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央美院设计学院本科生毕业展①

北京心中美画室
2021-6-14 00:16:57 文/马婷婷 图/蔡海阳
二〇二一
中央美院毕业季
-
本科生毕业展
本期责任导师
宋协伟教授、滕菲教授、吕越教授
超人是对bermensch的翻译,直译为「人之上」,尼采用此词来指代心目中人的理想目标。作为哲学经典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百多年来不断有后来者试图理解与再释,也正是在此书中尼采首次提出「超人」的概念。在AI技术愈发引起伦理道德思考的今天,作者把AI和编程作为工具,基于时代背景重新解读《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导师评语
表达与理解,过去与未来, 基于对哲学本身以及感性、理性表达形式的思考,李若一的作品将经典哲学思想融入当代语境。对科学技术带来的人与社会的变革进行反思与联想,重新构建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与观者的关系。通过解构文本、图像实验,导出为具有现代气质形式的书籍设计。
——宋协伟教授
用户在使用该App时,用户对小麦制品的浪费情况进行拍照打卡,App会根据浪费的小麦的量在线下邮寄等量小麦给用户种植,用户在感受小麦制品的来之不易时,以周为单位可以直观感受浪费数量,将对其自身的浪费行为达到减少,在线下用户种植的小麦长大后将由App统一回收种植在田地里,同时在线上设有小麦作为打卡奖励进行线上种植,增加趣味性和积极性,最终减少对小麦制品的浪费,同时将浪费动力转化为再生动力,达到循环减少浪费的过程。
导师评语
该作品以App的形式将小麦浪费与再生动力形成循环,并在循环中逐渐减少浪费行为。通过交互的设计方式回应饥饿问题,结合食物浪费这一社会痛点,引发人们的个人意识与食品浪费间的思考。
——宋协伟教授
头盔上的8个摄像头记录了第一人称的360°全景,加上代表着第二人称的第一人称镜面,合共9块屏幕,当使用者戴上头盔时,第一人称与第二人称身份的叠加形成了新的认知身份,摄像头和屏幕的位置并不是按照人们的惯性思维一一对应的,观者需要根据面罩内的屏幕摆放位置进行思考其对应的方位,由此建立一种全新的定位认知。
导师评语
戴淙岩的穿戴设备设计并制作了一款头盔装置。头盔面罩内置9屏,其中8屏呈现出佩戴者360度全方位的视野所及,而第9屏则用镜面来补足佩戴者自身无法自我观照的视角。作者有意错置摄像探点与显示屏幕的对应关系,对人类以视觉焦点为依据的惯性思维提出了挑战,从而达成构建全新的定位认知。
——滕菲教授
人的想象往往源于眼前的实际,对于一片羊毛而言,羊毛始终是羊毛,但它也可以是火焰,是光线,是一种柔软的触感。这一切都来自基于羊毛所带来的感受的想象后的产物。我将羊毛的形象提取成为一种符号化的形状,使之成为一种想象的指代物,通过这些“羊毛”,制作成为了一些关于“人们印象中的羊毛”的饰品。
而为了表达出想象于现实的联系,我建立了一个程式,通过扫描在每个首饰上出现的纹路,可以在电子设备上将原有的首饰替换为另一套虚拟首饰,而藉由这样的形式,每一个于羊毛相关的首饰都会有其相应的“想象化”后的形态,来表现“想象”的这一主题。
导师评语
庞雄的《剪羊毛》系列首饰,符号元素源自有关羊的故事传说。他凭借镜头通过对准实体首饰观看却获得细节变换了的虚拟首饰的情节设计,旨在揭示人类的想象基于现实的影响,从而导出虚拟首饰与现实的关系,让实与虚在意念上的合体达成可能,让实体首饰为虚拟首饰的佩戴提供了一种凭依。
——滕菲教授
在传统的抓周仪式中,父母会根据孩子所抓之物来预卜孩子的未来。《新抓周仪式》就是建立在这之上,试图将人的期望和目的具象为生活化的首饰,在“人和物”、“观看与被观看”和“观看与经验”的三者互动之中,来阐明物所承载的生命之重。四件首饰分别代表了某种抽象和宏观的未来状态,分别关照四个维度的未来关系:①《西洋镜》是一种奇观代表未来的镜像;②《伊卡洛斯》是一种想象代表未来的限度;③《鸡蛋面》是一个传统代表与未来的联系;④《维持对书的迷信》是一个目录维持未来的框架。
导师评语
孙麓淇的《新抓周仪式》是由中国传统民俗中婴儿百天的抓周仪式演化而来,在传统仪式上长辈会依据婴孩所抓之物来预期未来。在此,作者“试图将人的期望与目的具象为生活化的首饰,在人与物、观看与被观看及观看与经验的三者互动中,阐释明物所承载的生命之重。”
——滕菲教授
作品一:纪念与系念
尺寸:110*70*70(cm)
材料:金属、综合材料
作品三:宣告与传递
尺寸:75*65*5(cm)
材料:衣服、金属
作品四:生产与生长
尺寸:21*21*40(cm)
材料:金属
作品二:描述与书写
尺寸:21*15*9(cm)
材料:纸本、金属、综合材料
徽章的历史极为悠久,章上内容五花八门,但徽章的背面几乎永恒不变。一枚小小的背针将徽章所代表的荣耀与身体相勾连。相对于徽章本身的耀眼,鲜有人认识到它背面的别针所存在的重要意义。上世纪的中国是徽章的高光时代,每个人的美好愿望与荣耀都集中在胸前的徽章上。在那个缺少自动化的年代里,每个徽章背面的别针都是千千万人民用双手人工拧制而成。这些别针正代表了人们甘于奉献,默默无闻的集体主义精神。如今,我和工人们一起手工拧下了这3万多枚背针,把它们串联在一起,组合成了这四件作品,作为我对父辈精神的怀念。
