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毕设故事 | 马腾飞:FaceType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2021-7-22 13:13:04 文/苏智源 图/樊磊
Kevin Maher 马腾飞
视觉传达设计系硕士
FaceType 作为一个书写工具,它不仅仅能记录千言万语,还能够传情达意。我从中国书法中获取灵感,利用情绪识别、语音识别等技术,让稍纵即逝的微妙情绪转化为鲜活的笔迹:见字如面。
问题的缘起:
作者在一个线上演讲中
很多中国朋友跟我说:我说话时有点夸张。这使我不禁思考,这是我的个人原因,还是因为我是个美国人呢? 换而言之,不同的表达是源于个体差异还是跨文化的原因?
早期作品
我开始收集了大量演讲,我和我在中国科学院软件所的同事们分享我的想法,很快,他们开始支持这个项目。我们一起处理了200多篇演讲,研究了不同文化间情感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它引导我们探索了展示语言和与语言互动的新方式。
关于在交流中情感转换的探索(专利在申请中)
这项工作使我更好地理解了言语中诸如情感等因素的重要性。它也转化为学术成果:被IEEE VIS(数据可视化顶级的论坛) 接收;在TVCG即将被发表(数据可视化顶级的期刊)(作者是共同第一作者);两个专利(申请中)。
允许用户探索演讲比赛和的关键演讲因素的界面(E-ffective)**
但是通过用户实验, 我们发现普通的用户在第一次使用时需要引导。在我导师的鼓励下,我探索了在交流中,更加自然易懂的言语展示和互动方面的更多可能性。
我运用了机器学习可视化,记录7 分钟演讲中,自己眼睛所处的位置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所以在交流中,眼睛不同的表现可能可以让我们发现我们交流中的差异。以上的实验能看出一些我在演讲中的眼睛的表象:其中,左上角的眼睛向上看表示的是我忘词时候的眼神,最右边的眼睛都显现出恐惧的情绪。
对观众情绪的实时采样
早期的一个交互实验是在现场与观众进行的。实验中一个很大的挑战是当观众看到他们的照片即将被展示时,有一些人会在意他们在摄影机前的样子并影响他们的交互。
在这些探索之后,我继续寻找更自然、直观的展现和交流互动的方式。
FaceType
对作者来说,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我们所说的内容如何与我们的表达方式联系起来。言语内容如何更直观地表现为文字本身?
颜真卿《祭侄文稿》
今年春天,我去成都旅行的时候,与成都设计师罗全生分享了我的早期成果,他建议我学习更多中国书法知识,并且研究中国书法如何表达情绪。例如,上图是颜真卿的书法作品,为哀悼他侄子而作,他的书写变化宛如一种无声的倾述,通过字形、字迹、浓淡、间距等等因素淋漓尽致地显现了他的情绪状态——几近失控。虽然喜爱书法的人认为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基于大量的文献调研,我发现普遍流行的文本可视化领域并没有意识到书法艺术的价值。
早期实验中通过笔触传达语言情感
我与书法专业的王姝同学合作,建立了一个墨水效果的材料库,根据墨水的粗细和顺滑度与情绪值建立映射关系。
书写过程表达情绪
除了情感之外,书法也可以呈现出言语表达的重点。在书法形式的进一步应用拓展中,停顿和语速都可以通过字体大小、间距和生成字体的字形来体现。
长时间的用户测试
真实用户的语音可视化展现了他们的表达模式,包括他们的说话速度、停顿、情感强度,以及说话的积极性或消极性,生成出来的作品类似于书法的形式,只是这个由电脑创作,而不是人。当我开始构思创造一个互动的物理装置时,我想知道如何才能用更为自然的互动机制使人们的说话风格重现,并让他们有思考他们自己说话风格的空间。
2021届毕业作品展(线下展览)
我的导师建议我在作品前只放一个麦克风,这样可以让人们自然而然地互动而不需要多加引导。在该作品展览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毕业展览期间,我对现场观众进行了访谈和观察。总体来说,有接近一半的观众愿意主动与作品进行互动。
“情感强烈”的用户对FaceType系统的实际使用
在展览的现场,校友李曼园的演唱被我的作品转化成了一幅书法作品。我的作品绘制出的书法,恰好反映了她的情绪:沉稳,其中某些字词又是那么用心。
我曾经尝试不同的装置形式进行实验,用户们的情绪、耐心和建议都极具启发性
在毕业创作期间,长期、多次的用户测试与观察帮助我反复迭代更新设计作品。最终的成果让我认识到, 虽然人们都普遍认同人类言语中所隐藏的感性信息价值——千言万语之中无法言语的感性信息,人工智能技术也已经可以帮助我们侦测到大量的情绪状态, 但是这些技术如何帮助我们实现丰富的、感性的表达,是视觉设计正在面向的广阔未来。
在未来的展览中,我计划加强作品的沉浸感,使其反馈更灵敏,且更富有表现力。
目前,我正在与中科院软件所合作,采集来源于(1000+)不同国家的人群,分析了解各类群体的讲话风格。我们希望在未来向公众开放类似的数据库,通过自然的互动和呈现,揭示出不同语言中所蕴含的文化独特性。
致谢
衷心感谢导师向帆副教授的指导,研究生支良同学的帮助。在她们的支持下,我的论文获得了清华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并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收藏;在技术支持方面,在此感谢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人机交互技术与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的同事马翠霞,黄泽远,和宋建成;感谢谷歌设计师Leon Kim的生成字体的公开代码。
我会思念美院大楼的这个角落、以及可爱的测试者、建议者。
注:
* Brath R, Banissi E, Using Typography to Expand the Design Space of Data Visualization [J/OL], She Ji: The Journal of Design, Economics, and Innovation, 2016, 2(1): 59-87.
**展示的演讲者Sherrie Su是World Champion of Public Speaking2018年世界亚军
资料提供 | 马腾飞
视觉设计| 马腾飞
图文编辑 | 罗雪辉 冯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