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衫达学院2012年招生章程

上海高考最新信息
2012/5/24
上海杉达学院
昂扬公益性办学精神
创办高水平民办大学
校训:勤奋、求是、开拓、创新
办学历程
·1992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部分教授发起创办杉达大学,现名为上海杉达学院。同年8月,经原上海市高等教育局批准筹建,并于同年秋季开始面向全国招生。
·1994年2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正式建校,是1952年院系调整以来全国第一所具有学历教育资格的全日制民办高校。
·200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置为本科普通高校,是上海市属第一所民办本科高校。
·2005年8月,经上海市学位委员会批准,增列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荣获中国社会组织“五A”单位、全国先进民间组织、连续四届荣获上海市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五任校长
第一任校长(1992-1997年):杨槱—中科院院士,现为上海杉达学院名誉校长。
第二任校长(1997-2000年):谢希德—中科院院士,2000年3月逝世。
第三任校长(2000-2004年):倪维斗—工程院院士,现为上海杉达学院名誉校长。
第四任校长(2004-2011年):袁济—教授,上海杉达学院主要创办人之一,现为上海杉达学院副董事长。
第五任校长(2011年起): 李进—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杉达学院校长。
办学理念
以诚信对待社会;
以严谨的教育管理取信于社会;
以较高的教育质量回报社会。
办学原则
坚持办学公益性,不以营利为目的,在学校存续期间,举办者、资助(捐赠)者都不要求个人回报,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占有学校财产;
坚持贯彻教育的公平性,不收取与入学挂钩的“建校费”、“赞助费” ;
坚持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校风建设放在首位。
办学方针
依靠社会办学;依靠同仁办学;依靠民主办学。
办学定位
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国际合作(交流)、留学生教育与合作培养研究生为拓展,专科教育与成人教育为辅的教学型、多科性、应用型、国际化的民办高校。
学校规模
学校现有上海、浙江嘉善两个校区,占地800余亩,建筑面积近27。
师资队伍
学校坚持突出人才强校战略,充分发挥教师在人才培养上的主导作用,将其作为立校之本,强校之基。为保证广大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育人环境,我校实行教师“坐班制”。目前拥有专任教师565人,其中副高级及以上职称占50.26%,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占57.53%;聘请兼职教师140人,其中副高级及以上职称占66.43%。长期以来,学校采取引进和培养并重的做法,注重结构优化和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层次和水平。根据学科专业建设的需要,明确政策大力引进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从2007年开始实施“筑巢引凤”工程,分别在上海和浙江嘉善两个校区内新建了8栋、共计258套教师公寓,落实引进人才的安居;积极调配和补充师资,确保教学中心地位,教授、副教授上课率达到95%以上,同
教学设施
学校紧密结合学科专业发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实验室建设,教学科研设备投入达上亿元。除建有满足基础教学要求的公共机房、语音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外,已建成各类专业实验室,包括胜祥商学院实践教学中心(模拟银行、模拟法庭、内外部流程、金融模拟等实验室),可满足国际金融、国际商务、市场营销、会计、法律等实践教学需要;管理学院电子商务、工程管理、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实验室;人文学院电子采编实验室、新闻传媒实验中心、产品与陶艺实验室、画室、专业设计室;外语学院教学演示厅;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嵌入式应用系统等专业实验室。学校图书馆总面积
办学特色
学校以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为特色。重视语言基础和综合运用教学,外语教学小班授课,每年聘请25名左右的外籍教师,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学校本科毕业生(日语、艺术类专业除外)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在95%以上,六级通过率为60%以上,达到全国重点高校的平均水平。学校加强基础教学、严格教学管理,在培养计划的设置和课程教学的组织中,突出课程知识结构的基础性原则、专业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原则、实践课程的行业背景原则、能力培养的面向基层原则、双语教学的国际视野原则,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复合知识结构、较好理论基础和综合应用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授业育人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凸显人才培养的鲜明特色,使学生既具有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又具有良好的人格和创新意识。