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姑节的由来 天贶节的起源

其他节日
2012/6/4
天贶节,又称“六月六”、“回娘家节”、“虫王节”等。“六月六”是一个小节,节日活动较少,主要是藏水、晒衣和晒经书,妇女回娘家,人畜洗浴,祈求晴天等活动。
回娘家
汉族有一个传说。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卿狐偃骄傲自大,气死亲家赵衰。有一年晋国遭受灾害,孤偃出京城放粮,女婿想乘孤偃过生日之时,为父亲报仇,杀死孤偃。女儿知道后,星夜赶回娘家报信,让父亲有个准备。孤偃放粮回城,深知自己办了坏事,悔恨不已。他不仅不怪女婿,还改正了自己的毛病。事后,每年农历六月六日,孤偃都把女婿、女儿接回家里,合家团聚。后来传到民间,逐渐成了妇女回娘家的节日,还称为姑姑节。 女儿回娘家是经常性的,但是什么时候能回,要看夫家能否离开,如农忙时节、节日期间,女儿要在丈夫家生活。而农历六月农闲期间,才为女儿回娘家提供了方便条件,民谚说“六月六,请姑姑”,因此,妇女回娘家是天贶节的重要内容。此时,小孩也要跟随母亲去姥姥家,归来时,在前额上印有红记,作为避邪求福的标记。河南妇女回娘家时,要包饺子,敬祖先。妇女要在祖坟旁边挖四个坑,每个坑中都放饺子,作为扫墓供品。另外,甘肃榆中在农历六月六庙会上,求育妇女要跪在太白泉边,从水中捞石,用红布包好,祈求得子。
晒书
关于天贶节的来历,认为是道教元始天尊赐书于人间。在民间,传说玄女赐给宋江一部天书,使他替天行道,扶危济贫。正因为有农历六月六降天书的传说,又传说当天是龙晒鳞的日子,天晴日朗,当时又处于盛夏,多雨易霉,这种多雨天对书籍、衣物都十分不利,因此只要遇到晴天就要进行曝晒。河南有首民谚:“六月六晒龙衣,龙衣晒不干,连阴带晴四十五天。”此时从佛寺、道观乃至群众家里,都有晒衣物、器具、书籍的风俗。妇女在此日多洗头,把小狗、小猫等宠物轰下水洗澡。
在六月六还有一种藏井水的风俗。这种藏水、晒衣是讲究夏季卫生的良好民风。
如需查看更多节日庆典最新范文请点击/fanwen/jie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