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擀面

心情日记
2010/11/27
很久没吃到娘做的手擀面了。
到了江南水乡,白米饭自然就成了一日三餐的“主粮”。从小吃惯面食的我,如今在南方都已生活有七八年了,也未曾成为真正的食“米客”。幸好,见到朝阳的第一顿饭几乎都是馒头。到了周末,管伙食的偶尔会改善一下,偶尔也能吃到面条、花卷、水饺、早点,算是照顾我们这些不少的北方人了。
吃面条,就不得不提起娘做的手擀面。面条晶莹剔透、有劲道,咬到嘴里滑滑地。尤其是用豌豆面擀的,煮面的时候,满屋里早已飘扬着豌豆的清香。即使菜还未上桌,碗里的面条已下肚大半了。每逢家里来客,娘总爱说:“馒头和米饭干巴巴的,还是面条顺口,能多吃点。”然后就张罗着去擀面条了。
手擀面,顾名思义就是用双手拿擀面杖做出来的面条。刀削面、拉面、炒面虽然好吃,可我最爱吃的还是手擀面。与它们相比,不同的工序且风味独特。不只是豌豆的清香,最有嚼头的当数娘的面功。
说起手擀面,工序并不复杂。吃过兰州拉面的都知道,拉面只所以好吃,吃得就是那个味道,至于拉面是怎么做出来的,只记得面案的师傅在不停的揉面。手擀面也是如此,与拉面截然不同的是,和的面较硬。娘说面硬擀出来的面有劲道,有嚼头。
没吃娘的手擀面,相隔的时间大概有两年余了。
记得那是第一次回家,想给家人来个惊喜而没预先告知,怀揣着Ji动回到了阔别两年之久的家。时逢麦收夏种,村庄远处的田地里,到处都有村民忙碌的身影。进了村,本就不宽的街道上,靠近胡同口都堆满了三三两两的麦秸垛,村里都处是一片夏忙的景象。
进了熟悉的家门,两年的思念霎时涌眶而出,喊了声“娘”,声音不大。堂屋里响起了耳熟的脚步声,娘快步走了出来,双手还沾着面,见到我Ji动不已,喜出望外地不停的重复着,“儿子回来了……”,眼睛变得湿润起来。
看到炕上的面板,我兴奋的说:“娘,擀面条呢?”
娘说:“麦子都收上来了,现在不是特别忙,改善一下擀点面吃。”望着切好的面条,娘又说:“这点也不够啊,我再和点面去。”
我忙拉着娘的手,劝道:“够吃的了,我也吃不多,别再和面了。”
娘说:“不碍事,就点工夫吗?晌饭早点晚点也不差这会。”说着拿起面瓢又张罗着和面。
和面的时候,娘说现在忙没有去磨坊推豌豆面。我说没事,有面吃就行了。看着娘不停揉着面,布满皱纹的双手。使我联想起儿时爬在炕上,眼睛直盯着娘看,不解的问:面这么硬,怎么不再加点水啊?娘说面硬擀出来才香啊!
两年多没吃到娘做的手擀面了,嚼在嘴里,似乎又咬到了久违的豌豆香。或许赶巧,碰上了娘做的面,吃到嘴里余味回长。
而今,出门在外回家的次数也少了,娘的手擀面将慢慢变成美好的记忆。为啥?和妻回家时,让她跟娘学学怎么做手擀面,言下之意不想让手擀面在我们这代人手里失传,闲时给孩子擀点面条吃,也让孩子感受一下手擀面的味道。妻说谁还擀面啊?买现成的多省事啊?
不过说来也是,现在的年轻人还有几个愿意去出那个力的,还不如煮现成的来得快些。是啊,发展快速的当今,只要有钱,市场上就没有买不到的东西。就说吃的吧,速冻饺子、馄饨、粽子啦等什么都有,买回家开水一煮即可食用,省时省力。
就说这豌豆面条吧也有,是机器压好的当然不是用手擀的。一次和同事们在餐馆吃饭,酒过三巡说来点吃的吧。北方人吗?自然来点面食,服务员说有水饺、面条还有扬州炒饭。本来想吃碗清汤面就算了,服务员可能为了吸引我们这些北方食客,特意介绍说还有豌豆面条。我说那就来一碗,大碗的!同事异样的目光看着我,是不是喝过头了?
所谓的豌豆面端到面前时,同事们乐了。海满满的一大碗,面条根根还泛着微绿。身旁的问我,你能吃得下吗?别浪费了?我用筷子一搅,咦!咋没闻道豌豆味啊?我把服务员叫过来,这是什么面啊?服务员强调说是豌豆面,还指着面条上的微绿对我说,你瞧豌豆的绿色都有呢?我惊诧,不会是调色剂吧?
我说手擀面呢?服务员不耐烦了,生气道:“你也没说要手擀面啊,再说我们也没有啊?”
我瞬间酒醒了,手拍脑袋恍然大悟,这可怪不得人家,谁让自己不问清楚呢?在同事们的笑声中把面给吃了,面也不难吃,但是根本就一点豌豆味也没有。
有的地方喜吃面食,有的地方喜吃米饭,也有的地方还喜吃煎饼。就像人们常说的,“饭有饭量,酒有酒量”。而如今,也可以说是萝卜咸菜,各有所爱。
扬州炒饭香十里,兰州拉面漂四方。米饭虽香,拉面固然是好,但我最爱吃的还是娘做的手擀面,面条晶莹剔透、有劲道,咬到嘴里滑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