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发展历程-信息大路

十一国庆节
2011/9/23
“兰州-西宁-拉萨”的光缆工程胜利开通的这一天,将永远铭刻入中国电信网建设的史册之中。至此我国光纤干缆通信网通达全国22个省会城市。一个覆盖了大江南北,祖国各地的信息高速公路网已经形成,这就是“八纵八横的光缆工程”。 更让我们骄傲的是;在这个工程中,80%的光通信设备都产自国内。20年前,就在两个间隔不到十米的小屋间,武邮的科学家们利用自己生产的光纤完成了中国的第一次光通信试验。他们还算了这样一笔帐;如果用光缆代替全国长途干线上的电缆,那么份量会减轻,而通话量增加。这一增一减让当时的人们看到了它将给中国通信带来的变革。 如果形象地把光纤比作一条信息大路,那么这条路能修多宽则取决于修路者的技术水平。光通信理论上我们和国际基本同步,然而产品的技术水平上却和国外有一段差距。中国的信息大路亟待拓宽。为了能让光纤从实验品转化成为产品,科研人员把工作场所一分为三;实验室、生产车间和市场。产品本身出现问题,或者不符合市场需求,就拿回实验室重新设计。随后再拿到车间和市场去检验。光纤能容纳通话量的带宽指标不断加宽。和国外的差距在日益缩小。 在武邮的影响下,全国各研究所之间出现了科研和产品上的双竞争。一旦出现新技术、新成果各个研究所会马上作出反应。这让我们迅速完(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成了光通信技术的更新换代,大大缩小了和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技术上的完善带来了建设上的迅猛进展,与此同时,传输手段从地上的光缆、电缆、微波站发展到天上的卫星,一个天地一体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