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2017安徽高考成绩预计6月23日公布,这10条考前建议对考生有帮助!

合肥惜川教育
2020-3-26 07:38:35 文/裴晶 图/邓鸿煊
据悉,今年我省高考报名考生49.9万人,较去年减少1.09万人,减少幅度为2.13%,考生人数基本保持稳定。其中,我市考生6.08万人,占14.44%。
今年我省体育专业课考试中首次使用基于指纹识别的身份验证系统,防作弊效果明显。今年还将推进录取批次改革,合并原普通文理科本科第二批次和第三批次为一个批次,合并后的普通文理科本科仅设置第一批次和第二批次两个批次,本科第二批次将设置10个平行志愿,为考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进一步提高考生志愿满足率和高校计划完成率。
按照计划,6月7日,高考首日考试结束后,合肥市及周边地区的高考试卷答题卡将运抵省考试院,网评扫描随即启动,集中评卷到6月21日前后结束,预计6月23日划定分数线并公布考生成绩,前后持续近20天时间。
网评结束后,随即展开考生志愿填报和招生录取工作,时间为6月26日至8月13日,预计8月中旬结束,前后持续近50天。
这10条考前建议对考生有帮助
1、制订计划,强化落实
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时候可以参考老师的意见,制订具体的、对自己而言针对性强的计划。我们的计划涉及目标、学科、复习内容、形式和时间安排等要素。
2、回归教材,重温基础
高考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高考试题具有“重基础、重应用、重生活”的特点。
学现阶段需要在以往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回归教材、重温基础是有效的策略。
3、问题导向,精准备考
考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每次大型考试成绩学科的排名,明确自己相对薄弱的学科并分析确定具体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精准备考,是高效的复习备考策略。
4、保持节奏,有效训练
每天保持适度的训练,维持相对稳定的训练节奏。考生要认识到此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配合,保持实战状态。切勿因为考试来临,只看不算,只读不写。
同时,考生要熟悉高考应考的各项流程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在最后阶段的模拟应试中,按实战要求熟练操作规定动作,准确把控各科答题节奏,从容应对各种情况,避免高考考场出现不必要的紧张和失误。
5、及时归纳,强化记忆
考生要通过整理练习材料、摘抄笔记,有时可以把有价值的内容剪贴到笔记本上,及时归纳每天练习中的重要问题和收获。
考生还应该自主归纳某一个章节或者知识点的内容,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明确记忆的内容和必备的能力,进行强化记忆。
6、调适心态,调整状态
中等强度的动机、平和的心态是成功的关键。放下分数目标,将注意力集中在每一个具体问题的解决上、每一个环节的落实上,就会消除因过分考虑结果而出现的焦虑或紧张,以坦然的心态走向考场,正常发挥。
不要指望高考的时候会超水平发挥,能够正常发挥就够了。心态和状态非常重要,考生要有管理自己情绪、调整自己状态的能力。
7、适度运动,保持活力
越是临近高考,心理负担越重,学习效率越容易下降,甚至身体抵抗力严重下降。最简单、最有效的运动方式是跑步,运动量不能太大、消耗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也不能太小、不流汗,达不到放松身心的目的。
8、适度倾诉,寻求指导
考前适度交流和倾诉非常有效。交流的对象包括老师、同学和父母等。交流的话题包括心理问题、情感问题、答题技巧、备考策略、具体学科问题等。
交流或倾诉可以帮助考生解决自己在生活、复习、备考、情绪、情感上的问题,大家要相互鼓励、相互提示,传播正能量,营造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备考氛围。
9、合理饮食,生活规律
考前切忌因希望增加营养而刻意改变平日饮食习惯,或为保持头脑清醒而大量饮用咖啡类饮品,更不主张开夜车导致次日精神不济。
科学备考的建议是:保持一贯饮食特点,以清淡可口为宜。少辛辣、忌生冷,保证脾胃肠道健康。另外遵照平常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按高考考试时间要求逐渐调整好生物钟。
10、先易后难,规范答题
“先易后难”是最基本的答题技巧。高考试题的难易存在一个坡度,每一个大题中的各小题也存在一定的坡度。答题的规范包括书写、表述等方面的要求。考生要熟悉各科的“评分标准”,要熟悉高考应考的各项流程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谁的青春不迷茫,谁的高考不辛劳!
即将迎来高考的孩纸们但愿你们怀一颗平常心,
考出好成绩噢!加油啦~~~
长按指纹关注:安徽高中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