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陶瓷学院科技艺术学院2013年招生简章

江西美术招生简章
2013-10-22 10:40:04 文/赵阳
你了解独立学院吗?
独立学院是国家为发展高等教育,
充分发挥各品牌学校的优质资源,
由各大学申办、按新机制运行的第三批录取的本科院校。
首批成立、央视教育台《高校气象》栏目中**展示的独立学院
--景德镇陶瓷学院科技艺术学院为你敞开大门。
梦想放飞,从这里开始!
名城名校
世界闻名的瓷都——中国景德镇,属江西省直辖市,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和国家甲类对外开放城市,位于江西东北部,毗邻黄山、庐山、婺源、三清山等国际著名旅游景区,交通便利,有通往全国各大城市航班、列车及高速客车。景德镇游资源丰富、独具优势,包括陶瓷文化、人文景观、生态环境等,尤以陶瓷资源独具优势。1997年,景德镇曾被国家旅游局等单位推介为97’中国旅游年全国35个王牌景点之一。2006年3月,在以“中华之行、魅力之旅”为口号的“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的评选活动中,景德镇就是其中的被选城市。2007年,景德镇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卫生城市,江西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等称号。景德镇生产陶瓷的历史长达两千多年,自宋代开始,便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独领风骚,积淀了浓郁的陶瓷文化底蕴,成为人类文明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景德镇陶瓷学院成立于1958年,其前身为1910年的中国陶业学堂,是中国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所以陶瓷为特色的名牌学校。景德镇陶瓷学院科技艺术学院是由景德镇陶瓷学院申办的,经教育部批准按新机制运行的全日制本科(三本)独立学院,国标代码为:13435。
学院依托景德镇陶瓷学院优质资源办学,学院环境优美、艺术气氛浓郁、设施齐全、现代风格的建筑群与绿树成荫、山水环抱的自然风光相映成趣,构筑了求知治学的佳境。学院现设有美术、工程、法商、外语四个教学系,25个专业,其中产品设计、雕塑、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等12个为特色品牌专业。师资力量以景德镇陶瓷学院骨干教师为主,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57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有7人、硕士学位的有142人、中国工艺美术师和中国陶瓷艺术大师3人,同时聘请了一批高学历、高职称的学者和专家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作兼职教师。校区拥有全国唯一的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全国日用陶瓷检测中心及国家建筑陶瓷检测中心等科研机构,以及《中国陶瓷》、《陶瓷学报》、《中国陶瓷工业》和《中国陶艺》等学术刊物机构。学院建有图书馆,藏书48.7万册(含电子图书);建有功能齐全的现代化语音教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中心、实验室;建有能容纳6000多人的学生宿舍,餐厅等生活设施和全塑胶标准运动场、多功能体育训练馆、室内游泳馆、篮球场、网球场、排球场等体育设施。
品牌专业介绍
(一)产品设计(陶瓷艺术设计、陶艺、工业设计)
陶瓷艺术设计
本专业以日用陶瓷设计、陶瓷绘画、建筑与卫浴陶瓷设计为根本,旨在培养有扎实陶瓷绘画基本功和创新能力并能独立完成日用、建筑、卫浴陶瓷设计和具备熟练掌握陶瓷工艺专业技能和陶瓷文化艺术修养并能熟练掌握计算机设计的实用型、应用型的专门人才。
陶艺
通过学习陶瓷艺术的基本知识,培养能掌握陶艺造型的技巧和陶瓷工艺与材料的运用,能结合现代设计观念独立进行现代陶艺创作,同时具备从事陶瓷艺术教育、陶瓷艺术创作开发,能系统完整地掌握陶艺专业知识,并具有较强专业技能、计算机设计能力和较高专业修养的人才
工业设计
培养具备工业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设计部门、教学、科研单位从事工业产品造型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以及教学、科研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生主要学习工业设计的基础理论与知识,具有应用造型设计原理和法则处理各种产品的造型与色彩、产品与环境及市场的关系。
(二)雕塑(工艺雕塑、环境雕塑)
环境雕塑
本专业以重视公共及人居环境为根本,创造宜人环境为主旨。它主要包括景观雕塑艺术,公共设施艺术,城市雕塑设计,结合本地陶瓷资源优势发展室内外装饰雕塑设计等,强调环境因素的艺术设计,最大可能地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从事环境雕塑设计的高级人才。
工艺雕塑
本专业以研究传统雕塑理论和工艺雕塑技法为主要教学方法,它主要包括:现代礼品雕塑设计,陶瓷雕塑创作以及其它材料运用。旨在培养具有一定的雕塑基础,能独立设计和完成礼品雕塑、陶瓷雕塑等的创作以及模具的制作等工艺过程的专业人才。
(三)动画
培养具有动画设计创作、教育、研究、设计、生产和策划等方面能力的高层次专业人才,能在各类动画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动画设计、影视片头、广告创作、游戏美工、教学科研和管理方面的工作。
(四)视觉传达
培养能在专业设计机构、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等从事市场研究、传媒研究、视觉表现研究、媒体策略、广告设计、品牌推广、包装、书籍设计和企业形象设计及展示设计等视觉设计、策划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五)环境设计
培养各类民用建筑的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景观设计的高级专门人才。学习美术设计的基础理论,接受环境艺术方面的系统训练,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能理解和掌握室内外环境设计对生态平衡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六)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本专业培养具备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知识,能在无机非金属材料结构研究与分析、材料的制备、材料成型与加工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七)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本专业培养具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营销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八)自动化
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与仪表、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在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管理与决策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科技开发及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九)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本专业培养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工矿企业、科研院所、文化教育、技术管理等单位或部门从事计算机教学、研究和应用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十)能源与动力工程
本专业培养具备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综合素质,能在相关领域从事能源与动力工程和其它新型动力设备的设计、制造、管理、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十一)英语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语言基本技能,以及熟练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能够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单位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英语人才。
(十二)日语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日语语言基础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法律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日语人才。
(十三)国际经济与贸易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较系统地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具备扎实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外语听、说、读、写能力,精通国际贸易理论及从事国际贸易业务的基本技能,熟悉现行的国际贸易规则、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基础厚实、知识面宽,能在工商企业从事对外贸易业务及在政府机构事业单位从事经贸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十四)电子商务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求,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既掌握经济管理基本原理,又能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特别是电子商务技术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可面向工商企业、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从事商务应用、技术开发及相关的管理工作。
(十五)财务管理
本专业主要培养能适应当代市场经济需要,通晓会计、审计和财务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实用技巧,能在各类工商企业、金融部门、行政事业单位从事会计业务、财务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十六)法学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法学知识,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查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高
级专门人才。
(十七)市场营销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具备市场营销、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系统掌握经济管理基础理论,通晓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具有较强的市场开拓、营销方案策划、营销管理决策能力,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市场营销与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十八)体育教育(师范类)
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教育与体育教育学科基础理论知识,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在各级各类学校从事体育教育、课外运动训练与竞赛工作、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特色办学
1、加强国际合作,拓宽学生视野。
我院先后与美国、韩国,日本、挪威等国家的著名大学建立了良好的校际合作关系,每年不定期选拔人才交换培养深造,为拓宽学生视野创造了优越条件。
2、实行基地办学,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我院基于培养应用型、技能型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先后与全国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建立了一批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3、学院积极探索与企业进行"订单式培养",增强学生就业能力。
学院积极探索与企业进行"订单式培养",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提供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并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学院和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结合岗位需求组织教学,同时学生在校期间,企业每年提供一定的助学金,学生毕业后到企业直接上岗工作。
4、学院实施“辅修/双学位专业”培养模式,拓宽学生就业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