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美,永不褪色的唐卡!

兰州铁拳画室
2022-9-08 14:20:09 文/朱俊杰 图/史梓涵
铁拳艺术 ○ 用心做教育,用爱育桃李 ↑↑↑
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指广袤的空间,“卡”是追求极致的圆满。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将藏族人民的信仰和智慧绘制出来供奉并传承。
作为佛教艺术的唐卡,其起源可追溯到吐蕃第32代赞普松赞干布时期。松赞干布先后与尼泊尔公主、唐朝公主联姻,她们分别从尼泊尔和中原内地带来了大量的佛教经典等,传入了佛教思想和信仰,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藏族文化的发展,造就了藏地佛教的兴盛。
其中,藏族的绘画艺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现如今,它不仅以成熟的绘画艺术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还以其独特的绘画风格而驻足于藏族文化艺术领域,并被世人视为圣物,顶礼膜拜,源远流长。
正统的唐卡所用的颜料非常考究全部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的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为颜料。
每一种主要色彩,在不同的题材中都确切地表示着一种特定的宗教涵义,同时又能使画面色彩协调美观,赏心悦目。在西藏,这种制作和应用矿植物绘画颜料已有2000多年历史。
绘制一幅唐卡,是一个复杂精细的过程,不仅绘制颜料取材珍贵,甚至连最基本的画布制作都充满了神秘色彩。
一、选布
画布一般是浅色画布,不要太厚太硬,画布太厚太硬容易使颜料剥落和皱裂。最合适的画布是织工细密的纯白府绸或棉布,没有图案的白丝绸做画布也非常合适。有的唐卡尺幅很大,只能把几块画布用非常细密的针脚缝合在一起,缝好的两块布的接缝不能有碍于唐卡画面的完整。
二、固定画布
沿画布的四边把它缝在一个细木画框上(画框的四条框都是用和普通铅笔粗细差不多的树枝制成),把细木画框上的画布绷紧,再用结实绳子把细木画框牢牢地绑在大画架“唐卓”上面,按“之”字形的绳路式样把细木画框的四个边同大画架的四个边绑在一起。
三、上胶和打磨
首先在画布上涂上薄薄一层胶水作为“底色”,然后晾干。涂淡胶的目的是防止画布吸附,渗入颜料;防止颜料在画布上“变花”,使颜料涂上面布对不会失掉本色。此后,再薄涂一层有石灰的浆糊。等第二层涂料干后把画布铺到木板或桌面之类的平坦地方,用一块玻璃或贝壳、圆石等光滑的东西反复摩擦画布面,一直到画布的布纹看不见时为止。
四、矫正画布
正其经纬
五、打线
画出主要的定位线。其中有边线、中心垂直线、两条对角线和其他任何需要标出的轮廓线。
六、勾草图
用炭笔画出佛像的素描草图“白画”之后,再用墨勾成墨线(墨线草图即线描草图称“黑画”)。
七、上色
根据画面描绘的水泊、岩石、山丘、云雾等景物的不同,在不同的景物上涂上相应的颜色。一次只上一种色,先上浅色,后上深色。绘佛像时,先绘莲花座,再画布饰,最后画佛身。画背景时,先浅色后深色。
八、勾线
把上面所说的部分画完后,用金色画衣服上的图案(这些金色图案称“金画”)。一些画面装饰和画面其他地方也用各色线条来勾边
九、开脸
开眉眼包括画眼睛、嘴唇、鼻孔、手足指甲等,是唐卡绘制过程中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一幅唐卡的成败,往往取决于眉眼开得是否成功。所以部分老艺人将开眉眼的功夫当作绝技,单脉相传,不轻易示人。按传统习俗,开眼要选良辰吉日。开好眉眼,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预示着一幅唐卡的最终竣工。
| 往期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