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力学”专题考点归纳及解题技巧,考前收藏!

合肥学大教育
2021-5-26 17:07:43 文/叶浩宇
“力学”作为中考物理考查的重要知识点之一,更是考生复习的重点。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那么在中考中,这一主题又将考到哪些知识点呢?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哪些事项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知识点梳理
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
(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
(5)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具体的画法是:
(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延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
10、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1、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2、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4、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1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16、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
(2)用滚动代替滑动;
(3)加润滑油;
(4)利用气垫;
(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
考点归纳及注意事项
1、常考的密度测量
(1)液体的密度测量一般步骤
A、先用天平测出被测液体与烧杯的总质量m1;
B、把烧杯中的液体往量筒内倒一些,并测出其体积V;
C、再用天平测出烧杯中剩余液体与烧杯的总质量m2;
D、则被测液体的密度:ρ液=(m1-m2)/V。
【实验题答题技巧】
注意:若用天平先测出空烧杯的质量,然后往烧杯中倒入一些待测液体,并测出烧杯与待测液体的总质量,再将烧杯中的待测液体倒入量筒测其体积,因烧杯上会沾有一部分液体,造成所测的体积偏小,密度值偏大。
(2)固体密度的一般测量步骤
A、先用天平测出待测固体的质量m;
B、往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并测出其体积V1;
C、用细线系住待测物体放入量筒的水中,并测出水与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
D、则被测固体的密度:ρ固=m/V2-V1
注意:对于密度小于水的固体密度测量时,应在第三步的“用细线系住待测物体放入量筒的水中”后面加上“用细铁棒把待测物体压入水中”。
2、天平使用中的几种特殊情况
(1)砝码磨损,则测量值偏大;砝码生锈,则测量值偏小;
(2)游码没有归零,则测量值偏大;
(3)天平没有调节平衡,指针偏右时:则测量值偏小;指针偏左时,则测量值偏大。
3、天平使用技巧
(1)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或水平桌面上。
(2)拨:把游码拨到标尺左端零刻度处。
(3)调: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水平位置平衡。
a、调节原则是:左偏右移、右偏左移。
b、判断横梁平衡的方法:指针静止时,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线上;指针运动时,看它在分度盘中央线两端摆动幅度是否一样。
(4)测:被测物体放在天平左盘,用镊子向天平右盘加减砝码(加减砝码原则:先大后小)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恢复平衡。
(5)读:被测物体的质量=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应的刻度值。
注意:当左码右物时,被测物体的质量=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应的刻度值。
(6)收:称完后,把被测物体取下,用镊子把砝码放回砝码盒。
4、判断空、实心球的方法(以铁球为例)
(1)比较密度法
具体做法是:根据题中已知条件,求出球的密度。ρ球=m球/V球,若ρ球=ρ铁,则该球是实心;若ρ球<ρ铁,则该球是空心。
(2)比较体积法
具体做法是:先算出与球同质量的实心铁球的体积,V铁=m球/ρ铁。若V球=V铁,则该球是实心;若V球>V铁,则该球是空心。
(3)比较质量法:
具体做法是:先算出与球同体积的实心铁球的质量,m铁=ρ铁×V球,若m铁=m球,则该球是实心;若m铁>m球,则该球是空心。
5、利用天平和容器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法
(1)用天平测出空容器的质m1。
