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籁此都寂,但馀钟磬音。”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古诗
2024-6-25 10:21:42 文/潘玥婷 图/田怡宁
全诗原文
《题破山寺后禅院》
作者: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馀钟磬音。
清晨,我走进古老的寺庙,初升的太阳照亮了高高的树林。
弯曲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禅房周围花木繁茂。
山色让鸟儿欢悦,潭水的倒影使人心清静。
万物的声音在此时都寂静无声,只剩下钟磬的声音在空中回荡。
意思
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通过描写寺庙清晨的宁静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禅意的感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清晨,诗人进入古老的寺庙,初升的太阳照在高高的树林上。这两句描绘了寺庙早晨的清新景象,充满了宁静与祥和。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弯曲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禅房周围花木茂盛。这两句描写了寺庙内幽静的环境和深邃的禅意。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山中的光线让鸟儿欢悦,潭水的倒影使人心清静。这两句表达了自然景象对人和动物的影响,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万籁此都寂,但馀钟磬音。
万物的声音在此时都寂静无声,只剩下钟磬的声音在空中回荡。这两句描写了寺庙夜晚的宁静景象,只剩下钟磬的声音在寂静中回荡,表现了极度的宁静与禅意。
上一句和下一句
“万籁此都寂,但馀钟磬音”是《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最后两句。其上一句和下一句如下:
- 上一句(第六句):潭影空人心
- 下一句:无
通过了解上下句,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在《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所描绘的宁静景象和他对自然、禅意的感悟。
解析
自然与禅意的融合
常建在《题破山寺后禅院》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寺庙内外的自然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禅意的深刻感悟。诗中通过“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的描写,展现了早晨的宁静与美好;“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则描绘了寺庙内的幽静环境和禅意深深的氛围。
宁静的氛围
“万籁此都寂,但馀钟磬音”描写了万物在夜晚的宁静无声,只有钟磬的声音在空中回荡,进一步突出了寺庙的宁静氛围。这种宁静不仅是环境上的,更是心灵上的,使人感受到极度的平和与安宁。
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常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禅意的追求。在繁忙喧嚣的尘世中,诗人通过描绘寺庙的宁静,表达了他对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
总结
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通过对寺庙清晨和夜晚宁静景象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禅意的深远。诗中的“万籁此都寂,但馀钟磬音”更是通过描绘极度的宁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禅意的深刻感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通过对这首诗的翻译和解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常建在《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以上有关““万籁此都寂,但馀钟磬音。”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的解答来自本站特邀编辑文学爱好者蒋得云(笔名)整理,如有问题,请联系修改。