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2014高考招生体育尖子生加分测试项目及评分标准(5)

四川高考最新信息
2014/6/11
(一)专项素质
四米平行往返摸球台
1.测试方法:在四米距离用并步或滑步(采用交叉步移动无效)左右移动,同时单手触摸球台30次(手扶球台开始),记录所需的时间。
2.评分标准(表11-1)
表11-1 四米平行往返摸球台评分表
分值 |
成绩(秒) |
分值 |
成绩(秒) | ||
男 |
女 |
男 |
女 | ||
15 |
30"-30"9 |
35"-35"9 |
10 |
40"-40"9 |
45"-45"9 |
14.5 |
31"-31"9 |
36"-36"9 |
9.5 |
41"-41"9 |
46"-46"9 |
14 |
32"-32"9 |
37"-37"9 |
9.0 |
42"-42"9 |
47"-47"9 |
13.5 |
33"-33"9 |
38"-38"9 |
8.5 |
43"-43"9 |
48"-48"9 |
13 |
34"-34"9 |
39"-39"9 |
8.0 |
44"-44"9 |
49"-49"9 |
12.5 |
35"-35"9 |
40"-40"9 |
7.5 |
45"-45"9 |
50"-50"9 |
12 |
36"-36"9 |
41"-41"9 |
7.0 |
46"-46"9 |
51"-51"9 |
11.5 |
37"-37"9 |
42"-42"9 |
6 |
47"-47"9 |
52"-52"9 |
11 |
38"-38"9 |
43"-43"9 |
5 |
48"-48"9 |
53"-53"9 |
10.5 |
39"-39"9 |
44"-44"9 |
4 |
49"-49"9 |
54"-54"9 |
注:男子用时在49"9以上,女子在54"9以上,计0分。
(二)专项技术
下旋转上旋1/2台走动攻(拉)
1.测试方法:考生在侧身位正手发下旋球后,将对方回搓到反手位1/2台的下旋球,侧身使用正手将球拉起,然后继续使用正手以中等力量在反手位1/2台区域内不定点的连续走位攻(拉),不得轻打(拉),否则算失分。
2.评分标准:每个球连续攻(拉)五板以上者为成功一次,得1.5分。每个考生有10个球的机会,累计得分为最后成绩。
(三)实战能力
比赛成绩
1. 测试方法:分别组织男女考生进行比赛,5人以下(含5人)采用单循环决出名次;5人以上采用分组单循环再交叉淘汰的方法决出名次。比赛采用三局两胜制,每局11分。
2. 评分标准:
比赛成绩=×40+30,其中N为该专项考试人数,R为比赛名次。
羽 毛 球
一、测试指标与所占分值
类 别 |
专项素质 |
专项技术 |
实战能力 | |
测 试 指 标 |
前后 左右移动 |
前场 技术 |
后场 技术 |
比赛 |
分 值 |
10分 |
10分 |
10分 |
70分 |
二、测试方法与评分标准
(一)专项素质
1. 前后左右移动
(1)测试方法:考生站在场地右侧单打底线以外(右手持拍)先进行前后移动往返5次,并接着进行左右移动往返5次。
前后移动:听到口令(同时开表)后,直线上网,单手触网顶白线后,直线后退踩底线算一个来回,反复进行5次。当第5次上网触网退回底线后,后退踩底线同时单脚踩单打边线,并接着做5次左右往返移动。
左右移动:当完成前后移动后采用向左侧移动的步法至场地左侧单打边线处,用持拍手触单打边线,面向球网转身,然后用向右侧移动的步法至场地右侧单打边线处,用持拍手触单打边线,为完成一次左右移动。如此往返进行5次。当完成第5次触线时停表,计算时间。
(2)测试要求:前后移动没有踩线和触网为没有完成测试,考评员宣报没有完成的考生要重新踩线或触网才能继续完成后面的测试。左右移动时没有触线或在左侧场区边线触线后没有面对球网转体为没有完成测试,考评员宣布后考生要重新触线或回到边线处面对球网转体才能继续完成后面的测试。
(3)评分标准(表12-1)
表12-1 前后左右移动评分表
男:成绩(秒) |
33"0 |
33"5 |
34"0 |
34"5 |
35"0 |
35"5 |
36"0 |
36"5 |
37"0 |
37"5 |
分值 |
10 |
9.5 |
9.0 |
