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节能宣传周 | 低碳生活,从“做减法”开始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2021-9-01 13:49:06 文/田泽洋 图/史梓涵
今年8月23日-8月29日
是2021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本次主题为
“节能降碳 绿色发展”
保护环境、低碳生活
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40年实现碳中和
中国的大国担当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地球生态环境的影响,就像是亚马逊丛林扇动翅膀的蝴蝶,会引发地球一系列的变化:海平面上升,气温升高从而引发大型、甚至超大型台风、飓风、海啸等自然灾难,农业种植也会被影响……
阻止全球进一步变暖,避免其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已经成为了全人类的共同使命,而“碳中和”则是达成这一使命的必须手段。
那么,什么是碳达峰?碳中和?
碳达峰: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它标志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实现脱钩。
碳中和:指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被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
2020年,我国提出了“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等庄严的目标承诺。
2021年全国两会上,“碳达峰”和“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在减排方面的决心和努力,可见一斑。
40年实现碳中和,时间紧,任务重,中国底气何在?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植树造林是两大发力方向,而这些年我们也一直朝这两个方向努力。近年来,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始终履行了负责任大国的承诺。
能源低碳发展
截至2019年底,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容量7.9亿千瓦,约占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的30%。其中,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均位居世界首位。2010年以来中国在新能源发电领域累计投资约8180亿美元,占同期全球新能源发电建设投资的30%。
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2005年分别下降18.2%、48.1%,已超过对外承诺的2020年下降40%—45%的目标,基本扭转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2019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15.3%,比2005年提升7.9个百分点,也已超过对外承诺的2020年提高到15%左右的目标。
大规模植树造林
据统计,自1981年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以来,我国共有164.3亿人次通过不同形式参与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义务植树达742亿株。
从1973年到2018年,在45年时间里,全国森林面积增长了98586200平方米,相当于增加了约13808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
从1973年到2020年,47年时间里,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从12.7%增长到23.04%,几乎增长了一倍。
此前,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发表的多国科学家最新研究成果显示,2010-2016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年均吸收约11.1亿吨碳,吸收了同时期人为碳排放的45%。
通过不断努力,中国已成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增速放缓的重要力量。
我们该怎么做?
在节能减排问题面前
国家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
那么
我们该怎么做?
低碳生活
从“做减法”开始
及时关电器、自备购物袋
多种一棵树、少开一天车
减霾、减塑、减排和资源节约
就能为减碳、降碳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源:共青团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