针对民办大学学生的实际,注重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发挥党建工作的政治和组织优势,将党课作为公选课创新校级党校培训和活动形式,积极发挥学生党支部、学生公寓“党员工作站”、学生辅导员助理队伍在大学生教育及管理中的作用,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动适应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以及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以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个性发展,激发主动学习的热情,从2007级新生开始,积极而又稳步地推进学分制改革,在课程学习与专业选择方面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和选择权,允许优秀学生自主选择专业,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修读第二专业。在培养计划的设置和课程教学的组织中,突出课程知识结构的基础性原则、专业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原则、实践课程的行业背景原则、能力培养的面向基层原则、双语教学的国际视野原则,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复合知识结构、较好理论基础和综合应用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国际交流
学校坚持国际合作办学战略,加快国际合作与交流的进程。1996年以来,我校先后与30多个分布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日本等国家的大学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主要包括:英国赫尔大学、中央兰开夏大学、埃赛克斯大学、美国瑞德大学、加州州立大学洛山矶分校、索诺玛州立大学、内华达州立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宾夕法尼亚州克莱瑞恩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创价大学、京都外国语大学等高校和ESEC、 CIEE等教育机构。2002年,经上海市教委批准, 我校与美国新泽西州瑞德大学合作举办“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引进国外师资、教学方法、教学计划和教材,共同培养国际化专业人才。2008年,该项目被教育部和财政部批准为第三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同时也是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2002-2011年,已有八批202人赴美国瑞德大学学习,已获两校学士学位152人、同时获美方硕士学位120人,在读本科50人,在读硕士30人。此外,我校与美国美利坚大学、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合作建立的“全球教育项目”先后有33名毕业生赴英、美两国学习,并有26名学生在美、英两国继续深造,先后在英国诺丁汉大学、曼彻斯特等大学攻读硕士或者博士学位,有近20人已学成回国。2004年起,我校和英国赫尔大学的合作也正式启动,先后有20余名学生赴英国赫尔大学深造,另外有6名学生赴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深造。
录取原则
坚持贯彻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根据生源省份的投档规定、录取程序确定提档比例,远程网上录取;学校专业录取以考生所在省市的投档总分,按高低分排序,第一志愿以“志愿优先”的原则录取,其他志愿为平行志愿,按“分数优先”的原则录取;凡电子档案投到我校并服从专业志愿调剂的考生原则上都会被录取;单科要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原则上录取数学成绩90分及以上的考生,国际经济与贸易(中美合作办学)、语言类专业原则上录取外语成绩95分及以上的考生、护理专业上海生源原则上录取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成绩C等级及以上的考生。单科不以150分计的省,统一折算至150分计。实际录取过程中,根据生源情况适当调整上述专业录取单科要求;对未能按志愿进入专业且服从调剂的考生,专业调剂按考生高分到低分排序,调剂到未录取满的专业;对未能按志愿进入专业且不服从调剂的考生,将被退档处理,专业调剂和退档时不再征求考生意见。
收费标准
1、一般专业:本科—每生每学年14000元;专科—每生每学年12000元。
2、 艺术类专业:本科—每生每学年16000元;专科—每生每学年13000元。
3、 中外合作专业:每生每学年20000元。
4、 住宿费:每生每学年1800元。
资助政策
学校认真执行国家和本市相关学生资助规定,被本校录取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通过“绿色通道”申请入学,入学后可按规定申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上海市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岗位、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等。同时,学校还设立了上海杉达学院谢希德奖学金;智瑾奖学金、助学金和徐国炯奖学金、助学金,确保被本校录取的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颁发证书
修学期满,符合毕业要求,颁发上海杉达学院本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或专科毕业证书。
招生计划
2012年本科招生专业26个(含专业方向),招生计划2700人;专科招生专业7个(含专业方向),招生计划600人。各省市招生计划见下表,招生专业和个专业计划见《上海杉达学院2012年招生专业、招生计划和往年就业情况一览表》,各省市具体招生计划以省市招生部门颁布为准。具体学院介绍、系科介绍、专业介绍、培养目标、主要课程、师资力量、特色教育、硬件设施、校内外实践平台、教学成果、学生能够获得的技能证书、就业情况(就业行业、部门,就业典型和部分具体单位名称)、有关照片等,请点击学校网站→招生就业→阳光招生→查看专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