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美考 | 一起来了解名画中的父亲.

北京京美考画室
2021-7-04 10:58:23 文/马诗云 图/高梓洁
电视剧《请回答1988》里
有这样一句话:
“因为神不能无处不在,
所以创造了妈妈。”
然而,
妈妈也无法全面的保护自己和孩子,
所以创造了爸爸.
关于父亲
我们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记忆
温情的、严厉的、钦佩的......
每个人成长过程中与父亲的瞬间各不相同
但有一点相同的就是
父亲一直爱并呵护着我们
一直作为启蒙老师指引着我们
对于艺术家也一样
今天一起来看看艺术家笔下的父亲吧
FINE ART EDU
父亲
-罗中立 -
20世纪80年代初,罗中立以一幅《父亲》震惊中国画坛,该作品以纪念碑式的宏伟构图,饱含深情地刻画出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深深地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罗中立也由此被誉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画坛的一面旗帜,该作品是“从艺术的天国向现实的复归”,是“中国社会和历史文化的一面镜子”。
FINE ARTEDU
父子
- 张洪赞-
张洪赞 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现为辽宁画院油画、版画部主任, 一级美术师。世界上最安全的车辆,原来是父亲的肩膀!中国的父亲,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父亲往往是力量、权威、智慧的化身,父亲的行为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
FINE ARTEDU
脆弱的小绳
- 刘小东-
双人构图的情节画,再现的是一派渔村码头的宁静景象。虽然画中人物所站立的岸边只占据了画中一角,但由于艺术家在构图上将其置于前景,并刻意拉近的缘故,不仅刻意凸显了这对平凡父子犹如“平民英雄”,大义凛然的气质,也由此产生了一种召唤观众介入的效果。淳朴憨厚的中年渔民手中摆弄着烟斗,接近成年的儿子戴着一副粗糙质感的劳动手套,粗壮的手臂、结实的大腿以及手臂上那抹彷佛刚刚结束劳动的灰尘,似乎是在向人们说明年轻力壮的少年即将成为祖辈世世代代赖以生存技能的继承者。
FINE ARTEDU
渡河赶场
-罗中立-
罗中立《渡河赶场》创作於1991年,是罗中立风格转型阶段的重要作品。他用梦幻般的场景表现出了一种中国乡村生活的特有诗意。在作品中,罗中立将农民与其赖以为生的大地紧密联系在了一起,通过对具体物件的夸张性描绘,展现了他们朴拙而又充满情趣的生活世界。画面中那种跳动的笔触使作品充满民间文化特有的泥土气息和真实的厚重感。
FINE ARTEDU
老父亲
- 荷风采语-
作品取材于画家父亲平时的生活情景。老人九十高龄,每天看报纸,看电视,偶尔还画画速写,最近又开始玩手机,样子很是可爱。
FINE ARTEDU
父子
-王少伦-
王少伦,现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展并被收藏,他的目光更多地投在那些容易被我们忽视的农民这一阶层上,以平静的笔触平铺直叙,他的画面带着疑问,他与自己所表现的人物同呼吸,在赞美中发出声声叹息,他像表现自己的家人一样描写着那些农民。
FINE ARTEDU
城市新移民
- 林则军-
林则军《守望幸福系列.城市新移民》 时光让我们成长,却悄悄“刻画”了他们的沧桑!
对于父亲的感情
全世界都是共通的
外国艺术家也有着许多关于父亲的作品
我们再感受一下他们眼中的父亲吧
丢勒《父亲像》1490年
伦勃朗《父亲》
塞尚《侧面读报的画家的父亲》1859年
列宾《意外归来》 1882年
梵高《蹒跚学步》 1890年
詹姆斯·恩索尔《父亲》1882年
达利《父亲的肖像》
杜尚《父亲》1910年
弗里达·卡罗《父亲》
父母是我们成长的路上的明灯,看着我们长大,再目送我们远行,被爱是好事,但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在前行的路上稍作停顿呢?回头看看父母那满含深情的关切目光,说一句“辛苦了”!父母与子女的爱也是双向奔赴才完美.
最后,京美考祝所有父亲,父亲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