导师评语
王诗颖把对徽章的注意力从正面转向背面。她发现背面细细的一枚枚别针虽微小却有机,通过手工制作成弯曲的姿态,将身体与至高无上的信念连接在一起。对3万7千5百枚徽章背针的沉潜劳作,与胸前千变万化的“云烟”比照,更彰显了背后的永恒不移。这样的思辨与修为透着四两拨千斤的伟力。
——滕菲教授
宠物在人类的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多的位置,很多人把宠物视为朋友甚至是亲人。宠物去世后,我们对它们的悼念和处理方式也越来越趋近于人性。例如选址墓地,火化,标本等等。因此我的毕设着手点就选在当宠物去世后,能否将服饰与宠物标本结合,让宠物以新的方式与我们共存。
尝试使用3d建模与实体结合,能否以服装的形式表达生者与死者灵魂的相互结合,是我想要探讨的话题。
导师评语
张彦晓萌同学的作品《永恒》聚焦探讨了人与宠物的关系。利用了3D建模、数码印花、透明TPU、鱼骨、闪光面料等材料,将服装与“标本”结合构成整体服饰面貌。进而讨论人和宠物的情感世界,以及在宠物逝去之后依然能长久陪伴的可能性。利用服装的形式构建生者与逝者之间的联系,以便长久的纪念它们。
——吕越教授
设计学院线下展览
展出时间:5月25日至6月4日
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2F及3F部分展厅
点击“阅读原文“
即可跳转至中央美术学院2021届毕业季线上展厅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一级学科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获批学科,已经建成涵盖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公共艺术与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生活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艺术与科技、设计史及理论等目录内的二级学科,以及自主创设的交通工具设计、社会设计、设计管理、创新设计、系统设计、生态危机设计(智慧城市)等新增二级学科。同时,在保持现有学科口径范围优势下,设计学科以对中国社会未来形态和经济模式整体研判为基础,以积极应对全球科技、经济和社会变革为契机,以培养具有中国文化立场和全球意识的顶尖人才为目标,以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举措为根本,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
面对新时代的形势变局、产业变革、危机与挑战,深刻研读新文科建设内核,设计学院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新需求、新变化、新阶段、新特征为依据,将设计学科与现代信息技术等其他专业集群相融合,于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提出的新命题、新方法、新技术、新手段中,创造新方向、新标准及新价值判断,并研判后疫情时代的全球政治、经济变化,以人类既有的社会组织结构、生产与消费方式为课题研究切入点,以学科专业划分为工具与方法,构建危机意识主导的全新学科教育架构与学科资源整合平台,全面聚焦应对人类未来生存模式的思考与行动。
往期经典
END
——北京心中美——
我们的爱心+操心+尽心=你们的放心
办学理念
▼
北京心中美是一个面对央美、清华一流名校高端定制的培训机构。本着厚德载物、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专注于央美、清华名校精英式教学,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引导、国际视野的熏陶和坚韧品格的塑造,并重视扎实的绘画技术培养和应试技巧相结合,为学生未来读本科、研究生和出国深造作好铺垫。央美、清华高考状元、研究生状元、美院教师亲临教学,学习状元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为圆莘莘学子名校之梦助力!
▼
师资力量
专注、专业的状元教师研发团队高质量教师人才是高质量教学水平的重要保证,北京心中美汇集了一批团结、热情、高效、具有国际视野的由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状元研究生、本科生、美院教师组成的状元教师团队。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沙阳路10号院
联系人:邹老师136****4668
苏老师137****5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