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国画描绘千年桑皮纸

书画知识
2021-3-27 00:04:40 文/王伟 图/马子涵
本报讯 3月12日,在素有“桑皮纸之乡”美誉的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普恰克其镇布达村,非遗新疆桑皮纸传承推广人、新疆国画院常务副院长兼秘书长魏宝山,将新疆国画院特聘画家黄理国创作的国画长卷《非遗新疆桑皮纸制作技艺》及多幅桑皮纸书画作品,捐赠给新建成的桑皮纸文化园“桑皮纸博物馆”。墨玉县委常委、普恰克其镇党委书记陈鑫,镇长麦麦提·阿卜杜拉代表村民接受了捐赠。
此长卷由魏宝山创意并策划,描绘了制作桑皮纸的13道主要工艺,即伐条、浸泡、剥皮、锅煮、过滤、锤捣、发酵、捞纸、滤水、晾晒、揭纸、分类、打磨及桑皮纸的保护利用,集中刻画了88位人物形象。从创作到完成装裱历时一年,总长15米、高0.5米,由中国美协副主席何家英题名。
新疆桑皮纸古称汉皮纸,一千多年前从中原传到西域,当地居民就地取材用桑树皮造纸,是中原与西域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和见证。桑皮纸具有防虫蛀、不怕潮、写字作画历经千年不褪色等特性,弥足珍贵。2006年,新疆维吾尔族桑皮纸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十年来,魏宝山和同事们一直坚持不懈地传承、保护和推广利用新疆桑皮纸,使新疆桑皮纸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为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一大亮点。
据魏宝山介绍,长卷旨在更好地记录、展示、传播中华文明造纸术在新疆的历史传承和时代价值,让深藏民间的传统技艺活起来、亮起来,赋能乡村振兴,促进当地农民居家就业、增收致富。
据了解,结合“文化润疆”工程的实施,《非遗新疆桑皮纸制作技艺》长卷将在和田、吐鲁番、乌鲁木齐、北京等地巡回展览,以便让更多的人近距离、全方位了解和认识身边的非遗,共同传承保护、推广利用好这一丝路遗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