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央美院设计学院本科生毕业展⑦

北京心中美画室
2021-7-04 10:47:59 文/王伟 图/周蕊琪
二〇二一
中央美院毕业季
-
本科生毕业展
本期责任导师
张欣荣教授、何君教授
机械模拟演示视频
机械现场运转视频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所面临的心理问题早已不再是过去固化的几种问题,越来越多的不同事件导致出了越来越多的从未出现过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早已不能用具体的名字来进行转译,取而代之的是一串代码,随之出现的是伴随VR虚拟场域来进行心理疗愈的机器。CODE:#00001是通过模仿人体运转方式来进行循环的机器。在这台机器中,圆形小球在循环过程中触发不同场域的变化循环来进行心理疗愈。在未来语境与场域中,机器是否能够成为疗愈人的对象,当你在新的场域中与机器面对面的时候,又会产生怎样的心理变化,你的心灵是否会得到疗愈?在无限循环的场域中又会有何种符号传递以及联系与想象,不同结果与随时可变换的可能性带来的思考与碰撞。
导师评语
一连串的代码,
无尽的忧虑,
思索着愿景的美好与心灵的疗愈,
却扑空了规律中可寻的轨迹。
寄希望于机械点触的开关,
却不曾构想撞击感度之后的空寂。
无限循环的场域,
有限的传递,
一切在结果与可变换中,
放松了人类的警惕……
——张欣荣教授
模型效果图及前期调研
虚拟患者档案及网页浏览
现场效果图
伪短片剪辑与拍摄
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变得更强,推动了人类的进步,伴随而来的人类情感大脑——控制人类的同理心的部分,却没有看到任何帮助。社会、技术以及工作相关的变革正在创造一个越来越不快乐愤怒的世界,同理心——作为人类与智能机器和其他生物区分开来的最重要的特质之一,正在逐渐下降。作品构建了一个虚拟的未来场景,人们同理心持续不停的下降,不得不借助毫无情感的智能技术来重塑同理心,进而获得情感增强以及避免一些犯罪事件的发生。站在思辨的角度,思考如果这个智能产品真的出世,人们是否会使用没有情感的智能科技去修复人类本该拥有的同理心?同理心的标准将由科技去定义,标准是什么?究竟是好是坏?
导师评语
一个逐渐焦虑、孤独、愤怒的世界;
一个负面、恶化、频生灾害的世界;
一个日益分裂、下降、故障的世界;
一个或许将由智能科技去修复的世界,依附一款虚拟体验的脑机接口治疗仪,毫无情感地重塑了同理心的缺失。
琪雯的思辨,在那个未知相遇的年代,静待谜底!
——张欣荣教授
制作特辑
动作分析示意
这是一部书写在纸张上的,用书面符号象征情节,随着读者的每一次阅读在读者头脑中上演一次的“纸上戏剧”。在这部戏剧的演员不是演员,而是可书写的静止动作符号;这部戏剧的场景并非真实的空间,而是线条搭建的图示;观众的阅读行为赋予这部戏剧流动的时间,这剧场不存在于世界上任何一处,而只在阅读者的头脑中。
导师评语
醉墨淋漓的肢体游走、澎湃若狂的配乐诗篇、跨越三层时空的扭转剧情,汇聚了“英雄之旅”的动人演绎。动态肢体的精密捕捉;拉班动作的语言转译;图谱段落的理性生成;声音信息的解码阅读;多域场景的层峦叠置;伴随着跌宕的叙事线索,一部使用书面符号重构演绎的“纸上剧场”,坚定地探索着不同于桌面游戏、文字剧本、图示图谱常规叙事的新路径。
宋涵的“英雄之旅”刚刚开始……
——张欣荣教授
导师评语
杂乱纠结的多重弓箭;随时挂断的缠绵话语;挽留彼此的对视目光;轨迹可寻的故事起始;偏离失误的一地残骸,构成了一幅矛盾、子虚、尖刺、吹网欲满的爱情故事。而这一切都源于那个不遂人愿的一击!
