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美毕业季 | 2021央美设计学院毕业展 近六分之一毕业生来自博艺画室

北京博艺画室
2021-6-13 23:47:59 文/阎泽天 图/丁梦茹
△「 央美毕业展参观纪实」
在传统的抓周仪式中,父母会根据孩子所抓之物来预卜孩子的未来。《新抓周仪式》就是建立在这之上,试图将人的期望和目的具象为生活化的首饰,在“人和物”、“观看与被观看”和“观看与经验”的三者互动之中,来阐明物所承载的生命之重。四件首饰分别代表了某种抽象和宏观的未来状态,分别关照四个维度的未来关系:①《西洋镜》是一种奇观代表未来的镜像;②《伊卡洛斯》是一种想象代表未来的限度;③《鸡蛋面》是一个传统代表与未来的联系;④《维持对书的迷信》是一个目录维持未来的框架。
用户在使用该App时,用户对小麦制品的浪费情况进行拍照打卡,App会根据浪费的小麦的量在线下邮寄等量小麦给用户种植,用户在感受小麦制品的来之不易时,以周为单位可以直观感受浪费数量,将对其自身的浪费行为达到减少,在线下用户种植的小麦长大后将由App统一回收种植在田地里,同时在线上设有小麦作为打卡奖励进行线上种植,增加趣味性和积极性,最终减少对小麦制品的浪费,同时将浪费动力转化为再生动力,达到循环减少浪费的过程。
绝大部分婚后的女性生活围绕着老人丈夫孩子打转,更多承担的是妻子女儿和母亲的身份,那么“自己”在哪里?这是一个需要警惕的问题。
挪用中国古代传统绘画中地位感明显的三张画(《步辇图》《杏园雅集图》《重屏会棋图》),我将画面中地位高的人物置换为在女性婚后生活中所被认为是高于女性“自我”的人物,从左至右依次展现女性的三态。将画的语境和新关系的语境形成对照关系,概念上的趋同是线索和串联,暗示由古至今女性在婚姻中的状态从未改变。
对日常图景中的女性角色设定与女性力量加以反思,在推崇女性自我牺牲精神的社会主导话语中寻求女性自我建构的另一种可能,回应的是时代语境下女性对丧失个体身份的焦虑。旨在呼吁女性在婚姻中寻找和重建自我,平衡自我与他者的关系,不被婚姻所驯化。
Cell在拉丁语中有着“小空间”、“小房间”的本意,作品将出行空间划分为不同的模块,根据功能需要,这些模块有着相同的DNA和不同的外在形态,与细胞相似,它们之间也能够进行自由的物质交换。利用立体交通的概念,不同模块间可以相互转化,以满足不同出行场景的需求,而当车辆停靠时,出行空间本身也能够成为建筑的一部分,成为“家”的延伸。
随着5G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海量的数据存储与分享需求带来的个人数据管理与安全的需求将成为社会必须面对的问题;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人们的工作方式也同步发生转变。拥有深度专业性的独立体的小型联盟可以通过网络与大型经济组织相比肩,新的运作环境对办公场景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空络作为一款个人端-企业端-全数据平台三位一体的办公系统,提供线上技术支持、配套软件和线下相关硬件辅助。通过个人云端和企业云端的信息共享,增加存储功能提升办公效率。一键开启个人全平台全设备管理服务,大大降低切换办公和生活两种状态的成本。
最初的想法来源于去年疫情的时候,我在老家呆了七个月,我慢慢发现曾经不在意的老家也都在慢慢变化…
影像中,故事的内容没有一定的排序,本作品更多的是营造一种回忆的氛围。所讲述的是关于我家乡的人家乡的城。整体四个影像同时播放,画面始终会保持着窗外高速行驶的路边景色,给观者带来一种坐在回家的列车上的感觉…在框的外表下,影像慢慢地变化,它记录了时间,也定格了那一段的回忆。
我嵌入了大大小小的带框的屏幕,屏幕作为一种媒介,它也是家庭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元素。它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从窗外沿途的风景与家庭环境的时空的转换与时间的变化。
我们身处一个充满奇妙符号的大世界,各种符号代表着不同的信息。我以符号学的角度去探索手势符号与图像,意在表述手势语言在现代社会的变迁与影响。通过“新身体文化”呈现出人类社交时的内在精神意境与象征性情感。运用手势语言讨论人类交流与跨文化的议题,探索新身体语言背后掩盖着的因社会时代变迁而呈现的一种文化概念。不同范围领域里的身体语言,在变迁中都构成了一种新的身体文化,基于情感表达,利用手势符号在艺术交流与沟通中的人性表现,对当代社会人类自我幻象的、越来越同一化的生存境遇进行了隐喻。
经调查中国近1.7亿“90后”,近1/4左右的人在使用花呗等小额消费信贷产品。年轻群体这种过度消费,显示出消费主义对心性的侵蚀。项目结合《浮士德》剧本中的情节并进行改编,以含有寓意的元素进行重新创作,利用视觉隐喻及设计「写作」的方法,对消费社会进行设计反思。展品包含一册艺术书,一件影像作品,多幅可变尺寸的印刷品设计创作。
创作灵感来源于疫情期间对自己生活状态的观察和思考。
在我们面对类似于疫情这样的困难时刻对当下现状感到失望时,回忆和展望便像是两种工具,能脱离现实将人的意识带入过去和将来的时间当中,使人能够从过往的经历或未来可能发生的积极改变中获得慰藉。
而事实上无论思想和技术如何进步,他们所赋予人类的“穿越”能力始终是虚假的,我们的肉体终究不能摆脱“现状”这一枷锁。
我想要通过摄影的方式探讨过去、当下、未来这三重时间状态与自己生活交织而产生的意义。
END
BOYIHUASHI
/
(扫码了解更多艺考名师详情)
CONTACT US | 联系我们
校长直通车
ZHENG BIN | HEADMASTER
郑彬
北京博艺画室校长
北京博艺画室创办人
电话:189-1062-1005
高效服务直接拨号
扫 一 扫 即可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