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浙江大学三位一体面试题涉及结婚和航母

浙江高考最新信息
2014/4/21
看起来很生活 其实紧扣专业
作为部属院校,浙江大学今年首次参加了浙江省高考改革试点的“三位一体”招生,即能不能进入浙大学习,就看学生按一定比例折合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大学的面试成绩与高考成绩总和。
浙江大学在这次招生中,打破了高考招生时的大类招生模式,而是拿出了政治学与行政学、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等17个专业,按专业计划招生100人。有资格报考的学生,均需要有之前浙江大学自主招生(即“华约”)的有效笔试成绩。
浙江大学招生处处长吴敏介绍,从报考人数看,还是有冷热之分,如临床医学(五年制)、测控技术与仪器等专业报考人数就较多。
这次的面试内容是由学生报考的专业所决定,面试官都是专业领域里的专家级人物。他们出的考题,看上去都挺有意思挺生活化的,实际上却是在考查学生的专业倾向和是不是具备专业培养潜质。
面试海洋专业
频遇地球相关问题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是这次浙大“三位一体”招生中的一个专业,20多人竞争10个计划招生数,竞争并不激烈。
本以为面试题与专业有关就会无惊无喜,所以,从一组考生那里听到“三峡大坝建设有什么利弊”时,觉得考题也就这样了。不过,考生后面回忆的题目,却着实让人意外。
“有一道题是说,有一根刚好绕赤道一周的绳子,如果把它的长度增加4米,再沿着赤道绕,当中产生的缝隙,能让一只兔子钻过吗?”来自宁波效实中学的小郑说,答题时,同组考生的答案也是不一样的。
一名姓应的考生说,计算出来缝隙是0.63,理论上说是可以钻过去的。可是,小郑说,问题里有“陷阱”,比如说,这只兔子有多大,四只脚着地还是两只脚着地,这些都将决定兔子能否钻过缝隙。
听着他们的讨论,有记者嘀咕了一句,你们考的专业不是与海洋相关的吗,这个题明显是与地球相关,偏题了吧?小郑笑着反驳:“海洋不就是地球的一部分吗?当然得了解大环境了,面试题目并不难。”
淳安中学的小柴说,题目是不难的,但是有点出乎意料,挺有意思的。
没有准确答案
有些题考的就是思维能力
在外行人眼中可能很奇葩的考题,考生却觉得还好。这样的差距,正常吗?
浙江大学海洋学院副院长陈丽说,太正常了。面试题目很灵活,不是考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水平好不好,而是考他们对社会关不关注、对常识了不了解。
“今天表现欠佳的学生,基本上都是不会利用已学的知识。”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教授冷建生,作为考官之一,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学专业就是要把基础知识用于社会生活中,有时候还需要一个奇思妙想。他说,早上有一个考生令他印象深刻。“问他,鲛龙号下沉时,如果你在现场,如何保证自身安全?学生说,吃饱了就睡觉。这其实是答非所问,但他的想法就很好,把时间利用起来了,也在一群考生中脱颖而出。我们就需要这种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陈丽说,学生对考题的难易程度反应,其实就能说明学生在这方面有没有兴趣了。“有兴趣的学生,对课本书里的知识肯定不满足,还会查资料、看新闻分析等来满足自己的兴趣。”
海洋学院的面试现场。
●延伸新闻
下个月浙大会出书
教授带着学生逛专业
浙江大学实行大类招生已有多年,但在“三位一体”招生中却实行专业招生。浙江大学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陆国栋说,专业是特定课程+特定环节,对特定对象进行培养的过程。除医学、法学等专业限制了就业方向,实际上更多专业是不定工种的。
但家长与考生往往根据就业方向来挑专业,有时并不了解专业本身。“我们最近在编写一本《教授带你逛专业》,会介绍120多个专业。”陆国栋说,预计下个月完成出版。
牵头负责编书的金老师介绍,书中的专业介绍会以问答的形式,通过教授介绍、毕业生亲历等,着重让学生与家长了解专业、对照专业要求看自己是否适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