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

合肥名思教育
2020-6-29 18:16:57 文/齐浩然 图/贺璐瑶
历史今日大事记:
1、《时报》创刊
1904年6月12日,《时报》在上海创刊。创办人狄楚青,总主笔罗普,编撰人陈冷、雷奋、包天笑、戈公振等,日出2大张。
该报得康有为、梁启超资助,主张君主立宪,提倡发展民族工商业,为康、梁在国内的喉舌。《时报》最有影响的是对报刊业务的改革,重视新闻、言论,紧密配合时事要闻,专辟《时评》栏。该报首创“对开报纸,分为4版,段印刷”的现代型版式;继又改进标题、字体、圈点符号等编排形式。后又注重新闻图片宣传,常用复色套版印刷,更使版面显醒多彩。
2、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3年6月12-20日,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二七”大罢工失败以后,血的教训使党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因而加速了联合孙中山的工作。但对于应否参加国民党,如何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党内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分歧。为了统一全党的思想,促进国共合作的实现,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三次代表大会,集中讨论了建立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问题。
大会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资格加入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以建立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大会关于实行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政策,是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则和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的,是基本上正确的。它对于加速中国革命步伐,促进反封建的人民大革命高潮的到来,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大会着重反对的是张国焘“左”倾关门主义倾向,而对马林、陈独秀的右倾观点批判不够,对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和作用估计不足,这是大会的主要缺点。
3、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立
享誉中外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立于1952年6月12日,著名戏剧家曹禺是第一任院长,老一辈艺术家为北京人艺奠定了特有的戏剧风格。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剧院以演出郭沫若、老舍、曹禺、田汉的剧作而闻名全国,代表剧目有《虎符》、《蔡文姬》、《龙须沟》、《茶馆》、《雷雨》、《日出》等;改革开放以来,剧院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开拓和发展;北京人艺还上演了外国经典剧目《推销员之死》、《哈姆雷特》等,并开创了中国话剧走出国门的先河,1980年起话剧《茶馆》先后出访了多个国家获得巨大成功。同时,半个世纪以来,北京人艺还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为中国的话剧艺术事业作出了可喜的贡献。
4、郭沫若逝世
郭沫若(1892一1978),男,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
1914年,郭沫若留学日本。1921年,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1926年7月,投笔从戎,随国民革命军北伐,历任北伐军总政治部宣传科长,副主任。1949年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会主席。1978年6月12日,郭沫若因病去世,终年8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