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汇总 | 道法:九上1-2单元知识点精编

中考学一学
2022-9-17 14:38:46 文/苏智源
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
1.改革开放的作用
(1) 使我国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2) 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
(3) 使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四个尊重)
2.改革开放的意义
(1)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3)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4)改革开放激发了人民的创造性,解放社会生产力,使人民幸福。
3.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1)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3) 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4)过去40年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
(5)改革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4.共享发展成果的原因
(1)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是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的标准。
(2)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
(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4)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5.中国腾飞的表现
(1)政治:港澳台回归
(2)经济:中国是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
(3)科技、教育、文化都取得显著发展。
(4)民生:就业扩大,人民收入增长,家庭财产增加,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扶贫工作取得系列成就。
(5)世界: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6.中国腾飞的原因
(1)政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实行了改革开放。
(2)经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3)文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文化发展道路,坚持文化自信
(4)人民: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新发展理念。
7.为什么要扶贫
(1)有利于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有利于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3)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4)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
(5)有利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新发展理念。
8.如何正确认识创新
(1)生活处处有创新。
(2)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3)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有成就感。
(4)生活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
(5)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9.为什么要重视创新发展(创新的重要意义)
(1)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2)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3)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4)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
(5) 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10.我国目前的科技发展现状
(1)成就: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2)不足:从整体上看,我国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11.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
(1)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2)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大力发展教育。
(3)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主创新。
(4)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平台和法治环境。
12.如何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
(1)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2)注重实践,养成勤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
(3)敢于质疑,树立敢为人先的知识。
(4)多做小发明,小创作等活动。
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
1.社会主义民主
(1)特点: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
(2)本质特征:人民当家作主
(3)形式:选举民主、协商民主
(4)特有形式和独有优势:协商民主
(5)真谛: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
(6)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自治制度。
(7)目的: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2.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主的意义
(1) 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 有利于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
3.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形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
4.公民应如何参与民主生活
(1)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
(2)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
(3)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5.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题目是“为什么”+“法”时,即答以下几点)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1)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2)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3)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
(4)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
6.如何建设法治中国(题目是“怎么做”+“法”时,即答以下几点)
(1)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十六字方针)。
(2)加强法治宣传,在全社会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氛围(宣传)。
(3)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4)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积极参与,献言献策,主动监督。
(5)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民主化。
(6)实行良法之治和善治。
(7)防止政府工作人员权力滥用,维护人民权力(防滥维权)。
(8)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题目问“为什么要民主监督?为什么要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与民主决策的重要性)”时也答以上几点——但需加上“有利于”)
7.依法行政的内涵
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禁止皆可为。
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8.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1)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2)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3)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4)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9.青少年应如何加强法治建设
(1)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2)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3)要勇于并善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
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若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
扫描识别
联系我们,在线下单
添加微信咨询详情,请扫码
进初中古诗文教师交流群,请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