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评 | 《梅兰芳·当年梅郎》与昆剧现代戏创作

艺术有料
2021-3-13 22:11:59 文/罗霞 图/郭敏
2019年,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推出昆剧现代戏《梅兰芳·当年梅郎》,以1956年梅兰芳泰州返乡之行为切入点,以双线交织、相互推进的结构和虚实结合的形式,采用工笔白描与侧面剪影相结合的手法,讲述梅兰芳携子返乡、祭祖、演出等现实事件和第一次登台上海滩的经历,向观众展现了一代京剧大师梅兰芳的艺术成就与人格魅力。该剧的演创队伍可以说达到了国内拔尖的水准,上海越剧院著名导演童薇薇、江苏青年一代编剧的翘楚罗周、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的当家小生施夏明携手合作,为《梅》剧的艺术水准提供了极好基础。
比起这部剧剧本构思的精巧、舞台呈现的精美和演员表演的精湛,更让人关注的是它在昆剧现代戏创作上所作的探索。昆剧现代戏创作由来已久,但总体上说数量不多,佳作更少。建国之初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前,各地昆曲剧团曾经创作生产了一批现代戏剧目,但“由于盲目追赶生产任务,互相攀比政治业绩,在政策庇佑下的昆曲现代戏仅仅是‘急就章’,在短暂的充当了政治传声筒之后,它们迅速为人们所遗忘。”20世纪80年代后,昆剧现代戏创作数量锐减。据笔者所知,有 1981 年浙江昆剧团小戏《人情钱》、1982年北方昆曲剧院《金银梭》、1991年上海昆剧团小戏《两岸情》、1991年永嘉昆剧团《嘉富村琐事》、1996年江苏省苏昆剧团《都市寻梦》、2002年上海昆剧团小戏《伤逝》、2018年江苏省苏州昆剧院《风雪夜归人》等等,社会影响均不是很大。
戏曲现代戏的创作历史已逾百年,相对于其他戏曲剧种来说,昆剧现代戏的创作成果无论是数量质量都要逊色许多。究其原因,众说纷纭,其中有一点常为人所道,即昆剧的剧种风格不太适合表现现代社会生活内容,如音乐唱腔过于华丽典雅,表演程式化特点突出,题材主要集中于才子佳人,等等。这种说法可能有待于商榷,但结果是明摆着的,昆剧现代戏成为戏曲现代戏创作大家极少涉足的“禁区”。
从戏曲现代戏的创作实践来看,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却远没有达到令大家都比较满意的结果。一部成功的戏曲现代戏至少要实现三个“现代”:一是内容现代。这是题中之意,大家比较一致认同的是将表现辛亥革命之后社会内容的戏曲作品视为戏曲现代戏;二是思想现代。比如,如果现在创作的戏曲现代戏还在宣扬封建礼教的东西,当然不能算是成功的作品;三是表演现代。
有学者将戏曲现代戏的表演归纳为四个特征:舞台样式的话剧化、艺术风格的歌剧化、音乐配器的交响化和现代人物表演方式的传统程式化,基本能够反映戏曲现代戏创作的大致状况,但这些特征在业内形成激烈的争论也是不争的事实。众所周知,戏曲的特点是“以歌舞演故事”。“歌”(声腔音乐)和“舞”(身段表演)是戏曲最重要的表达手段,而程式化又是“歌舞”最重要的艺术特征。如果戏曲现代戏失去其艺术特征,可以说就失去了戏曲的自我规定性,无法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戏曲,也谈不上成功的戏曲传承发展。失去“歌”(听戏)和“舞”(看戏)任何一个方面,都无法满足观众对戏曲的审美需求。
正因如此,“话剧加唱”成为戏曲现代戏最为人所诟病的地方。确实,由于古典戏曲的程式化与戏曲现代戏所表现的生活内容存在一定的距离,照搬古典戏曲的程式难以有效满足舞台呈现的要求,但是抛弃戏曲程式现代化的尝试,直接用话剧的表现手法与戏曲唱腔音乐相嫁接的办法,显然不利于戏曲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也许对古典戏曲程式最蹩脚的现代化探索,都比放弃努力而直接进行话剧嫁接来得好。退一步讲,话剧表演也自有其特殊艺术规律,没有经过话剧专业训练的戏曲演员能否胜任“话剧加唱”的表演所需?
昆剧历来以“载歌载舞”著称,以“百戏之师”的地位成为戏曲程式的典范载体,似乎也成为戏曲现代戏最难攻克的“堡垒”。显然,《梅》剧在昆剧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方面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特别是在表演上,该剧探索性地运用昆曲唱腔、念白、身段等传统程式展示现代事件、塑造现代人物,却让观众毫无违和感。其唱词尽写现代生活却不失典雅风格,念白介于半文半白之间而显得生动自然;音乐沿用昆剧传统的曲牌联套体结构和传统唱腔,生旦采用真假嗓结合的发声方法尽可能地保留了古典昆曲发音形态;身段没有照搬既有程式,却不脱昆剧传统表演风格。舞美也没有走大多数戏曲现代戏的写实风格,而是突出戏曲舞台虚拟化的传统特色,显得典雅简洁,干净朴素。
《梅兰芳·当年梅郎》一经推出便引起了戏剧界专家的颇多好评和昆剧迷们的强烈反响,首演当年入选2019年度江苏省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投入剧目,获得2019紫金文化艺术节“优秀剧目奖”,第二年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0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十大重点扶持剧目。当然,该剧未来之路还很远。不管其能否成为昆剧现代戏的典范之作,但运用昆剧古典传统创造现代表演程式的努力方向无疑是正确的,结果也是非常成功的,足以将昆剧现代戏的创作探索推上一个全新的高度。
作者:许其兵,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艺术处二级调研员、江苏省戏剧家协会理事、江苏省艺术评论学会秘书长
内容转自:江苏艺术评论公众号
该文首发于《新华日报》2021年1月14日文艺周刊(A13)
昆剧现代戏《梅兰芳·当年梅郎》正在“2021年全国舞台艺术优秀剧目网络演播”上演,可登陆文化和旅游部门户网站观看或通过快手app“文艺中国”号,微信视频号“文艺中国”,3月13日19:30进行同步演播。
(长按或扫描其中一个二维码,点击关注即可观看演出哦~)
正能量、权威性、兴趣点、新语言
欢
迎
关
注
微信号:CAH-2017
网友信箱:cah2017@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