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你过年 | 舞蹈贺岁送给你

艺术有料
2021-2-12 19:58:33 文/陆晓莉 图/丁辰逸
防控疫情,安全过节。“就地过年”成了今春过节新方式,感受各种文化大餐也是近年来时髦的过年内容。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表达方式。舞蹈以舞铭志、以舞传情。闻一多先生曾说:“舞蹈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本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今天小编又为大家梳理了好看的舞蹈作品,愿回家过年和就地过年的每一个人都新年快乐!
01
芭蕾舞剧《过年》
总策划、制作人:冯英、赵汝蘅
音乐:彼得·柴科夫斯基
特邀总编导:赵明
演出单位:中央芭蕾舞团
首演:2000年
作为贺岁芭蕾舞剧,该剧根据柴科夫斯基的芭蕾舞剧音乐《胡桃夹子》创作改编,将中国文化元素融入西方古典芭蕾音乐中,讲述了一个中国家庭欢度春节的故事。
剧中以中国春节庙会、除夕团圆、爆竹辞岁等画面为场景,选用青花瓷、风筝、鞭炮、糖葫芦、金元宝等元素,将中国年象征的美好意义用芭蕾艺术在舞台呈现。舞剧中,仙气满满的‘仙鹤王国的奇境’在一群身着仙鹤模样服饰的女子群舞中娓娓道来,用芭蕾语汇展现吉祥的“仙鹤”高雅美丽形态,中西合璧演绎足尖上的中国美。
02
舞剧《水月洛神》
导演/编舞:佟睿睿
编剧:冯双白
作曲:郭思达
主演:唐诗逸
演出单位:郑州歌舞剧院
首演:2010年
该剧脱胚于曹植的传世名篇《洛神赋》、《七步诗》和洛神传说。厚重的中原文化贯穿全剧,歌、舞、礼、乐、诗与人物命运交织交融。
剧中的舞姿造型、技术技巧、动势过程讲究线条的圆形流动之美,甄宓舞长袖、曹植舞“轻纱”等汉唐古典舞艺术气质为塑造人物增添了既刚健古拙又圆润雍容的美感。女侍们在月色下起舞动作简练、古典自然,于“圆、曲、拧、倾”中舞出“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仿佛在时空穿越中让观众感受跨越千年的凄美爱恋。
03
舞剧《粉墨春秋》
导演:邢时苗
编剧:李碧华
主演:黄豆豆/王迪/任中杰
演出单位: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华晋舞剧团
首演:2011年
该剧取材于一个梨园戏班的故事,突破艺术门类的界限,将中国古典舞蹈与中国传统戏曲及山西地方元素进行融合。精妙细腻诠释了唱、念、做、打等戏曲功夫。蕴含戏曲表演基本功的髯口舞、水袖舞,从京剧靠旗延展而来的靠旗舞以及被誉为“中国芭蕾”的“跷功”……舞蹈与戏曲的融合创新,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艺术感观。
04
舞蹈《剪纸姑娘》
编导:张伟东/许瑾
作曲:卞留念/孟可
演出单位: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剪纸艺术,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人文价值。舞蹈《剪纸姑娘》中一群俏皮的剪纸姑娘,她们穿唐装、系红头绳、扎羊角辫,舞姿新意以摆头、夹肘、仰头、翘臀为主题动作,有寓意的演绎在剪纸中让鸟兽虫鱼、翎草花卉、祈福年画等美好形象跃然而出,她们也像是窗花上走出来的吉祥娃娃,踏着活泼乐曲跳出喜庆的中国风情,从艺术性和视觉效果都深入人心。
05
舞蹈《岁寒三友:松、竹、梅》
编导:赵明/顾佩英
作曲:杜鸣
演出单位:天津歌舞剧院芭蕾舞团、沈阳音乐学院舞蹈学院、吉林市歌舞团
“松、竹、梅”合称为“岁寒三友”,坚毅常青的青松、多姿有节的翠竹、傲雪报春的冬梅自古以来在中国人的心中都是高洁的象征。
舞蹈中,舞蹈家谭元元用芭蕾艺术演绎“松”的经冬不凋、卓尔不群;舞蹈家刘岩用古典舞艺术演绎“梅”的傲骨铮铮、冰清玉洁;舞蹈家杨丽萍用民族民间舞蹈艺术演绎“竹”的清秀高雅、谦虚有节。她们在优美的肢体流动中塑造舞蹈“松、竹、梅”的独特形态,以舞抒怀表现岁寒三友象征的理想品格和精神境界。
祥瑞安康
福泽绵绵
和顺致祥
幸福美满
点击福字 开启祝福
正能量、权威性、兴趣点、新语言
欢
迎
关
注
微信号:CAH-2017
网友信箱:cah2017@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