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识绘画无意识状态下形成的义理(2)

中国艺术新闻
2015-8-06 07:19:07 文/沈浩然 图/高远航
南海岩作品
通篇作品气韵不减,整体协调、呼应有秩,实则精雕细琢,虚则惜墨如金,粗处大刀阔斧,细处密不透风,没有任何懈怠,是一幅精心创作的作品,符合南先生的人性人格。
Ji情创作是构成画家每幅画最基本的前提。驾驭的能力,创作的渴望,心性的追求,表现的纠结等等是决定艺术家的生命状态和创造态度的,但这种状态实现于画中可能是抽象的更不可能上升为规律,当情感在心里涌动时急于找到的是一种符合内心的表现形式,这种形式是受外界的真实映像,反射到心灵受到的某种同步的碰撞而形成的语言流露,归根结底是心灵与现实的碰撞,它带有随机性和不定性,是符合内心形式不可重复的一种绘画语言。
海岩先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来面对画面的,此幅作品线条 神俊有力,展示出了南先生对书法的认识程度。作品中人物形象温和、慈善、宁静、自然,体现了南先生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形而上”的美学理念,展示了南先生对大雅文化的一种心态,心存敬畏。有敬畏心才能去虔诚的创作,有至尊、沐浴、焚香、静坐的美学观念,最重要的是思想纯正,总之所有的文化积淀都能从画面中体现出来。“言为心声、书为心画”这是名理,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这是孔子在《论语》中评价《诗经》的一句话,这也可用来评价南先生的作品,他的绘画作品也是“无邪”,没有任何私心杂念,绘画内容传递给我们的是欢快的、祥和的、友爱的、和谐的、美好的,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呼唤团结,呼唤生命,传递出了当下文化的一种正能量。
明代的陈老莲,当代的石虎、石齐,西方的毕加索、马蒂斯、雷诺阿、波洛克等,都是完成了一种形式美来符合自己的心性语言,我们能说他们不会画写实人物吗?不会把造型画准吗?不是,他们是在传递一种人性人格的心灵迹象,这是发自心底的声音,是精神世界的一种遨游,是超越造型之外的一种神思,所以好艺术是心性的表达,是无意识状态下形成的,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陈寅恪语)的放纵,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表白。
12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