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百部学党史 | 北风吹 年来到 一根红绳情系牢——民族歌剧《白毛女》

艺术有料
2021-5-02 23:18:24 文/王婧琪 图/梁勇
《白毛女》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公开发表后,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在新秧歌运动中创作出的第一部民族歌剧。自1945年问世以来,被改编成京剧、芭蕾舞、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演遍了祖国大江南北和海内外,艺术魅力历久弥新。
2015年,为纪念歌剧《白毛女》首演70周年,原文化部组织了歌剧复排、3D舞台艺术片拍摄及全国巡演等一系列活动,在全国掀起了新的“白毛女”热,起到了发扬优秀传统、弘扬经典作品、引导创作方向、培养艺术新人的积极作用。
剧目介绍
《白毛女》由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集体创作,编剧(执笔)贺敬之、丁毅,作曲马可、张鲁、瞿维、刘炽、焕之、向隅、陈紫。歌剧取材于“白毛仙姑”的民间传奇,深刻揭示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思想主题,在40年代震动了大半个中国,用艺术的力量动员人民群众投身于反霸斗争和推翻三座大山的伟大革命。郭沫若曾以《悲剧的解放——为“白毛女”演出而作》为题,高度赞扬了这部歌剧:“中国的封建悲剧串演了二千多年,随着这《白毛女》的演出,的确也快临到它们的闭幕,‘鬼变成人’了……这是人民解放胜利的凯歌。”
歌剧《白毛女》在延安首演剧照(《北京日报》)
《白毛女》之所以常演不衰,不仅仅在于它是一段历史的见证,更是因为其秉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鲜明创作导向。《白毛女》写人民、演人民、通民心,在中国的文艺创作史上第一次紧紧扣住了2000多年农耕社会中国民众对土地制度的关切,深刻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之残酷,进而揭示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翻身得解放的时代主题。
歌剧《白毛女》剧照
《白毛女》还成功地回答了“文艺如何为人民”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76年前,《白毛女》的创作者们从“小鲁艺”走向“大鲁艺”,深入民间,体察民情,在艺术创作中说老百姓熟悉的事物,塑老百姓身边的形象,唱老百姓爱听的曲调,讲老百姓听得懂的道理,将现实主义与浪漫情怀相结合,彰显出中华民族独特的美学精神。
歌剧《白毛女》剧照
优秀文艺作品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要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白毛女》正是这样杰出的艺术典范,不但在中国民族歌剧发展历程中彪炳史册,更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指明了发展方向。
历史回顾
20世纪40年代前期,中国共产党以延安为中心,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一场整风运动。目的是通过开展一场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总结和吸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党的高级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1942年2月,毛泽东先后作了《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讲演,整风运动在全党普遍展开。
全党普遍整风的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作风。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的学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调查研究是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的不可或缺的中间环节。
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遵义会议后,宗派主义在党内已不占统治地位,但残余依然存在,必须加以反对。毛泽东强调:“要提倡顾全大局。每一个党员,每一种局部工作,每一项言论或行动,都必须以全党利益为出发点,绝对不许可违反这个原则。”同时也要反对对党外的宗派主义残余。
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党八股是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的宣传工具和必然的表现形式,清除党八股的方法是认真阅读整风文件,联系个人的思想、工作、历史以及自己所在地区部门的工作进行检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针对延安文艺界在整风运动中暴露的问题,中共中央于1942年5月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毛泽东在会上发表讲话,全面总结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历史经验,深刻阐明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为中国革命文艺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他强调:“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会后,文艺界开始整风学习,广大文艺工作者纷纷奔向抗战前线,深入农村、部队、工厂,接触群众,体验生活,形成解放区新文艺运动,创作了《白毛女》《兄妹开荒》《逼上梁山》《王贵与李香香》等一大批反映现实生活的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延安文艺座谈会大合影,毛泽东和朱德等领导人在前排。(资料图片
“鲁艺”实验剧团演出歌剧《白毛女》
音乐学学员自己做乐器(鲁迅艺术学院官网)
从1943年9月起,中央领导层的整风进行到深入讨论党的历史问题阶段。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原则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使全党、尤其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的认识达到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一致。至此,整风运动胜利结束。
红色文旅
1938年2月,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倡议在延安成立一所以鲁迅先生的名字命名的艺术学院。3月,鲁迅艺术学院在延安北关云梯山麓的文庙台一带开始上课。1940年5月,毛泽东题写了“鲁迅艺术文学院”的新校名和“紧张、严肃、刻苦、虚心”的八字校训。
鲁迅文学艺术院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开办的第一所培养各种高级和中级文化艺术人才的学院,先后编排上演了《白毛女》《兄妹开荒》《黄河大合唱》等文艺作品,编辑出版了《文艺战线》《草叶》等文艺刊物,组织了多次有影响的美术作品展览,共毕业学员685人,成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基地和摇篮之一。
鲁迅艺术文学院旧址位于延安城东北5公里桥儿沟,即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旧址,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教堂一座(鲁艺礼堂)和石窑洞数十孔。
“鲁艺”旧址(图片来源网络)
正能量、权威性、兴趣点、新语言
欢
迎
关
注
微信号:CAH-2017
网友信箱:cah2017@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