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_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综合文档
2022/11/16
【学习者分析】
通过整章的学习,学生对程序设计有了一定的了解,对程序的结构、算法流程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节通过实例加深学生对程序三种基本结构的理解。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
本节是对本章知识的小结、整理和提升。本节总结归纳了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分析三种基本结构的执行过程及特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算法与程序设计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的执行过程。
·教学难点:
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的执行过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的执行过程,并能画出它们的流程图。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学实例的分析,让学生体验利用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编写计算机程序,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理念和方法】
通过教学实例的讲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主动,体验思考,讲练结合,以任务驱动等方式来完成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
以实例分析深入展开,小结归纳,将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的执行过程和特点一一呈现,通过不同的练习,让学生从中慢慢理解并掌握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的执行过程,最后完成课堂自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
我们学习了“求圆面积”的程序,请看程序段(演示),程序中语句的执行是如何的?
教师解释,程序的执行是按顺序从第一条语句开始执行到最后一条语句,这种程序结构称为顺序结构,是程序三种基本结构的一种。
学生思考,回答。
引起学生的思考。
新课讲授
顺序结构的基本概念
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程序结构,它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处理步骤组成的。如图,a语句和b语句是依次执行的,只有在执行完a语句后,才能接着执行b语句。
学生听讲解,观看流程图,并思考问题。
了解顺序结构的执行过程。
顺序结构程序的实例分析
应用举例:交换两个数的值。
题目:输入两个数,然后交换这两个数,再输出它们交换后的结果。
(1)分析问题。
教师提示要交换两个数,要利用几个变量来保存数据?
学生思考。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明确顺序结构的执行过程。
(2)分析程序的执行步骤,画出流程图。
第一步:输入两个变量a、b的值。
第二步:利用第三个变量c来进行交换,交换的过程如下:
c=a
a=b
b=c
第三步:输出交换后a、b的值。
分析程序的流程图。
(3)讲解程序的编写。
private sub form_click()
a=inputbox("输入第一个数a:")
b=inputbox("输入第二个数b:")
c=a
a=b
b=c
print "交换后a=";a, "交换后b=";b
end sub
学生观察,理解程序的执行过程。
(4)教师巡堂指导。
学生做练习一。
通过实践,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5)教师小结顺序结构的特点。
1. 执行过程是按顺序从第一条语句执行到最后一条语句。
2. 在程序运行的过程中,顺序结构程序中的任何一条语句都要运行一次,而且也只能运行一次。
学生听讲解,做好记录。
共3页,当前第1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