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农大好声音 | 陈章良:精准扶贫要先脱贫后脱帽

中国农业大学
2020-5-15 09:12:14 文/冉莉 图/冯英杰
陈章良:精准扶贫要先脱贫后脱帽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使数亿中国人甩掉了贫困的帽子,但中国的扶贫任务依然艰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协副主席陈章良在接受光明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做好精准扶贫工作,要搞清脱帽跟脱贫的关系,一定是先脱贫,后脱帽;要巩固一个根基,让真正贫困的家庭通过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扶贫要扶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是让真正贫困的家庭得到阳光和雨露,真扶贫是真正的做到扶贫要将热心、同情心以及持之以恒的心相连。
“十三五”规划提出,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目前,全国国家级贫困县还有500多个。对此,陈章良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当脱贫变成了硬指标后,就容易弄虚作假。一些地方官员可能为了政绩,宣布脱贫。贫困县的帽子是摘了,还有很多贫困问题依旧没有被解决。
“原来能够争取到一个贫困县的名额,全县都要敲锣打鼓庆祝,因为贫困县会享受一些政策的优惠,包括特殊政策的支持、经费的支持,还有其他的一系列优惠的条件。但是贫困县的帽子丢了,待遇没有了,或者少了,那些贫困的家庭就不能接受了。”陈章良表示,要求精准扶贫,首先就要搞清脱帽跟脱贫的关系。要先脱贫,后脱帽,只有真正地让县里的贫困家庭脱贫,才可以宣布脱帽。怎么真正做到产业扶贫?陈章良建议,要巩固一个根基,让真正贫困的家庭能够通过产业,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随着互联网与农业的结合程度不断提升,将使农民能更便捷优惠地获取生产资料,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农业新需求与供给侧有效衔接,从而有效地提高农民收入,实现脱贫“互联网+农业的效果非常好,已经展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目前互联网在农业利润最大的就是农产品的销售。通过互联网,农产品销售终于实现了从最偏僻的地方生产的食物,直接端上了城市老百姓的餐桌的无障碍跨越。”陈章良说。同时,他认为,互联网+农业还有三个可以大力发展的空间。第一是农资市场,即农业市场资料,一个是化肥,一个是农药。“这是农资中很重要的方面,如果互联网再发达的话,农民完全可以自己上网购买所需的化肥和农药,不会有层层的流通系统,导致农民手里农资一增再增。” 第二是种子,农民每年都要买各种所需的种子,但是不知道在哪里去买,如果村里通互联网,农民就能够直接到厂家的网站选购。第三是农机。任何一个现代化国家的典型标志就是农业机械特别强。
(光明网记者 刘冰雅)
新闻来源:光明网
责任编辑:刘子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