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与我 | 从脱贫到振兴,北体青年的专业劳动实践小记

北京体育大学
2021-5-07 19:45:24 文/施天瑞 图/何雪芬
编者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坚持党的领导,围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
多年来,一批批北体青年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社会的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从初出茅庐的懵懂学子,变成了勇挑重担的时代青年。新时代北体青年学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在实践中加强磨练、增长本领,汇聚发出青年服务国家的时代声音。
关键词:专业 劳动 实践 教育
北京体育大学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教育部对于高等学校深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重要作用的具体工作要求,积极响应、坚决落实国家体育总局坚持多措并举,努力提高扶贫质量的工作要求。5年来,我校共组织派遣百余名本科学生利用专业实习的机会奔赴山西代县、繁峙两县,累计服务当地8所中小学校,教授学生超过19000人次。
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关键靠人。体育则是教育人、塑造人的最好手段之一。教育振兴不仅是乡村振兴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对打破贫困代际传递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几年来,北京体育大学积极与山西繁峙、代县教育局一起,因地制宜,精心谋划服务项目,丰富支教内涵,补齐教育短板,打造教育帮扶的“北体模式”,充分发挥了体育和教育在扶贫攻坚和地方振兴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北体学子们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勇担时代重任,在基层一线淬炼成长,发光发热。他们不仅在当地学校教授田径、足球、篮球、武术、乒乒球、体操、健美操等体育课程,还大多同时负责班级管理、档案管理等工作。他们的到来不但丰富了当地中小学校的教师资源、传播了新的教育理念、拓展了师生视野、推动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更促进了当地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与此同时,北体大赴山西支教的同学们也在实干中收获了自己专业实习实践的硕果,增长了见识,获得了劳动的喜悦。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
代县有“中国民间绘画画乡”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美誉,支教团的同学们感受着当地特色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但也深深体会到了乡村教育与大城市教育的差距。
春季学期伊始,中国足球运动学院2017级本科生屠志瑾在顺利完成了秋季学期四个月的实习任务后主动请缨,再次回到山西,继续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孩子爱上体育。看到孩子们脸上洋溢的灿烂笑容,眼神中流露出的对足球的热爱,她希望在有限的时间中,倾囊相授,与孩子们一同成长,一同收获。“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这是我们每一个支教同学心中坚定的信念。我希望通过教授专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让更多的孩子热爱足球,通过足球运动实现梦想。”
支教工作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爱心的传递
“支教的日子虽然很辛苦,但是很快乐。”一个多月来,来自中国篮球运动学院的2018级本科生王嘉兴逐渐适应了支教老师的角色,他发现孩子们很聪明,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也很强。支教工作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爱心的传递。“这里的孩子有很多是留守儿童,平时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由于年龄相差不大,我们就像孩子们的哥哥姐姐一样。他们会在课余时间来办公室和我们聊天,和我们说说心里话。”
心怀使命,立德树人
中国足球运动学院2017级本科生梅金宇把通过传授足球技能,培养足球后备人才,发展校园足球当做自己的使命。他用自己的辛勤汗水和过硬的专业本领,扎实落实一人一个球、一班一个队、每天一小时、每周一比赛、支教一年的“五个一工程”。看着孩子们可爱稚嫩的脸庞,他下定决心以爱育爱,从德育出发,引导孩子们积极健康成长,养成热爱体育,永不服输的品格,让孩子们发自内心喜爱足球这项运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来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北体青年学子们将继续发扬“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时代精神,积极参与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将所学知识技能与社会实践、劳动实践相结合,坚持实学实干,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浇灌青春最美丽的花朵。他们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北体青年是好样的!
北体官微 | 2021第138期
内容来源|团 委
监制校对 | 杨霄霄
责任编辑 | 秦培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