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毕加索的写实功底这么强

无象画室
2020-2-22 16:21:18 文/李清雅 图/曹书豪
毕加索自己曾说过:“我很早就能画的像大师拉斐尔一样好,但是我却花了一辈子学习像儿童一样去画画。”
毕加索肖像
巴勃罗·毕加索(1881年10月25日-1973年4月8日),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法国共产党党员。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毕加索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是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天才。
毕加索——《亚威农少女》创了法国立体主义的新局面,这是一幅与以往的艺术方法彻底决裂的立体主义作品,毕加索也成了这一画派的风云人物。
毕加索的艺术生涯几乎贯穿其一生,作品风格丰富多样,后人用“毕加索永远是年轻的”的说法形容毕加索多变的艺术形式。史学上不得不把他浩繁的作品分为不同的时期——早年的“蓝色时期”、“粉红色时期”、盛年的“黑人时期”、“分析和综合立体主义时期”(又称“立体主义时期”)、后来的“超现实主义时期”等等。他于1907年创作的《亚威农少女》是第一张被认为有立体主义倾向的作品,是一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名杰作。它不仅标志着毕加索个人艺术历程中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引发了立体主义运动的诞生。
毕加索名作————《格尔尼卡》谴责战争暴行的绝世名作
前一段时间小编去看了毕加索的画展,展览中小编大脑袋发现了个有趣的现象,大众对于毕加索的展览热情度很高,参观的人群涵盖了各个年龄段。这可能和毕姥爷超高的艺术地位有关系吧,但是人们对于作品的认可度好像并不是很高,大家似乎读不懂毕姥爷的画,甚至有的学生家长、大妈阿姨在说:"画的啥啊这是,五官都变形了、基本功这么差怎么当的大师呢,还不如我儿子画的呢。"、“人家这是另辟蹊径,就是要的这种抽象风格,画写实风格的有一点不准确就会被大家看出来,这种风格可以随便乱画。”
毕加索——《梦》对爱的完美体现
小编听着几位观众津津乐道的评论,本想也上去热议一番,试图用所谓专业的角度纠正大妈们的看法,但是想想算了,真正的艺术作品也不一定非要被认同,只要艺术作品能和观者内心建立一种沟通就够了,喜欢或者讨厌本似乎并不重要。
毕加索——《哭泣的女人》表现了底层社会人们肝肠寸断、痛苦无助的景象
其实毕姥爷的画属于非具象绘画,这和抽象是有区别的,毕姥爷自己也说:我从来没画过抽象绘画。对于抽象、具象、非具象小编在这就不展开说了,倒是想讲一下毕加索毕姥爷的基本功,似乎很多人,尤其非绘画专业的人对毕加索的绘画基本功不是很了解。毕加索自己曾说过:“我很早就能画的像大师拉斐尔一样好,但是我却花了一辈子学习像儿童一样去画画。”那么毕姥爷说的是实话嘛?下面一起看一下毕姥爷早期的绘画作品。
这是毕加索四岁时候画的作品。
毕加索12岁时候的素描石膏像。
这是毕加索13岁时候画的素描石膏作品,也就初一学生的年龄,水平已经超过很多的美术专业大学生了吧。
毕加索13岁时候画的一张油画《老渔夫》。
毕加索14岁画的《艺术家的母亲》,小编不禁联想自己初中三年级美术课画的绘画,唉人比人气死人啊。
《最初的圣餐》毕加索14岁的作品
《科学与慈善》毕加索15岁的作品。
毕加索的父亲是一位美术教师,所以他除了有着艺术基因外,从小就接受古典主义的造型训练,毕加索的绘画基本功非常扎实,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毕加索在绘画中不断摸索自己的绘画风格,后来又深受塞尚画面结构的影响,逐渐建立了立体主义,并且名震画坛,人们所熟知的也大都是他的《梦》、《格尔尼卡》、《哭泣的女人》等立体主义的作品。对于这些绘画人们有些不能理解也是正常的,陈丹青曾说:"毕加索为什么不好懂,这牵涉到一个知识准备,一个眼界。知识准备对于绘画来说跟文本不太一样,我读不懂法文,也差不多不能直接读英文书籍,但是我不怕,我可以看视觉艺术。"
说了这么多,我想弱弱的问一下那位大妈:您还觉得毕加索的基本功不行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