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北京考试报
2021-1-03 10:18:46 文/潘飞宇 图/陈煜城
元旦,即公历的1月1日,是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因此“元旦”在中国也被称为“阳历年”或“新历年”。
元
旦
快
乐
◆ ◆ ◆◆
名称来由
◆ ◆ ◆◆
元,谓“始”,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谓“日”;“元旦”意即“初始之日”。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在古代中国人的心目中,“元”,是开始的意思;“旦”,是早晨的意思。据史料记载,在中国历史上,“元旦”有许多称谓,如元日、元正、元辰、开年、元春、上日、华岁等,但在诸多称谓中还是以称“元旦”最普遍,时间最长久。
◆ ◆ ◆◆
发展变化
◆ ◆ ◆◆
中国传统的元旦是指正月初一,“元旦”的概念,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具体所指也不尽相同。中国的“元旦”这一概念,历来指的是正月一日。“元旦”一词在我国文学作品中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一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一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一诗中谓之“元朔”。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我们所说的阳历。
为区别夏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夏历正月初一的前后,因此便把夏历正月一日改称为“春节”,公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
◆ ◆ ◆◆
我眼中的元旦
◆ ◆ ◆◆
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中华元旦溯源
元旦是世界人民的节日,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元旦经历了无尽的风雨沧桑,也书写了无数流光溢彩的诗篇,生动展现了元旦在我国的重要性。
辞书之祖《尔雅·释诂》云:“元,始也”“旦,早也”。元旦意即为“初始的早晨”“一年的第一个早晨”,后人将其引申为“新年的第一天”。追根溯源,“元旦”一词,最早见于南朝诗人萧子云《介雅》一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中国的“元旦”可追溯至三皇五帝时代的颛顼时期,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颛顼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合称“元旦”。据《晋书》记载:“颛帝以孟春正月为元,其时正朔旦立春。”意即,颛顼规定春季第一个月(今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这个月的初一恰逢立春。由于农历每月初一,地面看不见月光,古人把这种现象称为“朔”,所以这一天也叫“朔旦”。为了与其他月份的初一相区别,后人把“朔旦”改称“元旦”。宋代吴自牧所著《梦粱录》中就有“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的记载。
我国古代每逢改朝换代,一般都要“改正朔”,颁布新历法,以示新王朝“受命于天,既寿永昌”。除武则天称帝时曾取子月(今农历十一月)初一为“元旦”外,其余各朝均以寅月(今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直至清末。
今天所谓的“公历”,是公元1582年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制定的新历,通称阳历,是现在国际上通用的历法。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腐朽统治,推翻了统治中国2133年的封建帝制,后召集各省都督府代表在南京开会,讨论历法问题。会上达成共识,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从1912年开始使用),因二十四节气的立春常在农历新年之前,因此把公历1月1日定做“新年”,把农历正月初一称做“春节”,并于1912年1月2日通电全国。1949 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我们今天所说的公历(阳历),同时保留中华民族传统的夏历习惯。为了区别夏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好在夏历新年前后,便将夏历(又称“农历”)正月初一正式改称“春节”,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欢度元旦也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普遍习俗,并在我国列入了法定假日。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地区采用公历纪年法,把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称作“元旦”。此后,民间俗称“元旦”为“阳历年”,“春节”为“阴历年”。所以,古老的“元旦”被用来特指公历1月1日,与新中国同龄。因世界各国所处的经度不同,各国 “元旦”的日期也有所不同。如大洋洲的岛国汤加位于日界线的西侧,是世界上一天最早开始的地方,也是最先庆祝元旦的国家。而位于日界线东侧的西萨摩亚则是世界上一天最迟开始的地方。按公历推算,我国是世界上第12个开始新年的国家。
自三皇五帝时代的颛顼至今,4000多年以来历朝历代每逢“元旦”,官府、民间同庆佳节。中华“元旦”,作为岁律更新的标志性节日,令历代文人雅士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名篇佳韵:魏·曹植《元会》云:“欢笑尽娱,乐哉未央”;梁·徐君倩《共内人夜坐守岁》云:“欢多情未极,赏至莫停杯”;唐·来鹄《早春》云:“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唐·厉玄《元日观朝》云:“玉座临新岁,朝盈万国人”;唐·薛逢《元日田家》云:“相逢但祝新正寿,对举那愁暮景催”;宋·王安石《元日》云:“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赵孟頫《题耕织图》云:“田家重元日,置酒会邻里。小大易新衣,相戒未明起”;明·陈献章《元旦试笔》云:“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清·顾翰《鹊踏枝》云:“腊味登盘尝已足,檐前更挂风猪肉”;清·筱廷《吃年饭》云:“欢喜连天堂屋内,一家大小合团圆”等,均描绘了古时“元旦”欢乐祥和的景象。
历史由每一个今天写就。2021年即将到来。愿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此续写华章,愿每一个中国人在这里描绘梦想。
北京实验学校历史特级教师周清华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12月30日《北京考试报》
审 核:邱乾谋
文字实习编辑:姜思瑶
微信实习编辑:陈弘远
▼
点亮“在看”
分享给更多考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