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体人与奥运 | 科技助奥 体能前行

北京体育大学
2021-6-11 13:10:30 文/施耀 图/戴伟
北京体育大学建校伊始,主动对接国家体育事业发展需要,为百废待兴的新中国体育事业起步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回顾历史,我们格外自豪,从我校教师卢鼎厚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之一参加第15届奥运会,到学校校友陈镜开创造中国第一个世界纪录,再到学校校友许海峰实现了中国奥运会历史上金牌“零”的突破,北体人在与国家体育事业发展和民族振兴同频共振、同向同行中呼应党和人民对体育报国的期盼,实践大学的崇高价值追求。近年来,学校深入学习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落实体育总局党组战略部署要求,引导学校师生与新时代国家体育事业、教育事业发展共命运,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助力备战奥运、服务竞技体育主战场等方面干出实绩、作出贡献。
目前,北京体育大学正全面、积极投入到东京奥运会、北京冬奥会的备战和服务工作中。师生中共有300余名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备战奥运赛事,20多支科技团队为50余支国家队提供科技保障。此外,学校编印国家队运动员励志教育读本,创办国家队思想政治教育云课堂,组织编印《冬奥参考》,成立冬奥文化研究中心、冬奥培训学院,全面开展冬奥志愿服务。北京体育大学将始终秉承“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校训精神和“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时代精神,加快向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体育大学目标奋勇迈进,以优异的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北体官微正持续推出“北体人与奥运”系列文章,讲述北体人服务“两个奥运”的故事。自2020年11月起,北京体育大学体能训练学院先后组织四批师生,赴北体大国家冰雪训练科研基地开展科研攻关和保障工作,在科技助奥的赛道上,全力贡献北体力量与智慧。今天,让我们走进体能训练学院科技助奥的故事吧。
发挥专业优势,全方位参与助奥工作
北京体育大学体能训练学院自入驻北体大国家冰雪训练科研基地以来,共参与空中技巧、雪车、雪橇3支队伍,累计40余人次的体能测试工作,为基地中各支国字号队伍的数字化体能监控和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训练方案的调控提供了有效依据。此外,学院驻训团队还参与了短道速滑训练营的比赛计时工作,顺利完成队内测试赛保障工作。
据体能训练学院教师张鹏介绍,团队的体能测试工作几乎涵盖了国家体育总局所要求的包括全部身体机能、身体形态、运动素质方面的全部项目,其中以运动素质测试内容居多,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平衡与稳定等。同时,团队还对运动员进行功能性动作筛查(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 FMS),该方法通过测试功能性动作、神经肌肉控制等方面的表现来发现受测者身体灵活性、稳定性、对称性等方面的不足,进而分析受测者在运动过程中潜在的动作补偿问题、损伤风险,从而为后续的纠正性训练提供参考,最终保证人体动力链系统功能完善,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几率,为教练员全方位了解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和下一步科学化训练提供参考。
Y-balance测试
等速肌力测试
此外,体能训练学院团队还参与了电子计时与人工计时相结合的工作。冰上项目比赛中常采用Swiss Timing计时计分系统对比赛时间进行精确记录,但当运动员摔倒不再重返赛道继续完成剩余比赛时,该系统就无法对摔倒的运动员进行计时。团队将电子计时与人工计时有效结合,从而提高了队内测试赛的计时服务水平,最大限度满足队伍的要求。
“前面几次的驻训经验对我们工作的开展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我们通过总结改进,此次入驻基地目标更加明确、方向更加清晰、方法也更加可行。”据张鹏老师介绍,在与各个团队积极沟通、迅速融合的基础上,体能训练学院师生正全力配合冬运中心各个部门、冬季项目各支队伍、科研仪器各大平台开展体能测试、数据收集、设备调试等工作;深入学习各科研仪器、测试设备、训练器械的基本原理、操作流程、使用要求。同时,寻求学校在北体大国家冰雪训练科研基地的科技工作突破口,更大程度地发挥专业优势,助力国家冬季项目科技服务工作。
人马机测试
飞马机测试
飞行器测试
充分利用资源
探索体能人才培养新模式
作为国家首个成立体能训练学院并招收本科专业的大学,我校深入探索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内体能专业发展提供借鉴,体能训练学院承担着建模式、定标准、出方法的艰巨任务。2021年,体能训练学院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国家体育总局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借助北体大国家冰雪训练科研基地的平台,体能训练学院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服务国家队的机会,让学生们有机会学习先进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同时积极推进开设与运动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充分利用资源,为学生培养和国家队服务提供保障。
传统体能训练人才培养偏向实操,但随着大数据水平不断发展,培养体育科技人才是现代体育的必然需求。体育科技人才需要从只会看数据做评价向结合实际训练看数据转型,而现下紧缺这类能够联结运动训练与科学技术、教练员与科研人员的体育科技人才。面对这样的局面,体能训练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力求突破,学生的学习内容在体能训练的基础上,拓展到高水平运动竞技层面,在夯实实操和理论的前提下再到一线,深入学习各个科研仪器、测试设备。目前正在北体大国家冰雪训练基地驻训的张露予老师表示:“实现从训练的角度看科研和从科研的角度看训练是我们培养学生的最终目标。”
张露予老师讲解keiser气阻器械在实际训练中的应用
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筑牢思想之基
为贯彻落实学校党委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要求,体能训练学院在北体大国家冰雪运动训练科研基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与驻派师生共同学习,筑牢思想之基。以党建带动业务提升,让师生们的爱国爱党之情更加浓厚,并且能够以更高涨的热情和更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国家队保障服务工作中去。
在活动中,体能训练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于亮领学《中国共产党章程》,要求全体党员对标党章要求,深学细照笃行,在日常学习、训练、生活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随后,全体党员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于亮要求,体能训练学院师生应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在运动中强健体魄,磨砺意志,不断提高体能训练相关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弘扬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为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助力,为人民幸福、民族复兴奋斗。
体能训练学院谢永民教授以“纪念五四精神—砥砺奋进,做新时代的有为青年”为题,向全体党员讲述五四运动的由来和历史。他号召学院师生继承发扬五四精神,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更好地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凝聚支部力量,彰显党员风采。
北体大冰雪总经理赵焕刚以二七厂的前世今生为线索,详细阐述了目前冰雪训练科研基地的场馆和使用情况,鼓励体能学院广大师生充分抓住驻训保障契机,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提升自身实践和科研水平。
国家体育总局首批驻派基层党支部联络员黄文博处长对此次主题党日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希望体能训练学院的青年师生能用好二七厂先进的基地设施,在国际一流的广阔平台上施展抱负,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做到“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肩负使命。
通过此次主题党日活动,体能训练学院师生纷纷受到激励鼓舞。教师张鹏表示:“我们深刻地感受到自己肩负使命,一定要在工作中奋勇拼搏、勤学实干,继承北京体育大学的红色基因和体育传统,在体育强国建设的道路上贡献北体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推 荐 阅 读
北体官微 | 2021第184期
素材来源|体能训练学院
文字撰写 | 杨霄霄
监制校对 | 秦培栋、石云峰
责任编辑 | 杨霄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