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考作文|2023高考作文写作训练注意事项

上海高考作文
2023/5/19
近日,各省市发布了关于2023年高等院校招生工作规定的相关公告,公布了关于今年高考的相关政策及高考的具体时间安排,距离2023年高考考生参加高考近在咫尺,那么作为高考语文试卷中分值较大的模块,作文写作训练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2023年高考作文写作训练注意事项
距离高考近在咫尺,想要在剩下的时间里大幅度提升作文分数比较困难,此时在写作训练中一定要注意以下问题:
1.熟悉命题要求:仔细阅读命题要求,了解题目所涉及的主题、角度和限制条件。
2.确定文章结构:根据题目要求和自己的思路,确定文章的结构,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三个部分。
3.做好素材准备:在写作之前,要充分准备素材,包括相关的事实数据、案例分析、引用名言等。
4.注意语言表达:在写作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流畅性和连贯性,避免出现语法错误和拼写错误。
5.突出主题思想:在文章中要突出主题思想,并通过合理的论证和举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6.注意篇幅控制:在考试中要注意篇幅控制,确保文章长度符合要求并且没有冗余内容。
7.寻求指导和反馈: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寻求老师或同学的指导和反馈,及时纠正不足之处,提高写作水平。
想要在写作过程中,能够兼顾到以上内容,最好是在练习过程中不断修正。为此,本站特为2023年上海高考考生整理了真题信息,以用作考生的练习资料。
2022年上海高考作文:发问与结论
小时候人们喜欢发问,长大后往往看重结论。对此,有人感到担忧,有人觉得正常,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1) 自拟题目;(2) 不少于800字。
题目解析:
本题体现出上海卷高考作文一贯的出题风格,意在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及写作能力。题干中,“小时候”与“长大后”,“喜欢发问”与“注重结论”是两组含义相对的词语。面对“从小时候到长大后,从爱提问到重结论”的现象,有的人“感到担忧”,有的人则“觉得正常”,这便让题干的论述点更聚焦在了“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是爱提问好,还是重结论好”这样的论题上。
细致思之,答案便不难得出了,“爱提问”是童真时代对世界的每一种好奇、兴致,是指引我们不断探索和前行的动力之一;“重结论”是成长路上人越来越成熟的标志之一,是人越来越懂得利用自然规律、创造成果的依据。一味只注重提问,便会偏废对结论的关注,削减了“提问”发起的意义;一味只注重结论,则会被固封于既有经验之中,丢失了探秘更广阔可能的机会。因此,最佳的结论是在成长过程中,“发问”与“重结论”都很重要,二者应当并举,不可偏废。
写作指导:
针对此试题,写议论文再合适不过。我们可以将论点明确为,“以发问之心,践结论之本”,或“仔细求证,大胆发问”等等,总之,能够阐述出自己对“发问”与“结论”之间关系看法的论述,言之成理,即可。 关于“发问”与“结论”之间的分点论述,我们能够想到的观点其实也有很多,如,“发问”可以指什么,如一种好奇心、探索心、严谨态度等;“结论”可以指什么,如一种务实态度、实践能力等;只有有结论的发问,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这正如牛顿之于万有引力的发现,居里夫人之于镭的发现;只有针对既有结论保持发问,才能促成更进一步的创新和突破。墨守成规地只重结果会让许多事务流于形式,只有不被例行公事消磨耐性,时时擦拭心尘,保有一份好奇之心,才能获得更多的乐趣。发问与结论应当更好地融合,不应只拘泥于其中一点,捆缚住自我成长发展的脚步和空间。 此外,我们也应当注意,这道作文题有的同学可能会写成“论述过程与结果的关系”,造成偏题错误。这是没有仔细审题导致,应须避免。
更多年份高考真题及解析指导>>高考作文
更多高考生所需资料:
>>>高考专栏:
2023届高考考生所需资料合集!
更新各省市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及高校最新动态,根据官网实时更新中~
省去考生收集信息的时间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