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广东美术专业
2017-8-15 22:46:43 文/叶浩宇 图/许静怡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报考一所学校的专业,大家都会提前对该专业进行一番了解,比如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培养目标以及就业方向等等。本站小编了解到很多同学以及家长对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感兴趣,在这里,我们特别为大家搜集整理了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以供大家参考!
那么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内容有哪些呢?随小编来看一看吧: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内容:本专业培养具备材料科学较宽的基础知识和材料工程必要的应用技术,基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方法,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注意:以上为大家提供的内容来源于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招生信息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手机添加微信公众号:艺考查查(yikaochacha),了解热门大学专业的权威解读、主要就业领域以及前景如何!
★想知道更多关于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的信息?别急,这就为你提供关于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最全的简介概况:
吉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重点综合性大学,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军事学、艺术学等全部13大学科门类;有本科专业12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30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4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2个;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覆盖17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学校师资力量雄厚,荟萃了一大批学识渊博、治学严谨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24人( 双聘15人)。
吉林大学珠海校区是吉林大学在珠江三角洲设立的战略窗口。2002年1月13日吉林大学与珠海市人民政府签订《珠海市人民政府 吉林大学合作建设吉林大学珠海校区协议书》。吉林大学珠海校区占地5,000亩,现有吉林大学研究生院珠海分院、吉林大学南方研究院、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珠海分实验室、国家地球物理探测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珠海分中心、符号计算与知识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珠海分实验室、吉林大学海洋油气资源研究中心、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南方基地、吉林大学粤港澳台区域合作与发展研究中心和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等9个教学、科研和管理机构。已经形成从学士、硕士到博士培养的完整高等教育教学体系、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完整高等学校功能体系。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以下简称学校)是经教育部2004年5月18日批准成立,现由吉林大学与珠海市华政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在吉林大学珠海校区合作建设的独立学院。学校现设13个系、2个二级学院、3个教学中心,现设有47个本科专业,全日制普通本科在校生27532名。
顾问委员会
学校特邀一批著名高等教育专家、科学家成立了“吉林大学珠海学院顾问委员会”,指导学校的发展战略、改革大计、品牌建设等重大问题。为建设一流独立学院的发展战略目标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使学校能在激烈的办学竞争中抢得发展先机,占领发展制高点。
师资队伍
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队伍水平不断提升。学校以“三个层次”师资骨干队伍建设为核心,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可持续发展,实现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突破,全力建设一支中青年学科(术)带头人、专业骨干和教学科研并重型教师组成的师资骨干力量,满足学校内涵建设发展的需要。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广东省领军人才等一批高层次人才受聘为我校特聘教授。学校给予“三个层次”师资骨干特殊政策,鼓励和支持他们多出高水平成果。学校还制定了《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教职工培训进修管理办法》、《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百人工程”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实施办法》等政策性文件,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到目前为止,已有31名教师入选“三个层次”师资骨干队伍建设计划,8批197名青年教师列入“百人工程”培养计划,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80人,多名教师到实际部门挂职锻炼。学校还为了扩大教师视野,了解国外、境外教育现状,每年都派教师出国(境)考察和访问。与此同时,我们还针对实际需要,聘请了一些外籍专家来校任教。
学校还经常开展观摩教学,组成学科群选报课题,形成教学梯队,组织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形成了相互学习、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2014年1月,学校荣获第一批广东省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奖励项目150万资金资助。2015年7月,4名教师被聘为首批“珠海特聘学者”。
办学定位
学校遵循“十一五确保质量形成规模、十二五优化结构提升质量”的发展思路,确立“综合性、应用型、开放式、强特色、居一流”的办学定位。
学科专业
学科涵盖经济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法学、艺术学等八大学科门类,47个本科专业。
教学工作
培养具有优秀思想品格、良好人文修养、扎实理论功底、熟练专业技能、积极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鼓励毕业生考取境内外研究生继续深造。
学校各学科由本院教授、外校教授和实际部门专家共同组成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查专业培养方案、创建实习和就业基地。在此基础上学校成立了院级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各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过程、实践教学和教学改革方案给予指导。同时,负责审核全校公选课。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上,针对不同专业实际情况对大四学年的培养实行分类指导,充分体现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实现人才培养效益最大化。进一步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凝炼办学特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学校采取各种措施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积极构建以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有利于学科交叉与融合的课程体系;加强双语课程建设及平台课建设;同时深入开展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在已建的校级精品课程基础上,提高标准,建设省级精品开放课程,实行课程资源公开和共享。学校每年投入教改专项经费400万元。
学校坚持培养应用型人才,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从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习基地建设、实习指导等各方面加强实践教学。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产学研合作,倡导 “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就业”一条龙式的培养方式。从教务处到各基层教学单位都指派专人负责产学研基地建设。在学生实习期间,学校要求指导教师深入实习基地,了解学生实习中的各种问题,实地指导,保障实习的工作质量。在基础建设和经费投入上积极支持实践教学,2008年先后投入使用了建筑面积达3.3万平方米的综合实验楼和机电实训楼;建起了化学、物理、电子、计算机、工商、艺术等各种实验室171间,有效地保障了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以建筑面积达5 千平方米的机电实训楼为例,内有液压与气动、测控技术、数控加工、汽车构造等10个实验室,拥有加工中心、数控铣、数控车、线切割、汽车底盘架等大批先进实训设备。
学校通过有关规章制度和教学管理系统平台,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平台,采取自由听课与推荐观摩教学课相结合、教学管理人员听课与教师听课相结合、师生座谈会与学生网上评教相结合、督学查课与学生信息员查课相结合、定期集中检查与全程随机抽查相结合等多种措施和手段,不断改进原有质量监控体系,形成长效监控机制,使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日益完善。建立并不断完善教学激励机制,制订了精品课建设、优秀教学成果评比、青年教师教学大赛、特色专业建设、重点专业建设等办法,并已实施。
学校十分重视教学管理队伍和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建设。由教务处和各教学单位教学秘书组成了教学管理队伍,定期开展教学工作的业务培训和经验交流。近年来,陆续结合本院实际,在质量工程、学籍管理、命题规范、阅卷要求、成绩登录、毕业论文指导等各个方面,建立和完善了适合本院需要的规章、制度、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