8.5 |
8.0 |
7.5 |
7.0 |
6.5 |
6.0 |
5.5 |
女:成绩(秒) |
36"0 |
36"5 |
37"0 |
37"5 |
38"0 |
38"5 |
39"0 |
39"5 |
40"0 |
40"5 |
男:成绩(秒) |
38"0 |
38"5 |
39"0 |
39"5 |
40"0 |
40"5 |
41"0 |
41"5 |
42"0 |
42"5 |
分值 |
5.0 |
4.5 |
4.0 |
3.5 |
3.0 |
2.5 |
2.0 |
1.5 |
1.0 |
0.5 |
女:成绩(秒) |
41"0 |
41"5 |
42"0 |
42"5 |
43"0 |
43"5 |
44"0 |
44"5 |
45"0 |
45"5 |
(二)专项技术
1. 前场技术(正反手放、勾、推)
(1)测试方法:
①右侧场区击球(共10个球)
由考评员向考生右侧网前抛球,考生站在前发球线外上网并按照固定的顺序(共击8个球):放、勾、推技术把球分别击到指定的区域内(A、B、C、D),并轮转2次。最后剩下的两球由考生将球击到提前选择的2个区域内(分别从A、B区域和C、D区域中各选一个)。(见图12-1)
②左侧场区击球(共10个球)
由考评员向考生左侧网前抛球,考生站在前发球线外上网并按照固定的顺序(共击8个球):勾、放、推技术把球分别击到指定的区域内(A、B、C、D),并轮转2次。最后剩下两球由考生击到提前选择的2个区域内(分别从A、B区域和C、D区域中各选一个)。(见图12-2)
(2)测试要求:考生必须站在前发球线外准备,落点必须严格按照A、B、C、D的顺序走。(A、B、C、D的面积都是100 cm×100cm,从场地线的外沿测量。),并且最后两球要依照规定在测试前提前选择落点区域。
(3)评分标准:将前场两组测试中进入有效区域的球数相加计算的分(表12-2)。
表12-2 前场技术评分表
分值 |
10.0 |
9.5 |
9.0 |
8.5 |
8.0 |
7.5 |
7.0 |
6.5 | |
成绩(个) |
16(含)以上 |
15 |
14 |
13 |
12 |
11 |
10 |
9 | |
分值 |
6.0 |
5.5 |
5.0 |
4.5 |
4.0 |
3.5 |
3.0 |
2.5 |
0 |
成绩(个) |
8 |
7 |
6 |
5 |
4 |
3 |
2 |
1 |
0 |
2. 后场技术(直线和斜线高远球、吊球)
(1)测试方法:
①右侧场区击球(共10个球)
由考评员发高远球,考生在右场区双打后发球线外,分别应用高远球和吊球技术将球击到指定的区域内(E、F、G、H),并轮转2次。最后两球的落点由考生分别在E、F区域中选择一个和G、H区域中选择一个(见图12-3)。
②左侧场区击球(共10个球)
由考评员发高远球,考生在左场区双打后发球线外,分别应用高远球和吊球技术将球击到指定的区域内(E、F、G、H),并轮转2次。最后两球的落点由考生分别在E、F区域中选择一个和G、H区域中选择一个(见图12-4)。
(2)测试要求:考生在双打后发球线前准备击球。要求快速吊球,进入吊球落点有效区域为成功。考评员发球后考生可以选择起跳或原地吊球。但在击球前双脚不能踩线或超越双打后发球线。落点必须严格按照E、F、G、H的顺序走。(E、F、G、H的面积都是100 cm×100cm,从场地线的外沿测量。),并且自由选择的两点要在测试前提前选择。考评员发球没有发到考生站位区域时,考生可以不接,考评员重新发球。吊球时滚网过网重发球。
图12-3 图12-4
(3)评分标准:将后场两组测试中进入有效区域的球相加计算得分(表12-3)。
表12-3 后场技术评分表
分值 |
10.0 |
9.5 |
9.0 |
8.5 |
8.0 |
7.5 |
7.0 |
6.5 | |
成绩(个) |
16(含)以上 |
15 |
14 |
13 |
12 |
11 |
10 |
9 | |
分值 |
6.0 |
5.5 |
5.0 |
4.5 |
4.0 |
3.5 |
3.0 |
2.5 |
0 |
成绩(个) |
8 |
7 |
6 |
5 |
4 |
3 |
2 |
1 |
0 |
(三)实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