去用笔肯定,笔触明显,运笔慢,色较厚。
用旧圆笔的笔端触纸,点出大小不等的三角点、瓜子点、方点和圆点、点时要注意大小和疏密变化。
用小号笔调湿度适中的颜料,一笔一笔叠加上去,多用于色彩变化和纯度较为微妙的物体上,以及亮面暗面过度,能很好地表达物体颜色的层次关系。
把笔尖压下去,再用笔锋拖笔。可表现出前西、豪放、公正等效果。一是有虚实地勾画物象的形体,二是直接用线表现物象的载体结构,如画小树枝、柳条等。
用两块色相不同的色块在潮湿时自然衔接,使色彩产生层次与推移变化。
上色前把笔上的水分挤干,使笔锋散开,让上较干的颜色在画面干扫,或称"枯笔干扫”。笔触作排线状,用此法画针叶树,皮毛等蓬松的物体效果很好,也可用在画人像时作细部刻画。
用大号笔在画面上来回走动,宜画大面积色块,运笔快,色较薄。
画水粉的过程中,笔用力求形,然后缓慢地提笔,留尾巴。一般在收拾画面提亮、提纯时用,能体现笔触空间但又不孤立存在的一种表现方式,起到了补形与衔接的作用,在修形时能很好地衔接各个颜色。
将笔擦干,在笔根触保留部分颜料,在条第二笔时用力压干画面。
干脆利落地带出飞白,云币有转折,多用于受光面或反光提亮。
侧锋渐渐画出由实变虚的笔触,此技法主要用于刻画细长的物体,笔着纸后拖得较长收笔露锋,笔触成狭条状。画柳树、长头发等可用此法。
旋转用笔,经常一笔沾几种颜色画不同的面,多用于表现细小的曲面。
02
笔触的应用
#色彩静物笔触中的仪式感#
塑造苹果时,笔法的应用重点在果窝及灰部的处理上,用“摆”、“勾”的笔法,表现灰部朝向时多用“摆”、“替”的笔法。边缘处多用“勾”。
塑造西红柿时,叶子多用“勾”的笔法,灰而多用“摆”与“压”的笔法,反光的地方用笔要干,多用“扫”的笔法。多种笔法结合应用,画面更丰富。
塑造衬布时,先用大号笔,铺出固有色,衬布的厚度用“摆”,皱褶以及物体的暗部用“提”和“勾”。塑造陶罐时:罐口是塑造重点。罐口的厚度用“摆”的笔法:口子暗部的颜色用“摆”的笔法,亮部可以反复塑造,多用“拖”与“摆”的笔法反复叠压。罐身尽可能用“摆”、“叠”、 “挑”的笔法,注意亮部与暗部的衔接。
问
01.如何控制画面的虚实程度?如何控制画面的虚实程度?
答
画面的虚实关系需在画面整体的范围内,应该实的地方则实,应虚的地方大胆地虚,造型取舍有度,实际中心要突出,让画面有识别度,中间刻画的多一些,远处简化一点。画面要有强弱对比,虚实结合,才能令画面充满生机。
问
02.画面用色不当会造成什么结果?
答
用色不当会使画面产生“脏”、“生”、“腻”等问题。“脏”是因为颜色混合的种类太多,尤其是补色。其次是修改次数太多,反复柔来柔去,使得底色反上来;“生”的问题是颜色调和的不到位欠佳不足。“腻”是因为画得时候犹犹豫豫“描”“扣”“磨”,整幅画软趴趴的、要干脆利索调色。
问
03.色彩取得高分的要点?
答
①构图
构图不落俗,完整、空间安排合理,主体突出合理运用色彩三要素冷暖对比、纯度对比、明度的对比来拉开层次。
②造型
色彩中的造型,造型要准确,色彩中的造型虽不需素描中的细腻与严谨,但必须相对准确,而且要更简练更概括,要体现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③色调
色彩关系准确,色调统一,符合色彩规律。铺大色调是要紧紧抓住物体的色相,即概念意义上的固有色。处理好色彩三要素,色相、色度(明度、纯度)、色性(冷暖)。
④空间和质的表达
空间感、质感的表现中。空间感在构图时就要有所体现,比如衬布布纹的走向,铺色阶段已经解决空间问题,物体的色彩透视关系等。
质感指表现不同材质的物体所要的技法,如金属,玻璃制品,瓷器,陶器以及水果蔬菜等。
⑤体系艺术
艺术表现技法用笔要大胆,且富有变化,表现力强,空间层次丰富,循序渐进,塑造结实。如笔触点、线、面、体、形运用,薄厚、干湿画法相结合等。表现技法要统一,最好不要在同一幅画中用太多“张弛有度 恰到好处”
用艺术表现是创造性活动的体现,直接体现作者对技法的把握能力和创新能力。
-THEEND-
滑动查看更多教师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