(2)用天平测出容器装满水后的总质量m2。
(3)将容器中的水全部倒出,装满待测液体,并用天平测出容器与待测液体的总质量m3。
(4)则待测液体的密度ρ液=m液/V容=(m3-m1/m2-m1)ρ水。(V容=m2-m1/ρ水)。
6、两种物质混合后的平均密度的计算公式是:ρ混=m混/V混=m1+m2/(V1+V2)。
7、在求混合物质的含量问题时:必须把握m总=m1+m2和V总=V1+V2,列方程来解。
8、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技巧
(1)选定一个参照物。
(2)观察比较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有无发生变化。
(3)若位置发生了变化,则说明物体相对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说明物体相对与参照物是静止的。
9、换算单位的技巧
(1)大单位化小单位时,用原来的数值乘以它们的单位换算率。
(2)小单位化大单位时,用原来的数值除以它们的单位换算率。
10、平均速度的几种特殊求法
(1)以不同的速度经过两段相同的路程的平均速度V=2V1V2/(V1+V2);
(2)以不同的速度经过两段相同的时间的平均速度V=(V1+V2)/2
(3)过桥问题时,总路程=车长+桥长。即: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车长+桥长/总时间。
11、根据数值判断刻度尺的分度值的技巧
具体做法是:数值后面的单位代表小数点前面那一位数的单位,从小数点后开始退,退到数值的倒数第二位,倒数第二位是什么位,该数值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什么。
12、惯性现象的解释步骤
(1)先看两物体原来处于何种运动状态。
(2)再看其中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另一个物体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4)所以出现了什么情况。
如:拍打衣服上的灰尘:衣服与灰尘原来处于静止状态,用手拍打衣服后,衣服由静止变为运动,而灰尘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灰尘就从衣服中分离出来了。
13、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区分的技巧
关键看:两个力是作用在几个物体上了。相互作用力的两个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平衡力的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了。
14、弹簧测力计在所用过程中应注意:
(1)测力计受力静止时,它的两端都受到力的作用,但测力计示数只表示其中一个力的大小。
(2)弹簧的伸长是各个部分都在伸长,若弹簧断了,去掉断的部分,剩余部分受到同样大小的力伸长的长度比原来的要短,因此测量值偏小。
(3)把测力计倒过来使用,测力计的示数表示的是物体的重力与测力计重力的和,物体的重力=测力计的示数-测力计的自身重力。
15、判断液面升降的技巧
情况一、从水中把物体捞到船上时有以下特点:
(1)若ρ物>ρ水时:则水面上升。
(2)若ρ物<ρ水或ρ物=ρ水时:则水面不变。
情况二、从船上把物体扔到水里时有以下特点:
(1)若ρ物>ρ水时:则水面下降。
(2)若ρ物<ρ水或ρ物=ρ水时:则水面不变。
情况三、一块冰浮在液面上,当冰全部融化后,液面变化有以下特点:
(1)若ρ物>ρ液时:则液面上升。
(2)若ρ物=ρ液时:则液面不变。
(3)若ρ物<ρ液时:则液面下降。
16、判断物体具有那种能的技巧
(1)判断物体是否具有动能,关键看物体是否在运动。
(2)判断物体是否具有重力势能,关键看物体相对与参考面是否有高度。
(3)判断物体是否具有弹性势能,关键看物体有没有发生弹性形变。
17、月球上的特点:
(1)无大气;
(2)无磁场;
(3)弱重力;
(4)昼夜温差大。
18、在太空和月球上不能做的事有:
(1)指南针不能使用;
(2)不能利用降落伞进行降落;
(3)内燃机不能工作;
(4)不能看到流星;
(5)人不能面对面直接交谈。
19、在月球上会发生的事有:
(1)可以用天平称物体质量;
(2)人可以举起比自己重的物体;
(3)人可以在上面用笔写字;
(4)在月球上的机器不需要进行防腐、防锈处理;
(5)在上面看天空是黑色的。
20、宇航服具有的特点:
(1)供氧;(2)耐压;(3)密闭;(4)保暖;(5)抗射线。
21、为什么火箭用液氢做燃料?
(1)氢的热值高;
(2)燃烧后生成物是水,无污染;
(3)液态氢便于储存和运输,可以节约空间,以便于储存更多的燃料。
22、火箭的整流罩应具备的特点:
(1)熔点高;(2)隔热性能好。
(本文文字、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往期推荐
规范办学 诚信办学 | 合肥学大教育荣获2020年合肥市民办教育协会先进集体称号
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 | 合肥学大教育支部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议
以党建促发展 | 合肥学大教育党支部积极开展基层党组织交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