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贾克梅帝一起下午茶

福州金山画苑
2020-2-22 16:18:52 文/齐美琳 图/韩炫明
应友之请,写一篇关于贾克梅帝的小文,我曾说过写人难写,何况是名人,还是艺术领域的名人呢!要评论人,要么与其人曾一起生活过,朋友或亲人;要么对其作品曾认真阅读、膜拜过;如果没有满足这两点,该如何评论呢,就是评论,也只是隔靴搔
痒呀!
所以写人,颇具难度。但还有一点没讲到,就是“以心印心”的感受他。艺术家是人,诗人也是人……人人都具一颗心。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的作品,与其艺术家的内心世界是有关的,内心世界的形成,与其环境是有关的,所以,想了解一个人,要深入他心,以艺术家之心感受艺术,以诗人之情体会诗境。如此,写人议人则近真实也。
贾克梅帝瑞士超现实主义及存在主义雕塑大师,画家。我的学生时代,曾买过一本《贾克梅悌》的书,现在回想起来,已经十多年过去了,其实我并没有认真看过文字,图片倒很认真读过。他的雕塑呈现典型的特色:孤瘦、单薄、高贵及颤动的诗意气质。
也反映出20世纪人类的软弱与不堪一击。他的素描作品,给我的感受是画了抹去,抹去了又画,反反复复的画,以达到不确实的边沿线,表现时间在画面中的流动,以及表达任何一条线的跳动,都离不时间和空间的同时存在,同时的作用力。所以,他的素描让我印象蛮深刻,记得十多年前,国内有几所美院,素描教学,也学贾克梅帝。所谓,贾克梅帝热风、弗洛依德热风……我没学过,只是看了些图片,让我明白了,艺术是可以多角度的诠释。
常常听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其实不一定,并没有明显的边界,生活本来就是艺术,艺术本身也可以是生活。艺术和生活,都来自于心灵。生活是普通层次的内心世界外化,而艺术则是深一层次的内心世界的外化。
所以,评论一个人,可以跟他生活在一起,也可以直接读他的作品;还可以直通他的心灵世界。人来到世间,有种种的内心是很相似的,比如:恐惧、焦虑、安详、恬静……有其共性特征。
贾克梅帝的雕塑,其外型纤瘦,如火柴梗一样,身体总是前进,有一种御风而行的状态,感觉有一股强大的阻力,这股阻力,可以是当时的社会环境,可以是艺术家内心深处向外延伸的阻力……或者,就作品本身来说,一个雕塑作品,置于虚空中,虚空就是一股阻力,虚空就是画面中的“负形”。负形,对雕塑正形的一种“施压”,而产生阻力。所以贾科梅蒂自己才说"修剪去,空间的脂肪"。“减肥”过的雕塑,会让整个负形,更空旷,更具延伸的力量。
雕塑的纤瘦,有时也反映了,艺术家内心的一种孤单感,孤独不是来自于没朋友,或别人不理解而产生的。这里的孤独则是,孤独本身就是一种美的体现。一个人是孤独的,一群人则是一群人的孤独,集体孤独感。
二战,对人类影响很大!那么,战后对人类的生存及对生存环境思考的艺术家很多,很多作品直接反映战争的残酷及人类的生存中的无助感。贾克梅帝是否受影响?这个还是要回到他的作品,作品中常常以奔走的形象出现,方向则很明确,一路向前,无瑕顾及旁人,这也许是战后,人人内心深处,强大的自卫感而外显的形象,我想贾克梅帝,在这大的社会背景下,内心多少受其影响,是否震撼,那也只能问他本人了。
末了,以萨特的话结束,萨特对其作品——《城市广场》给出强烈的赞誉。
萨特如是说道:“其作品将单纯的人类形象与侵蚀他们人性的空间整合起来,为其形象披上空间的尘沙;以寓言的方式表达了深切的孤独感、现代人的焦虑和被剥夺了传统的慰藉。”
八月的第一天,炎热依旧。与贾克梅帝喝了一下午茶。文字来自于我的随感而发,当茶点品偿,不作正餐食用!
文:南台净安/写于云栖山房/2016/8/1
图:茉晨摄影/于贾克梅帝作品/上海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