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_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综合文档
2022/11/16
教材版本: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所属单元:五年级上册 第三课(我的幻灯片)第二节(多彩的背景)第三课时(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在powerpoint中插入剪贴画的方法。
2.能将图片文件插入幻灯片中。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探索在演示文稿中插入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加强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
2.通过参与演示文稿的设计与制作,引导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探索,知识的迁移和转化,激发学生探求未知、认识新知的愿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对象分析及教学策略设计
小学生知识形成的特点是:通过亲自动手实践、体验感知、形成表象、构成新知。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有独立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学中,注重给予学生创造性发展的天地,用研究、探索的自学方式学习,通过交流获得结论,让每位学生都有个性化的体验空间。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依据学生知识形成的特点,以任务驱动,树立了“两为主”、“两结合”、“一核心”的教育思想。
“两为主”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整节课学生基本上在教师布置的两个任务的驱动下,主动地探索。
“两结合”就是以学生动手操作与实际运用相结合;以学生自学、发现问题与学生之间交流、教师讲解形成知识相结合。
“一核心”就是指教师树立提高学生素质的思想,把推进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学作为核心。
为了使学生了解在幻灯片中插入剪贴画和图片文件的方法,能初步掌握和运用,教师在教学中,并不是简单地把知识点直接告诉学生,而是抓住信息技术教育的特点,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展开研究式、探索式学习。然后通过学生交流,教师引领的方式,针对学生制作情况的反馈,简单任务直接演示,复杂问题分步解决,逐步揭示学习内容,从而获得真正的知识和能力。
三、教学媒体设计
主题
教学内容
媒体策略
使用方式
媒体形式
作用
复习导入
揭示课题
导入新课
电脑作品
回顾知识,激发兴趣,树立成就感
学生边操作边演示
板书课题
文字
带学生进入学习主题
书写
任务驱动
讲授新课
教师引领任务驱动(提出第1项任务)
电脑作品
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探索式学习
参照作品尝试制作
学生自学
探索发现
课件、教材、作品展览等多种媒体
给学生探索式学习提供条件
自主选择
交流整理
构建新知
网络广播
让学生展示交流其学习和思维过程
教师机监控广播某一学生
反馈小结
形成知识
分析操作要领,解决重难点
文本
请学生当老师,围绕几个问题汇报交流学习体会
学生自由选择知识点,进行演示交流
操作实践
反复领会
再次上机
自主式
交流式
合作式
操作和实践刚才探索学习和交流学习的结果,能力强的同学带动其他能力差的同学
自由选择
任务驱动
个性创造
少先队征求幻灯片作品
(第二项任务)
视频
激发学生参与制作
教师演播
学生自定内容创造性地设计制作
独立完成
合作完成
提高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创新实践精神
自由选择
作品展示交流
网络广播
提供展示和表现的机会,提高审美能力,训练口语表达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 推荐阅读:
- 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
- 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
- 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
- 第38课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
- 第2课 插入图片和艺术字;
- 插入图片;与课后反思
- 幻灯片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