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公开受益物主?背后用意大解密!

艺术视野
2021-1-25 09:08:05 文/陆露 图/金建
艺术品市场市场给人一种“蒙着面纱的蒙娜丽莎”的感觉,尤以拍卖行表现更为突出,动辄上亿元的交易,而对于买卖双方的信息,拍卖行一直都是保密的。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已成为业内常态。
虽有出于保护隐私和安全的考虑,但是长此以往,艺术品行业被有心人利用,竟成了“洗钱”的最佳庇护所。艺术品价格被有心人出于不法目的而哄抬,外界止步门外看热闹,行业内卷。
清乾隆粉彩镂空瓶,2010年以5.54亿元人民币成交
近日,美国国会正式把针对“洗黑钱”的《银行保密法》扩展至古董文物交易。该法案要求任何参与古董交易的人士以及任何古董买卖相关业务的从业人员,需要与银行、金融机构一同遵守《银行保密法》,包括记录及通报可疑交易,违规者将面临民事乃至刑事后果。
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公开受益物主”,这意味着真正的卖家身份将被执法部门知悉记录,有效打击“洗黑钱”的猖獗。
美国这条法案的出台自有其政治考量,抛去国际间恩恩怨怨不提,单看这项条例,对中国艺术品行业的发展在某些层面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在上个世纪处于压制的状态,压得狠了一朝开放,乱象丛生。有人信口鉴真图小利,有人以假乱真赚大利,有人哄抬价格牟暴利。
有心人利用哄抬价格来谋取不当利益不仅背德而且违法,深受大众诟病。美国这个条例对于不法分子来说,是一个震慑,对艺术品行业来说则是一种正向推动。
清 金瓯永固杯 故宫博物院藏
随着我国艺术品市场的持续升温,文化艺术行业的规范化管理迫在眉睫,相关文化立法工作应得到更多重视,以促进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有序化、合理化、合法化发展。
标准作为行业规范化管理的基石,其在行业的试行、修正与普及将为立法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且有助于立法方向更贴合行业需要。在国内艺术品行业相关标准极其欠缺的情况下,中国艺术品鉴定网带领研究队伍,经过多年不懈探索,在标准建设方面成果卓著,已研发数十项艺术品相关标准,并已建成内容丰富、实践性强的艺术品标准体系。目前该标准体系已在行业实践中试用,社会反映良好。
原创内容,欢迎转发分享
由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艺术品行业规范工作委员会主任、广东金融学院粤港澳大湾区艺术品金融研究院院长吕少民主编,并由人民出版社、研究出版社联合出版的《艺术品鉴定丛书》,**概括各类艺术品鉴定、鉴赏要领,堪称通俗版艺术品鉴定教材,深化大众对艺术品的认知,带你轻松进入鉴藏之路!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直接购买。
觉得不错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