——张欣荣教授
语言被人们定义为世界的表征,被视作是人类思想的表征,于是我们语言的局限就成为了我们对世界认知的局限,而专业化的语言产生于一个独特世界的语言共同体中,这个语言共同体形成对关键并不仅是一群人居住于共同的世界中,更多的是将事物和物体标上了不同与其他世界的标签,以此共用。作品《在场的失语者|Aphasia present》试图重新物化幼儿作为话语者,在语言学习时将字母作为语言容器进行内容填充;再到进入语言共同体后只留下语言容器而缺失自我话语的失语者;最后思考z时代下“失语者”将怎样重拾自我的话语。
导师评语
从骆淦的毕业创作中可以看到清晰的设计流程:前期的观察想象,中期的整理定义,直到后期的实验传达。设计就是不断的建立规则并打破它,希望你在今后的创作中可以跨越艺术与设计的界限,建立自己的规则。
——何君教授
从午餐肉作为切入点进行出发,午餐肉罐头(SPAM)作为垃圾邮件的名词,作为开始主动出现在人们视线中的广告,其实也象征着信息时代的雏形,所以在这个作品中每一个午餐肉罐头都代表一个人,虚构一个午餐肉的社会系统,同时也通过料理方式表达现在社会出现的一些现象。
导师评语
金曦明是个非常努力的人,在毕业创作过程中从选题确立开始就持续进行研究和实践,开始尝试设计以外的表达方式,手绘插图稚拙的画风充满人情味儿。
——何君教授
地域不再先于地图,地图先于国土,拟象在先,地图生成国土。——《拟像与仿真》
拟象和仿真的东西因为大规模地类型化而取代了真实和原初的东西,在生活中所感知到的一切都在逐渐被拟像,变得超真实,我们的记忆在无形中被篡改。所谓的拟像并非对现实的拟仿,而是根据人想像中虚构物的再仿复制,也就是副本甚至副本2.0的基础上再去复制。所以,现实世界在这过程中消失,整个社会成为超越现实的场域。《3 museum》中的拟像物,它们从模仿中诞生,不断被复制和扩张,基于真实却超越真实。现如今,图像不再是事实的表象,而是已经成为了事实,我们所看到的都是没有原件的副本。思考真相如何被构建,记忆如何被篡改。
导师评语
王乔贝尔在毕业设计创作中做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设计实验,充分体现出设计表达的无限可能性,创作是与设计师的个人陈述相关的,希望你可以不断的创作出个性鲜明的作品。
——何君教授
真相被隐藏,行为被引导,视线被转移。我们以为拥有选择自己浏览信息的自由,其实我们都是这个名叫“internet”巨大的网中的游鱼,人类的行为与认知正逐渐被自己创造出的技术所驯服。整个作品分为三个章节,分别是“工具的变革”、“自由之路”、 “Ω世代”。三部分有一种时间与概念上的递进关系,最终以三种视频形式进行呈现。
导师评语
胡云鹏在软件技术上有很强的优势,有很好的设计感和画面把控能力,希望继续保持对设计的热情不断深挖下去。
——何君教授
设计学院线下展览
展出时间:5月25日至6月4日
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2F及3F部分展厅
点击“阅读原文“
即可跳转至中央美术学院2021届毕业季线上展厅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一级学科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获批学科,已经建成涵盖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公共艺术与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生活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艺术与科技、设计史及理论等目录内的二级学科,以及自主创设的交通工具设计、社会设计、设计管理、创新设计、系统设计、生态危机设计(智慧城市)等新增二级学科。同时,在保持现有学科口径范围优势下,设计学科以对中国社会未来形态和经济模式整体研判为基础,以积极应对全球科技、经济和社会变革为契机,以培养具有中国文化立场和全球意识的顶尖人才为目标,以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举措为根本,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
面对新时代的形势变局、产业变革、危机与挑战,深刻研读新文科建设内核,设计学院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新需求、新变化、新阶段、新特征为依据,将设计学科与现代信息技术等其他专业集群相融合,于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提出的新命题、新方法、新技术、新手段中,创造新方向、新标准及新价值判断,并研判后疫情时代的全球政治、经济变化,以人类既有的社会组织结构、生产与消费方式为课题研究切入点,以学科专业划分为工具与方法,构建危机意识主导的全新学科教育架构与学科资源整合平台,全面聚焦应对人类未来生存模式的思考与行动。
往期经典
END
——北京心中美——
我们的爱心+操心+尽心=你们的放心
办学理念
▼
北京心中美是一个面对央美、清华一流名校高端定制的培训机构。本着厚德载物、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专注于央美、清华名校精英式教学,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引导、国际视野的熏陶和坚韧品格的塑造,并重视扎实的绘画技术培养和应试技巧相结合,为学生未来读本科、研究生和出国深造作好铺垫。央美、清华高考状元、研究生状元、美院教师亲临教学,学习状元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为圆莘莘学子名校之梦助力!
▼
师资力量
专注、专业的状元教师研发团队高质量教师人才是高质量教学水平的重要保证,北京心中美汇集了一批团结、热情、高效、具有国际视野的由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状元研究生、本科生、美院教师组成的状元教师团队。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沙阳路10号院
联系人:邹老师136****4668
苏老师137****5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