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研究生毕业资格审查时间安排

天津考研动态
2011/9/21
各院(系、所):
本学期研究生毕业答辩工作正在进行,毕业资格审查工作即将开始。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已超过学校规定学习年限的硕士、博士毕业生,需出具研究生院同意延期的证明方可进行毕业资格审查。
提前毕业的研究生也需出具研究生院同意的证明方可进行毕业资格审查。
二、请在规定时间按要求交齐本次毕业研究生成绩单,否则不能审查毕业资格。
三、毕业资格审查时间安排
本次研究生毕业资格审查时间为12月12日―12月16日。
单 位 |
时 间 |
物理学院、泰达应用物理、生科院、泰达生物技术、药学院 |
12月12日(周一)上午 |
数学院、数学所、组合数学中心、医学院、经发院 |
12月12日(周一)下午 |
汉院、日本研究院、软件学院、法学院、法硕 |
12月13日(周二)上午 |
信息科学学院、环科学院、高教所 |
12月13日(周二)下午 |
外语学院、化学院 |
12月14日(周三)上午 |
马列学院、文学院、政府学院 |
12月14日(周三)下午 |
历史学院、哲学系、金融发展研究院 |
12月15日(周四)上午 |
经济学院 |
12月15日(周四)下午 |
商学院、MBA |
12月16日(周五)上午 |
(每日上午 8:30--11:30 下午 2:30--5:30)
由于今年毕业生人数较多,安排毕业资格审查时间较紧凑,请各单位按上述时间进行毕业资格审查。此项工作很重要,务必请各单位管理干部来我办进行此项工作,只派学生来的将不予审查(毕业研究生较多的单位可多来人,以便尽快完成审查工作)。
四、毕业资格审查材料
凡从研究生院网站下载的相关表格,请用A4 纸打印。所有表格中凡需要签名的地方,必须手写签名,打印姓名无效。学生成绩单(卡)中“学习起止年月”应为“XXXX年X月-2011年12月”(如果系统不能正确打印“学习起止年月”一栏,请用手写正确的学习起止年月)。
㈠ 毕业生名单
1、请将本学期毕业硕士生、博士生(必须是已经通过答辩的)名单分别填入下列表格(见附表一、附表二)。表格填写要求请见表格底部。
2、请将上述表格的电子版于12月1日前发至信箱“ jhjia @nankai.edu.cn”
3、毕业资格审查材料请按上述表格名单顺序排列。
㈡ 硕士生毕业资格审查,由各学院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自审,培养办公室抽查。硕士生毕业资格审查需要以下五种材料(请按下列顺序左侧装订成册):
1、按硕士生个人学习计划审核《南开大学研究生学习成绩表》(或《成绩卡片》),在符合相关规定并准确无误的情况下由计算机管理系统使用A4纸打印一份,由成绩管理员签字并加盖公章。使用成绩卡片的,须将成绩卡片用A4纸双面复印,并加盖公章。
2、《南开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教学实习报告书》(A4纸)原件。(对教学实习未作安排的学院不用此表)
3、《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评阅意见表》(A4纸正反面)原件(聘请二位副教授及以上或相当职称的同行专家进行书面评阅,评阅意见必须有是否达到硕士论文水平等结论性语言,评阅人签名须手写)。
4、《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答辩记录》(A4纸正反面)原件。
5、《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答辩及毕业资格审核表》(A4纸正反面)原件,“学校对该生毕业的意见”一栏需填写“同意毕业”字样(或使用蓝色“同意毕业”章)并按规定的毕业资格审查时间填上日期,并加盖单位公章。(务必原件!导师及答辩主席签名须手写!)答辩委员会决议栏如果用打印剪贴,剪贴纸上必须有主席手写签名。
㈢ 博士生毕业资格审查需要以下五种材料(请按下列顺序左侧装订成册):
1、按博士生个人培养计划审核《南开大学研究生学习成绩表》(或《成绩卡片》),在符合相关规定并准确无误的情况下由计算机管理系统使用A4纸打印一份,由成绩管理员签字并加盖公章。使用成绩卡片的,须将成绩卡片用A4纸双面复印,并加盖公章。
2、《南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自评表》(A4纸正反面)原件。
3、《南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评阅书》原件。
4、《南开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答辩记录》(A4纸正反面)原件。
5、《南开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答辩及毕业资格审核表》(A4纸正反面)原件,“学校对该生毕业的意见”一栏需填写“同意毕业”字样(或使用蓝色“同意毕业”章)并按规定的毕业资格审查时间填上日期)。答辩委员会决议栏如果用打印剪贴,剪贴纸上必须有主席手写签名。
博士毕业资格审查前,务必请各单位逐一审核所交材料内容是否符合学校相关规定(如培养指导小组成员、论文评阅人的资格要求、答辩委员会人员的组成要求及手写签名等)。
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
2011.9.13
【1】 【2】
更多南开大学研究生院信息点击查看专题页面:南开大学研究生院
/kaoyan/Special/nank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